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46例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复发的预测价值,并采用Bootstrap自助抽样法(抽取1 000次)作为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

结果

646例患者术后的随访时间为(48.4±16.6)个月(28.6~57.6个月),其中82例(12.7%)患者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袭性肿瘤(OR=6.616,95%CI:3.287~13.317)、肿瘤增殖(OR=8.842,95%CI:4.390~17.807)、肿瘤最大直径大(OR=7.878,95%CI:4.530~13.699)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肿瘤全切除(OR=0.019,95% CI:0.003~0.100)是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均P<0.01)。ROC结果显示,上述因素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0.895~0.966),灵敏度为81.71%,特异度为94.86%。内部验证显示AUC为0.929 (95%CI:0.893~0.964)。

结论

肿瘤直径大、侵袭性肿瘤、肿瘤增殖及肿瘤不完全切除是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预测肿瘤复发的效能较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环状RNA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中的差异表达情况,从而探讨其成为脑瘫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确诊的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性别、年龄、民族匹配的5名健康儿童,收集其外周血,采用芯片技术检测环状RNA在脑瘫患儿中的表达谱,两组间环状RNA的差异表达水平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法和京
手术切除是脑胶质瘤重要的治疗手段,肿瘤切除程度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将分子病理纳入脑胶质瘤诊断系统,以对患者的预后及术后治疗方案进行精确地分层和评估。既往研究发现,不同分子亚型脑胶质瘤患者对手术切除的获益程度存在差异。随着检测方式的进步,术中快速分子病理检测已臻于成熟,分子病理指导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已经成为可能。本文综述近年来分子病理指导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
期刊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神经外科成功手术治疗5例小脑前上部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5例患者均经神经导航精确定位及动态示踪,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行枕下经小脑幕上入路手术。5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中手术视野显露满意,病变定位和动态示踪精准,脑保护充分,术后恢复较好。
期刊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十分沉重。筛查和监测是提高肝细胞癌患者早诊早治和生存率的有效措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有必要制定专门的筛查和监测策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共同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旨在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细胞癌的筛查和监测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进而改善我国肝细胞癌的防控效果和患者预后。“,”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
目的探究体表铅点标记辅助iSCOUT图像引导定位系统在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监测及校正的应用价值,并计算PTV外放边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25例患者,利用体表铅点标记辅助iSCOUT系统基于金标配准算法进行图像引导定位,分别记录3个平移方向左右(x)、头脚(y)和腹背(z)的初始摆位误差以及图像引导校正后的残余误差统计分析,进一
目的探讨儿童局灶性脑动脉病致动脉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局灶性脑动脉病致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15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临床随访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方式,通过儿童卒中预后量表(PSOM)评估患儿的神经功能预后,通过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估患儿有无卒中复发。结果15例患儿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计划系统(简称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1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之后利用机器人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载入术前计划和实施经皮球囊压迫术。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危重烧伤患者病死率极高,临床救治具有一定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危重烧伤救治沿革,对当今国内外危重烧伤救治中的休克与液体复苏、高代谢与营养治疗、吸入性损伤与呼吸支持、急性肾损伤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创面评估与处理、感染与控制、凝血功能障碍与防治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就危重烧伤救治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思考,供同道参考。
直接电刺激(DES)和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是目前脑胶质瘤手术最常用的功能区定位技术。DES包括唤醒麻醉下低频双极电极刺激技术和全身麻醉下高频单极电刺激技术,目前认为前者为脑功能定位的"金标准"。fMRI一般指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BOLD-fMRI),主要显示大脑皮质区域功能定位。弥散张量成像(DTI)能无创性显示大脑皮质下白质纤维束,虽不能直接反映脑功能,但由于常与BOLD-fMRI
期刊
近十余年来,智能神经外科已逐步进入轨道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手术导航与机器人等多个研发版块已初步发展成熟,相关应用已覆盖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决策、手术辅助、预后评估、模拟教学等多种场景,但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脑计划的开局之年,全面、理性、客观地回顾智能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审视相关成果的应用现状及风险,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