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通过完善组织机制、共建实训平台、共享教学资源、注重工学融合和文化共育,以及质量监控等构建,使高校和企业同为人才培养主体,组成利益共同体,降低了专业办学和企业用人成本,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学融合、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8-0031-03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学校教师、企业师傅联合授课,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主,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为了培养福建省卫生用品商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精神,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作为切入点,校企协同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特色在于:传统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是由企业直接与学校合作。而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则是携手福建省卫生用品商会,借鉴现代学徒制理念,成立二级学院卫生用品学院,以福建省卫生用品商会(行业)为桥梁,整合商会下属企业用人需求,将不同企业的共同岗位需求统一在一起,再由学校开设卫品行业机械专班,培养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合作方增加了行业协会,面向的是整个卫生用品行业,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本文从“机制保障、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工学融合、文化共育、质量监控”等几个方面探索校行企三方联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卫品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完善组织机制:构建双主体育人体系的管理架构
目前,福建省卫生用品企业占全国30%,销量占全国50%以上,一次性卫生用品出口货值占全国的40%,加上原辅材料、机械设备、相关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产品的出口,福建省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卫生用品产业基地。而福建省卫生用品商会现有200多家会员企业,囊括卫品生产全产业链,起着良好的行业引领作用。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是福建省首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蝉联省大学生就业先进集体(就业率95%以上)。开设5个院系39个专业,密切服务区域产业需求,办学31年来,已培养出各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八万多人,其中涌现出一批创业成功的校友,分布在省内外众多行业。
“卫生用品学院”成立之初,就由福建省卫生用品商会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构建双主体育人体制,由学院院系领导、相关企业负责人担任理事,组建卫生用品学院理事会,理事单位与学院根据人才需求,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再由学院根据课程体系协调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实训资源组织开展教学过程,定期召开教学例会,向理事会汇报教学进展,统筹协调并解决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整个教学过程都处于理事会跟踪监管下,使得人才培养全过程均有对象承担责任、落实培养工作,充分保障了校企共同育人工作的深度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理事会领导下的卫生用品学院卫品智造专班,将学校在理论知识教学上的优势与企业在实践技能培养上的优势紧密结合;将学校本位教育的目的与企业工作本位的目的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作为共同主体育人,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解决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符合度不高的问题。
二、共建实训平台:还原工作场景,实现实岗育人
现代学徒制是为了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保障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平台的构建必不可少,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在获批智能制造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的基础上,与卫品商会双方签订《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卫生用品学院教学实训平台。其中,与汉威机械有限公司等共建卫品机械拆装与调试平台,由汉威公司捐赠卫生巾自动化生产线一条;与西门子共建卫品机械五种典型机构实验台,由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捐赠PLC伺服控制系统5套;与亚德客共建卫品行业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平台,由亚德客中国有限公司捐赠各种气动配件等,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将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搬到了学校,联通了教育世界和工作世界。基于共建实训平台,泉理工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获批福建省示范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试点、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实训基地获批泉州市数控一代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机械系获批福建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服务卫品行业)等。
三、共享教学资源:促进校企互动,增强校企融合
在校企育人合作过程中,秉承优势互补的原则,学校提供系统化的专业技术、企业未来所需的潜在员工、能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企业则提供学校无法提供的真实的职场氛围和各种设备设施以及经验丰富的企业师傅。通过建立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体系,一方面实现师资的共享,邀请企业师傅参与到学校课堂教学中,将企业的真实的工作案例及应具备的技能传授给学徒,同时,也推荐学院教师到企业去,充分发挥教师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是实训场地和设备的共享,卫品专班学徒可充分利用实训中心的设备,锻炼提升卫品行业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也可到合作企业去进行岗位实践,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企业现有员工提供在岗提升培训,利用实训平台的资源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紧密性,这样,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就进行有效互动和融合。
四、注重工学融合:能力本位,重构课程体系
卫品智造专班采用“校企对接、工学交替”的教学安排形式,每学年都安排学生在校内与企业这两个地点进行学习与工作,校内主要在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校外有以恒安公司为主的成品公司实训基地和以汉威、培新、海纳、明辉等企业为主的设备生产公司实训基地。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有两周行业认识、企业文化实习;大一学年第二学期有四周的卫品生产线一线操作工岗位认知;大二学年第一学期,有四周卫品机械公司一线岗位认识;大二学年第二学期结束,直接进入卫品公司实习,三个月转正,通过校内、校外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交融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作为有别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施需要在课程体系的开发基础上来支撑完成。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卫品行业专班,其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是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而课程体系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来搭建,现代学徒制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包容的关系,两者具有共同的实践培养理念,即从实践出发,根据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归纳、构建课程,依托真实的企业岗位的环境,由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共同以实践的形式去完成教学,完成学业的学生再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实践中,服务于企业。这样的培养方式,实现了“实岗育人”,既可以达到产教深度融合,又可以缩短新进员工在企业的培训时间,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五、文化共育:雙主体育人体系渗透企业文化
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学生在学业结束后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及就业,作为新晋员工,都需要进行一系列关于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等相关培训,意味着整个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往往表现出不适应,这种不适应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岗位上的的学习效果、工作质量与效率,也影响企业对学生的工作情况的评判;再加上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实际偏差较大,进而影响了学生实习与就业的稳定性,导致了企业对学院的毕业生质量的不认可,并影响到学校的后续招生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通过构建现代学徒制人双主体育人体系,将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30多次的职业素质培养活动,或带领学生走入企业参观,或邀请企业老总、技术专家来校座谈,或邀请毕业后在外工作的学长们来校谈谈进入社会的心得体会与认识,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距离,直接与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接轨、多维度渐进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进入企业前,对企业就有了充足的了解、适应时间,有效地避免了上述问题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重视质量监控:多方参与、过程评价
卫品智造专班学徒的培养质量由理事会考核评价小组进行监控。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商会担任指导、诊断和认证作用,针对不同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如:自我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建立以工作能力为核心,学院、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学徒评价模式,引导学徒全面发展。并按阶段对该试点班学徒进行共同评价,采用淘汰制,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学徒,劝说其退出试点班。这一多方参与评估方式正是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特征。
卫品智造专班学徒的培养还采用了过程评价,按既定培养方案,定期对师傅和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学徒应具备的知识本位、关键技能和能力本位三要素,特别是加强对实习实训环节的考核,强调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工作能力考核评价,以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并适时进行反馈、沟通,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
七、结论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卫品智造专班采用的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体系改变了校企合作中“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只是配角”这一局限性,升格为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这一深度合作模式。该模式使得高校和企业同为人才培养主体,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了各自的发展需要水乳交融地合为一体,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该体系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这育人机制的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均获得不错的名次,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显著提升。不断地有卫品行业企业前来该校洽谈学生实习、就业事宜。两届卫品班76位学生在实习期开始后,全部分配到卫品商会下属企业进行实习,经跟踪回访,所有卫品企业对卫品班的学生评价颇高,满意度很好。
该体系的应用降低了专业办学成本。卫品行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外,还须掌握卫品行业的技能,诸如卫品原材料的性能、制造工艺,卫品机械(包括包装机械)的操作、维修,甚至开发设计,卫品企业的生产管理等。要实现这些能力素质的培养,单纯依靠政府或学校是难以满足其培养要求的。通过与卫品商会及其下属企业的深度合作,专班可随时邀请企业老总、技术骨干到校授课,传授上述工作技能,同时,学生在最后一年全部到卫品企业里进行实习,将学到的技能在企业里进行应用并固化,使专业办学成本大大降低。
该体系的应用降低了企业用人培训的成本和风险。企业通过和学校教学的深度融合,将自身的人才需求融入到学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接受了企业的文化,熟悉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完成了企业规章制度的培训,参与了企业的生产实践,给企业创造了相应的价值,最终依托学校培养出了自己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两年来,卫品行业专班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双主体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的用人目标与职业院校能力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定向教育与职业院校的一般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培训风险,缓解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Z].2014-08-25.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
[3]潘建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
[4]潘建峰,刘瑛,魏宏玲.高职制造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
[5]傅俊,刘繁荣.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向现代学徒制转型的障碍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1).
[6]焦玉君,周立新.政校行企多元联动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
[7]杨洪元.基于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作者简介:蔡海毅(1977—),男,福建泉州人,硕士,工程师,高级技师,单位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研究方向为产品创新设计、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等。
(责任编辑:御夫)
基金项目: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课题立项——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双主体卫品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QG135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