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根及茎基部病害的统称,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不同症状的数种病害,其中发生最普遍的是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其次是由菌核病和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
一、危害症状
镰刀菌稂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较抗病。病株根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略凹陷,继而发展成环绕主茎的大斑块,甚至危害侧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层,很少进入维管束组织。病株盾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侧根、须根少或坏死。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除少数苗期严重受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荚少、粒小,影响产量。
二、病原鉴定
大豆根腐病系由多种土壤习居茵复合侵染引起,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oe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终极腐霉菌(Pythiumul tim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ma solani)。
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燕麦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其中尖孢镰刀菌为优势种群,是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燕麦镰刀菌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为次要病菌,各种菌的侵染情况为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随着大豆种子发芽而侵染率提高,分枝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三、侵染循环
病菌可在土中多种植物病残体上繁殖,土壤是此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镰刀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越冬,腐霉菌以卵孢子越冬,立枯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越冬。带菌种子也可使幼苗出土前发病。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性弱,一切不利于寄主幼苗的条件均有利于发病。春季低温易发病。土壤长期干旱后逢连雨,寄主生长迅速,根和茎基部产生纵裂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往往发病重。质地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地块发病轻。土质黏重、透气性差的地块发病重。肥沃地较贫瘠地发病轻。春季土温低的地区,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生长缓慢,幼茎及根细弱,地下部分延长,增加了病菌侵染机会。连作和迎茬大豆根腐病发生重。
四、大豆根腐病防治所采用的措施
最好措施是轮作,前茬玉米、线麻、亚麻种大豆最好。生物制剂埃姆泌(为海洋放线菌MB-97,属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新变种),对大豆重迎茬主要障碍因素——紫青霉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和大豆根腐病致病菌—镰刀菌F6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每亩用3~5公斤与大豆种子混播,重茬大豆田用高量。
五、大豆种衣剂的选择
大豆根腐病菌从大豆发芽即开始侵染,直到大豆生长的中后期仍能侵染发病,对杀菌剂要求要有较长的有效期,至少60天以上。
1980年代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研究成果,多菌灵 福美双混用防治效果最好。
35%多克福种衣剂,有效期短,仅有25~30天,因杀菌剂有效期短,多种杀菌剂制成种衣剂只能做到保主根、保幼苗、推迟侵染、减轻危害。
八一农大将35%多克福种衣剂与益微(增产菌)混用,前25~30天35%多克福有效,益微在大豆体内经过一个月寄生和繁殖达到高峰期,可减少大豆根腐病的侵染和危害,延长了对大豆根腐病的控制期,有效期可达50~60天;同时对大豆幼苗有促进生长、抗旱、抗寒、抗叶部病害作用。
重茬大豆地,根腐病发生严重,推荐下列配方:
在pH值5.5~6.5的土壤选用配方如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2.5%适乐时150毫升 益微100~150毫升(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35%多克福1500毫升 益微100~150毫升(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2%菌克毒克1000~1500毫升 益微50~100毫升。
在pH值大于6.5的土壤选用配方如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MAX200毫升或(2.5%适乐时150毫升 35%金阿普隆40毫升) 益微100~150毫升(克)1500毫升十益微100~150毫升(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2%菌克毒克1000~1500=益微100~150毫升;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35%多克福毫升 益微100~150毫升;
用药剂拌种包衣,可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的“大豆微复药肥”拌种,也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
六、正确选择种衣剂
MAX(适乐时 金阿普隆)或适乐时等用量低,如要拌均匀需加水稀释,拌大豆加水不要超过种子量的1%。
特别注意:不要选用30%多克福及低含量大豆种衣剂,这些种衣剂配比不合理,用量低时防根腐病效果差,用高量杀虫剂超量,对大豆药害严重,而且水过多,大豆种皮易脱落、子叶破碎,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和保苗。
一、危害症状
镰刀菌稂腐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成株较抗病。病株根及茎基部形成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略凹陷,继而发展成环绕主茎的大斑块,甚至危害侧根。病菌主要侵害皮层,很少进入维管束组织。病株盾期根部变黑褐色,表皮腐烂,侧根、须根少或坏死。病株矮黄,下部叶片提早脱落。除少数苗期严重受病外,病株一般不枯死,但荚少、粒小,影响产量。
二、病原鉴定
大豆根腐病系由多种土壤习居茵复合侵染引起,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oe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终极腐霉菌(Pythiumul tim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ma solani)。
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燕麦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其中尖孢镰刀菌为优势种群,是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燕麦镰刀菌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为次要病菌,各种菌的侵染情况为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随着大豆种子发芽而侵染率提高,分枝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三、侵染循环
病菌可在土中多种植物病残体上繁殖,土壤是此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镰刀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越冬,腐霉菌以卵孢子越冬,立枯丝核菌以菌丝和菌核越冬。带菌种子也可使幼苗出土前发病。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兼性寄生菌,寄生性弱,一切不利于寄主幼苗的条件均有利于发病。春季低温易发病。土壤长期干旱后逢连雨,寄主生长迅速,根和茎基部产生纵裂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往往发病重。质地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地块发病轻。土质黏重、透气性差的地块发病重。肥沃地较贫瘠地发病轻。春季土温低的地区,播种过深过早,幼苗出土、生长缓慢,幼茎及根细弱,地下部分延长,增加了病菌侵染机会。连作和迎茬大豆根腐病发生重。
四、大豆根腐病防治所采用的措施
最好措施是轮作,前茬玉米、线麻、亚麻种大豆最好。生物制剂埃姆泌(为海洋放线菌MB-97,属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新变种),对大豆重迎茬主要障碍因素——紫青霉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和大豆根腐病致病菌—镰刀菌F6均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每亩用3~5公斤与大豆种子混播,重茬大豆田用高量。
五、大豆种衣剂的选择
大豆根腐病菌从大豆发芽即开始侵染,直到大豆生长的中后期仍能侵染发病,对杀菌剂要求要有较长的有效期,至少60天以上。
1980年代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研究成果,多菌灵 福美双混用防治效果最好。
35%多克福种衣剂,有效期短,仅有25~30天,因杀菌剂有效期短,多种杀菌剂制成种衣剂只能做到保主根、保幼苗、推迟侵染、减轻危害。
八一农大将35%多克福种衣剂与益微(增产菌)混用,前25~30天35%多克福有效,益微在大豆体内经过一个月寄生和繁殖达到高峰期,可减少大豆根腐病的侵染和危害,延长了对大豆根腐病的控制期,有效期可达50~60天;同时对大豆幼苗有促进生长、抗旱、抗寒、抗叶部病害作用。
重茬大豆地,根腐病发生严重,推荐下列配方:
在pH值5.5~6.5的土壤选用配方如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2.5%适乐时150毫升 益微100~150毫升(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35%多克福1500毫升 益微100~150毫升(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2%菌克毒克1000~1500毫升 益微50~100毫升。
在pH值大于6.5的土壤选用配方如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MAX200毫升或(2.5%适乐时150毫升 35%金阿普隆40毫升) 益微100~150毫升(克)1500毫升十益微100~150毫升(克);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2%菌克毒克1000~1500=益微100~150毫升;
每100公斤大豆种子用35%多克福毫升 益微100~150毫升;
用药剂拌种包衣,可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的“大豆微复药肥”拌种,也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
六、正确选择种衣剂
MAX(适乐时 金阿普隆)或适乐时等用量低,如要拌均匀需加水稀释,拌大豆加水不要超过种子量的1%。
特别注意:不要选用30%多克福及低含量大豆种衣剂,这些种衣剂配比不合理,用量低时防根腐病效果差,用高量杀虫剂超量,对大豆药害严重,而且水过多,大豆种皮易脱落、子叶破碎,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和保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