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的真谛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认为,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它的特点,一是铭刻在人们的内心;二是缓慢诞生,但每天都在获得新生力量并取代权威力量;三是能够维持人们的法律意识,激活已经疲软的法律或取代已经消亡的法律。
  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o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一书中认为:(1)文化是学而知之的。(2)文化是由构成人类存在的生物学成分、环境科学成分、心理学成分以及历史学成分衍生而来的。(3)文化具有结构。(4)文化分隔为各个方面。(5)文化是动态的。(6)文化是可变的。(7)文化显示出规律性,它可借助科学方法加以分析。(8)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他认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文化指的是学校办学过程中涉及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所有内容,包括了学校中所有的软硬件。黄济先生等主编的《小学教育学》认为,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在振丰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越来越感悟到学校文化建设的真谛。
  最通俗的表述:孩子像孩子,教师像教师,我们愿意浪漫地和校长一起慢慢地变老。
  最原则的逻辑:实现教育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文化素养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就不会有人的文化素养现代化。
  最重要的理念: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和谐求同。
  最本质的目的:三流的学校做制度,二流的学校做品牌(制度边缘化),一流的学校做文化(品牌内在化)。做一流学校就是做文化,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教师、学生、家长个性化成长搭设平台。
  最直观的语言:让环境说话。
  最基本的评价:学生是礼貌、诚实、好学的;教师是文雅、渊博、谦逊的;家长是责任、民主、文明的;校园是圣洁、崇高、迷人的。
  最关键的突破口和制高点: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合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说它是深层次的,因为它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而且从价值观这个深的层面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学会怎样做人。说它是高品位的,因为它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不局限于具体地规范人的行为,而是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熔铸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
  一、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的关系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独有文化的积淀,我们为什么办学,办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使学校长盛不衰,怎样用独有的教育理念来张扬学校的个性,怎样在独有的教育理念下得到师生和社会的共同认可,怎样形成富有特色又充分反映校长办学思想的校本课程?正是对这一切的深邃思考才凝聚成学校独有的文化价值取向,而这一取向又决定学校在竞争的市场中生存的状态和品牌及个性张扬的空间,同时也反映着市场的脉动和竞争的法则。学校特色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特色成就着品牌和服务,特色办学首先彰显的就是校长文化,并体现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我校的《小班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课题于2001年被确立为省级实验课题。课题的提出,校领导班子经过充分的论证,在考证学苗大幅度下滑,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高质量更优越的学习环境,现代社会更需要富有个性的人才,更需要个性的张扬之后,学校领导班子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实施小班化教育事在必行,于是在征得局领导同意,在科研领导部门的指导下,我校于2001年开始尝试小班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十名实验教师在小班化模式的构建、小班基地的确立、教学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重组、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具有教师个人风格,体现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小班化教育模式。课题研究的实施,不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更为我校的特色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由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策略,按照“由点到面,由课题组到全校,由小班到普班”的辐射式轨迹运行,提高了实验效率和质量,使学校实现了建校以来从未有过的跨越式发展。
  实验的实施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促进了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自实验以来,学校共有5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奖。20余人次在省、市、区做教学引路或观摩课。《辽宁电视台》、《辽宁教育电视台》、《本溪电视台》、《本溪日报》、《本溪晚报》、《平山之声》等多家媒体都对我校的小班化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2年,我校小班又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实验范围,进行了《在小班化教育中挖掘美术教学素材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与它的龙头课题--《小班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一起,为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小班化的教育氛围中快乐地成长,加速学校文化内涵的提升。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验研究》为小班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保驾护航。
  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中,实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摒弃了过于注重理性传授的教学思想,探索出以诵读、直觉、感悟为最主要教学手段的符合汉语言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体,返璞归真,实施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学科中落实素质教育。初步探索出以“尝试--领悟--运用”为主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双轨运行的课题实验框架。其中课堂教学的模式为“三阶段,六层次”--初步理解阶段(充分自读、边读边悟--学生交流、尝试解疑);重点领悟阶段(自主感悟、阐述异议--探讨方法、拓展思维);积累运用阶段(欣赏背诵、积累语言--练习说写、强化表达)。   实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自悟中形成数学模型。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探索出听--说--读--写--背的愉快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英语,将英语视为一种乐趣。其它学科的教学,教师们都注意依据学科特点,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示创造力的舞台。
  3、课改课题使小班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羽翼丰满。
  我校立项的四项课改课题分别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合作学习实验研究,发展性评价实验研究。这四项课题的研究,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小班化教学一脉相承,它的研究经验不断地为小班化的研究输送新鲜血液,使小班化教育硕果累累,异彩纷呈。
  4、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特色名校、现代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我们及时总结科研成果,审时度势,适时将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其具体做法是:由课题组挂帅,将小班化研究辐射到普班及其它学科,让课题组老师带动全校所有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小班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渠道。也为学校文化建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所学校的育人取向文化一旦形成,将以鲜明的个性,表现出品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很难轻易改变。一所学校一旦形成了品牌,意味着特色人才的培养上占有了重要的资源,也意味着学校把握了教育规律,校长因此而具备了教育家的基本素质。
  二、实现由跨跃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必须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1、物质文化--不断美化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完善各种文化设施。几年来,我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优美育人环境。学校操场铺设了上百平米的草坪,修建了富有艺术美感的绿化带,小草、百花、绿树与结构错落的教学楼形成一幅和谐的精美画面。教学楼内分别在一楼、二楼、三楼走廊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校园风采长廊、艺术长廊、德育长廊,将学校特色活动艺术照片、动感立体的美术纸团画及别巨匠心的警示语融入其中,会使人感受到 “追风赶月向未来,春华秋实在振丰”的育人氛围。
  2、制度文化--构建“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服务教师、学生、家长为宗旨,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为价值观,以适应新课程为动力,发展至上”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出台了《教师量化考核制度》、《教师十不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责任达标制度》等,有效地促进学校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向管理要质量,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坚持“严、精、细、恒”的管理理念,使教师们做到:从严治教;精益求精;细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细致对待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持之以恒的教书、持之以恒的育人、持之以恒的热爱教育事业。在人才的使用上,充分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性化管理,进而达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管理目的。
  3、行为文化--创建体现学校浓厚的求知与学术氛围,形成学知识,用知识,重知识的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充分体现学生自理、自主、自强和自律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凝结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在继承和发扬振丰小学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遵循崇尚一流、注重特色、优质高效的工作方针,我们提出了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并向“研究型学校”过渡的学校发展新思路。
  4、精神文化--用高尚精神塑造人,达到培育新人,振奋精神,完善道德,提高素质的目的,追求教师、学生、家长与学校同步成长的价值观,追求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形象的理念,追求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以学校精神文化力量不断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多年来我校特别注重校园精神的提升与培育。根据学校实际和培养目标的统一要求,融合时代特点,不断反思和提升,逐渐生成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又以校风,教风,学风,校歌等形式表现出来,展示出学校师生积极、乐观、奉献、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
  5、品牌文化--突出学校文化特色,彰显学校的个性形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把学校办成“让人民满意,不让自己满足”品牌学校。课程改革的春风涤荡了振丰校园,我校通过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牟道新主任、李放教授等专家的论证,开展了“小班化教育”的科研课题研究。经过几年的实践,实现了小班“以人为本、精心树人”的教育精髓,真正实现了“善待孩子、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解放孩子,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赏识孩子,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的教育愿景。形成振丰独具特色的教育品牌。
  三、最常见的现象点评:
  在学校文化的感染下,教师的教育行为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现象一:学生不小心碰碎窗户玻璃,班主任不会严厉斥责学生并要求赔偿,而是关心地询问学生是否受伤。
  现象二:成绩好的尖子生不再受偏爱,品德高尚的学生才能得到普遍的尊重。
  现象三:学生上学迟到不会罚站或扣操行分数,而会得到“睡过头了吗?”“路上碰到什么困难?”之类的问候和安慰。
  现象四:师生踊跃捐资救助贫困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光荣院搞义务劳动……“奉献爱心”成为校园昂扬激越的主旋律。
  现象五:学生上课只要举手就可以表达任何想要表达的问题。
  四、批判与思考:
  强势文化下一定会有强势结果。与社区文化相融合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起点。
  理念、行为、听视觉。学校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行为(师生行为规范、制度)、视觉听觉(生态环境、校标、校徽、校旗、校歌等)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反映出一所学校人文底蕴的薄厚,长期的积淀与传承便养成了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气质。   一所学校有良好的文化要素,并不等于一定有良好的学校文化力,也不会必然导致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这些目标只有在学校成员有效运作学校文化要素,亦即形成了良好的学校文化力之后才能达成。
  策划与执行是实现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核心手段。“构建和谐校园,学习型学校”是我校十一五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人为本,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育校园文化,努力建设和谐校园,进一步推动“队伍建设工程”,从思想、观念、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适应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同时引导教师们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构建学习型学校。
  五、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
  一个健全的学校文化系统应当至少包括:学校战略、学校理念、学校行为、学校视听觉、学校文化网络五个部分内容。
  1、学校战略主要包括学校发展战略和战略实施与管理两个部分。应当有基于环境、资源、能力、组织等对象的科学分析制定学校自身的发展战略、实施方法等。振丰小学在过去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设备、师资、管理、环境等方面积淀了比较坚实的底蕴,学校“为学生创造最美好的童年,为人生奠定最坚实的起步”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振丰小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鲜明地提出坚持科研兴校的工作方针,通过激励和指导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初步形成小班化教育的办学特色。
  2、学校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是学校意识形态的总和,具备俯察学校现实、统领并指导学校行为和视听觉的功能,是学校的“上层建筑”。该系统一般内含应用理念和非应用理念两个部分。前者是学校基本价值观,包括教学理念、课程理念、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服务理念、管理理念、校训、师训、生活信念等,后者是学校的事业取向,包括核心理念、发展目标、社会使命、道德规范、经营思想、办学模式等。几年来,学校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优势、教师优势、家长优势、学生优势、社区优势,锻造办学特色。在特色教育中,本着高远的教育理念,即:
  课程改革--求超越; 艺术教育--形特色;
  生命教育--寻突破; 和谐教育--永探索;
  把“创优美育人环境、训精良师资队伍、育合格特长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把“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能促人”作为领导工作目标;把“铸造师魂、锤炼技能、更新观念、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目标;把“求知明理、实践感悟、诚信自强、做人成才”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
  3、学校行为是基于学校理念系统基础上并为实现学校理念服务的,是学校师生在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中所从事的活动的规范,包括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仪式、公众形象、核心层形象、教师形象、教师培训行为、学生形象、学生奖励行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等。它是学校经营风格、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的折射。
  4、学校视觉是学校文化的静态识别符号。它以视觉传播为载体,将学校文化、学校规范等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应用在视觉的展开和行为展示,进而提升为学校文化的共识。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校视觉元素在学校物质文化中的规范应用,尽可能地将学校的个性强调出来,以便迅速扩大影响,在学校内部成员和公众中拥有清晰的形象。
  视觉识别包括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大部分。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学校标志、校名的标准字体、专用印刷字体、标准色、象征图形与图案等。其中学校标志是代表学校形象、特征、信誉、理念、尊严、力量的一种特定符号,标志是视觉识别的主角,也是学校与公众沟通与资讯传递的核心,更是公众对学校认知、认同的代表物。学校标志可以分为字体标志、图形标志和组合标志。视觉系统应用要素主要体现于学校事务用品、办公器具和设备、导示标牌、旗帜、制服、交通工具、包装用品、建筑、环境、传播展示与陈列规划等。
  学校听觉包括校歌、铃声、课间音乐、掌声、口号、校广播站和电视台的听觉设计等。
  由此,学校用28个字,含概和囊括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即:振翅鹏程鸿鹄志,丰翼添羽扶摇起,小积跬步越千里,学海扬帆向文未来。
  5、学校文化网络是指传递学校文化内涵和信息的作用于学校内外的传播系统。
  总之,在教育改革之路上,我们会凝聚振丰人的智慧,拼洒振丰人的汗水,倾注振丰人的热情,肩负振丰人的责任。为提高民族素质,甘愿奉献,让振丰的每一位学子都能体会到:走进振丰园,走进快乐园,走进创造园,走进成才园。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在面对新课程的实施下,也面临着改革。作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也要改变新的教学方法,转换思维,以达到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在新课整改中的一些不足与问题及对策作的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 讨论  新课程的实施,使得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中,让教学和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空间。旧大纲的传承与继承,使得新课标在各个方面跨出
期刊
【摘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的智力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着辨证统一的关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需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辨证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有的学习成绩却很不理想。原因何在?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教育对象是初中生。初中生身上透出的鲜明特点:他们非常活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处于“断乳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偏激,情绪不稳定,波动大,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使班主任工作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每天关注着他们的成长,我逐渐体会到:“用心灵赢得心灵”,魅力是无穷的。  一、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接触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成长日记》,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期刊
在我眼里,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着温馨的爱的气息,有着浓郁的的学习氛围,有着积极的合作竞争意识,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量,有着良好的道德风气。可你看:你碰我一下,我踹你一脚,各不相让;抄作业的催作业的,乱成了一团;你听:我还没想出来呢,自己想,我不知道;跑哪干什么,挺累的,我不参加;减分减吧,无所谓。没想到这竟是新初一孩子们的所为,但更可怕的是,基础知识是全年级最差的,真是应了那句话“学习不好,干什么
期刊
“发展才是硬道理。”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要求。  新一轮的教改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以知识为本、以知识体系为本发展而来,按理来说这是时代的召唤、人性的展示,然而也给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冲击.我们不得不探索、实践、反思.从而去寻找一种最能体现新概念、新思想的课堂教学。在这种尝试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人文
期刊
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实践,我们深深体验到了项目管理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教师的内驱动力,更能帮助我们培养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正确的工作态度以及团队精,也能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幼儿园工作的统筹计划性、以及过程调控管理努力。在实施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认为重点抓好项目管理的四个要素是幼儿园项目管理可行性的关键点。  要素一:梳理在前--统筹项目主题,理清内容轻重,理顺责任分工。  1
期刊
我们常说要注意安全,要树立安全意识,那么这里的“安全” 、“安全意识”究竟该如何理解呢?我认为无危、太平顺利为安;无缺无憾为全。安全意识呢?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有“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自我保护”等安全意识,这些意识表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 中学教师应更新观念、改变教法,细化自主学习的理念并使之进入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笔者教学实践,有所体会,将教后感写出来,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合作、交流情感因素,建构兴趣,方法,研究教法,评估。  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又是新课标环境下教学改革的重点。新课
期刊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初闻此言,身为教师群体中一分子的我,心里愤愤不平。经过年复一年的实践、反思,终于体会到了此言的真实性。教学中事与愿违时,教师不会查找自己的过失,总是把责任往学生身上推卸,其实学生是无辜的。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教学如愿以偿呢?现结合自己近年的工作体会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献身的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推进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标志。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教学 主体性 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就我在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