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会计专业,其培养的人才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故中职会计专业的教育又被提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对就业需求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构想。
[关键词]知识经济 中职 会计专业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79-01
一、知识经济时代中职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课程体系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未从职业本质出发,而是从学科派生出来。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同时,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也一直是知识添加型,我们课程改革的处方就是添汤加料。这种增加新课、改造老课的做法,使课程设置越改越多,原先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增添了专业课比重过大、知识结构不合理、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等新问题。另外,课程体系中也未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挥,从而影响其人生的自信。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体系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未从职业本质出发,而是从学科派生出来。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同时,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也一直是知识添加型,我们课程改革的处方就是添汤加料。
2.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3.教学模式日益老化。与会计职业迅速发展相比,中职会计教学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落后。教学计划的内容虽有所变更,但仍无法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合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事实;受师资紧缺、教学时间限制以及对市场不了解的影响,专业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学手段落后,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时代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中职会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我认为有四层涵义:一是会计人员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素质结构,它是完成具体任务的基础;二是这种素质结构总是会计人员在完成特定具体任务时体现出来的;三是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会计人员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具体就业弹性;四是这种能力更是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职会计教育最应关注的一种能力。
三、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新一轮课程改革
为解决上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必须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应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开展“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采用“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是指在课程设置时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教育又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最后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时就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其次,增加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允许学生以会计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时获得“双证”。
(二)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
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因此课程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因此用理想化的课程建设思维方式引领课程改革是不可取的,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去统一个地区的课程改革。那些实力强、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走得快一些、远一些;而实力较弱、政府投入较少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就是同等实力的学校,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要给不同层面的学校留有自主创造的空间。
(三)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从而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的良性机制。现在的财经类中专生基本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再将他们作为管理人才来培养,因此,应当把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教学方法上要改掉过去满堂灌的做法,而应将枯燥的课堂讲授,变成学生看得见的经济活动过程。例如:支票的填写、材料采购的过程等内容,既可以用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又可以用实物样本进行操作演示,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讨论教学告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程讲授完毕时,立即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其动手能力。待单元性实训结束,讲完全部会计专业课程后,再组织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训,以利于会计实训的循序渐进,做到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协调统一,全面提高运用技能的能力,铸就就业本领。
总之,以上是我个人通过学习有关中职会计改革的有关文件,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设想。只供同行们共议,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在当前中职会计课程改革浪潮中大胆设想,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使中等职业教育办成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苗红卫、王传永《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8期.
[2]吴雪萍《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3]于淑荣《刍议成人高等会计教育改革》 《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7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 中职 会计专业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79-01
一、知识经济时代中职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课程体系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未从职业本质出发,而是从学科派生出来。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同时,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也一直是知识添加型,我们课程改革的处方就是添汤加料。这种增加新课、改造老课的做法,使课程设置越改越多,原先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增添了专业课比重过大、知识结构不合理、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等新问题。另外,课程体系中也未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挥,从而影响其人生的自信。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体系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未从职业本质出发,而是从学科派生出来。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同时,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也一直是知识添加型,我们课程改革的处方就是添汤加料。
2.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因此,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3.教学模式日益老化。与会计职业迅速发展相比,中职会计教学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落后。教学计划的内容虽有所变更,但仍无法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合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事实;受师资紧缺、教学时间限制以及对市场不了解的影响,专业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学手段落后,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时代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中职会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我认为有四层涵义:一是会计人员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素质结构,它是完成具体任务的基础;二是这种素质结构总是会计人员在完成特定具体任务时体现出来的;三是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会计人员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具体就业弹性;四是这种能力更是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职会计教育最应关注的一种能力。
三、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新一轮课程改革
为解决上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必须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应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开展“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采用“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是指在课程设置时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教育又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最后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时就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其次,增加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应允许学生以会计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时获得“双证”。
(二)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
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因此课程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因此用理想化的课程建设思维方式引领课程改革是不可取的,不可能用一个模式去统一个地区的课程改革。那些实力强、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走得快一些、远一些;而实力较弱、政府投入较少的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就是同等实力的学校,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要给不同层面的学校留有自主创造的空间。
(三)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从而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的良性机制。现在的财经类中专生基本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再将他们作为管理人才来培养,因此,应当把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教学方法上要改掉过去满堂灌的做法,而应将枯燥的课堂讲授,变成学生看得见的经济活动过程。例如:支票的填写、材料采购的过程等内容,既可以用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又可以用实物样本进行操作演示,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讨论教学告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程讲授完毕时,立即进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其动手能力。待单元性实训结束,讲完全部会计专业课程后,再组织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训,以利于会计实训的循序渐进,做到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协调统一,全面提高运用技能的能力,铸就就业本领。
总之,以上是我个人通过学习有关中职会计改革的有关文件,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设想。只供同行们共议,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在当前中职会计课程改革浪潮中大胆设想,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使中等职业教育办成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苗红卫、王传永《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8期.
[2]吴雪萍《中英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3]于淑荣《刍议成人高等会计教育改革》 《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