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以来合江林业管理局红松球果虫害十分严重,是我国目前虫害面积最大、害虫危害最为严重的红松种子生产基地。个别地区部分结实林分球果被害率达到30%左右,虫害最重的东方红林业局球果被害率达到了60% 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加重,近几年几乎绝产。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状况,作者对红松球果害虫进行了详細的调查及研究,发现红松球果害虫以松梢螟为主,作者对东方红林业局红松球果害虫进行了多种防治试验,目前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的是利用农药(甲拌磷颗粒)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松梢螟,东北1年1—2代,松梢螟幼虫在被害枯梢及球果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枝干皮下越冬。出现期分别为越冬代4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1代6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8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份幼虫开始越冬。各代幼虫期较长,其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2、作者曾经分别利用周氏啮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过红松松梢螟实验,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原因是啮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繁殖期偏晚,针对松梢螟幼虫作用不大。再就是利用周氏啮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红松松梢螟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大,周期长,见效慢。所以自2011年开始用农药进行防治,首先用烟雾机携带阿维菌素的方法进行防治,后来发现几乎没有效果,施药的红松林地与没有施药的红松林地进行比较,红松球果虫害没有明显改变,原因是药效时间短,而且工作量大,受林地自然条件限制,作业相当困难。自2016年开始尝试利用3%--5%的甲拌磷颗粒进行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优点是不受林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工作量小,操作简单,药效时间长,见效快,效果显著,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3、具体实际实验:
(1)实验地点:我们对合江林业管理局东方红林业局红松球果害虫松梢螟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自2011年至2016年,东方红林业局红松松梢螟虫害尤为严重、每年六月末七月初红松球果开始大量掉落,最多时每个幼果内有松梢螟幼虫达30条之多,七月末树上幼果几乎掉落干净。我们选择大代林场99、100、101林班红松母树林进行施药试验,主要是这三个林班地理条件好,位于大代林场和奇源林场交界处,四面以山岗为界,便于与其他林班进行比较,离林场场部较远,没有人畜活动,自然环境于其他林班没有其他区别。于2017年4月下旬开始施药,经过5个月连续对红松母树林观测,松梢螟危害明显减轻,到8月下旬红松球果没有大量掉落,到9月采收时,红松种子产量正常,质量良好。
(2)施药时间及施药量:从4月初开始在施药区定点调查松梢螟的化蛹、羽化进度,在大代林场红松母树林内从4月初开始放2盏黑光灯,每天观察诱捕的松梢螟成虫数量,当见到松梢螟化蛹开始,进行第一次施药,用普通小塑料袋装,每袋装药量5%甲拌磷颗粒约50克,每亩挂2到3袋,挂在大树下一米多高即可,选择近期无雨天气,在一周内完成,3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具体方法与第一次相同,施药后每隔5天观察一次,观察诱捕的松梢螟成虫数量,诱捕的成虫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注意观察红松幼果的虫害情况,做好记录。
(3)施药梯度设计:设立三个施药量梯度,4月下旬开始第一次挂药,7内天完成。99林班面积大约4千亩,每亩挂5%甲拌磷颗粒2袋,每袋装药约50克。100林班面积大约4千亩,每亩挂5%甲拌磷颗粒3袋,每袋装药约50克。101林班面积大约4千亩,每亩挂5%甲拌磷颗粒2袋,每袋装药约50克。5月下旬开始第二次挂药,7天内完成,101林班面积大约4千亩,每亩挂5%甲拌磷颗粒2袋,每袋装药约50克。施药后每隔5天进行观察一次,观察诱捕的松梢螟成虫数量,同时注意观察红松幼果的虫害情况,做好记录。
(4)实验结果:2017年9月初开始采收,101林班红松果实保存率达到95%,100林班红松果实保存率达到75%,99林班红松果实保存率70%。通过实验证明用农药5%的甲拌磷颗粒,对防治红松害虫松梢螟效果显著,以每年挂药2次,每亩挂药两袋,每袋装药约50克为佳。同时对采收的红松种子进行了检测,没有检测到有农药残留,原因是在施药的过程中,农药没有与树木和土壤进行接触,主要都挥发到空气中,因为施药量较小挥发期较长,又是装在塑料袋内,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今后我们还会继续进行实验研究,争取做到对环境无污染效果最佳。
(作者单位: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林场)
1、松梢螟,东北1年1—2代,松梢螟幼虫在被害枯梢及球果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枝干皮下越冬。出现期分别为越冬代4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1代6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8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份幼虫开始越冬。各代幼虫期较长,其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2、作者曾经分别利用周氏啮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过红松松梢螟实验,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原因是啮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繁殖期偏晚,针对松梢螟幼虫作用不大。再就是利用周氏啮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红松松梢螟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大,周期长,见效慢。所以自2011年开始用农药进行防治,首先用烟雾机携带阿维菌素的方法进行防治,后来发现几乎没有效果,施药的红松林地与没有施药的红松林地进行比较,红松球果虫害没有明显改变,原因是药效时间短,而且工作量大,受林地自然条件限制,作业相当困难。自2016年开始尝试利用3%--5%的甲拌磷颗粒进行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优点是不受林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工作量小,操作简单,药效时间长,见效快,效果显著,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3、具体实际实验:
(1)实验地点:我们对合江林业管理局东方红林业局红松球果害虫松梢螟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研究,自2011年至2016年,东方红林业局红松松梢螟虫害尤为严重、每年六月末七月初红松球果开始大量掉落,最多时每个幼果内有松梢螟幼虫达30条之多,七月末树上幼果几乎掉落干净。我们选择大代林场99、100、101林班红松母树林进行施药试验,主要是这三个林班地理条件好,位于大代林场和奇源林场交界处,四面以山岗为界,便于与其他林班进行比较,离林场场部较远,没有人畜活动,自然环境于其他林班没有其他区别。于2017年4月下旬开始施药,经过5个月连续对红松母树林观测,松梢螟危害明显减轻,到8月下旬红松球果没有大量掉落,到9月采收时,红松种子产量正常,质量良好。
(2)施药时间及施药量:从4月初开始在施药区定点调查松梢螟的化蛹、羽化进度,在大代林场红松母树林内从4月初开始放2盏黑光灯,每天观察诱捕的松梢螟成虫数量,当见到松梢螟化蛹开始,进行第一次施药,用普通小塑料袋装,每袋装药量5%甲拌磷颗粒约50克,每亩挂2到3袋,挂在大树下一米多高即可,选择近期无雨天气,在一周内完成,3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具体方法与第一次相同,施药后每隔5天观察一次,观察诱捕的松梢螟成虫数量,诱捕的成虫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注意观察红松幼果的虫害情况,做好记录。
(3)施药梯度设计:设立三个施药量梯度,4月下旬开始第一次挂药,7内天完成。99林班面积大约4千亩,每亩挂5%甲拌磷颗粒2袋,每袋装药约50克。100林班面积大约4千亩,每亩挂5%甲拌磷颗粒3袋,每袋装药约50克。101林班面积大约4千亩,每亩挂5%甲拌磷颗粒2袋,每袋装药约50克。5月下旬开始第二次挂药,7天内完成,101林班面积大约4千亩,每亩挂5%甲拌磷颗粒2袋,每袋装药约50克。施药后每隔5天进行观察一次,观察诱捕的松梢螟成虫数量,同时注意观察红松幼果的虫害情况,做好记录。
(4)实验结果:2017年9月初开始采收,101林班红松果实保存率达到95%,100林班红松果实保存率达到75%,99林班红松果实保存率70%。通过实验证明用农药5%的甲拌磷颗粒,对防治红松害虫松梢螟效果显著,以每年挂药2次,每亩挂药两袋,每袋装药约50克为佳。同时对采收的红松种子进行了检测,没有检测到有农药残留,原因是在施药的过程中,农药没有与树木和土壤进行接触,主要都挥发到空气中,因为施药量较小挥发期较长,又是装在塑料袋内,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今后我们还会继续进行实验研究,争取做到对环境无污染效果最佳。
(作者单位:117000 辽宁省本溪市实验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