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用弹性挡圈的承载能力分析

来源 :交通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轴用弹性挡圈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分析了其失效模式,研究了挡圈承载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对于指导挡圈的设计、优化和匹配应用以及分析其可靠性、避免总成结构失效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轴用弹性挡圈;承载能力;计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TG142.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轴用弹性挡圈,又称为轴用卡簧,是一种重要的机械紧固件,用于固定轴上的部件或总成,且可承受一定的轴向力。轴用弹性挡圈可依靠模具冲压成型,或者由线型钢材卷绕成型,一般为环形结构,用于轴向限位,其典型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在传动系统轴系结构设计中,轴用弹性挡圈因其结构紧凑、拆装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且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展,轴用弹性挡圈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运行[1]。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的轴用弹性挡圈国家新标准GB/T 894-2017绝大部分数据来源于德国挡圈制造标准DIN471[2],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轴用弹性挡圈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零部件,其可靠性的研究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制约“中国制造2025”计划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
  轴用弹性挡圈在工作状态下,应能依靠挡圈自身弹力及其与相配沟槽尺寸差箍紧在槽底随轴一起转动,否则会造成挡圈与槽底的相对运动,使相关零部件破坏或者失效,甚至导致挡圈脱落失效。目前对于轴用弹性挡圈的设计,主要依据挡圈及相配轴相关配合尺寸,依靠经验或参照已有产品进行设计、选型,如果挡圈参数设计不当、选型出现偏差,将会使挡圈与卡簧槽的配合间隙调整不当,可能会导致挡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振动或者滑移,严重时甚至断裂或者飞出。这种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精密机械的需求。本文基于典型轴用弹性挡圈的结构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挡圈的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及校核方法,可供相关设计者参考。
  1 轴用弹性挡圈承载能力分析
  轴用弹性挡圈的承载能力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挡圈的综合性能,当轴用弹性挡圈受到过度压力或者外力作用时,会造成挡圈严重变形。轴用弹性挡圈的承载能力分析需要对沟槽的承载能力FN和挡圈的承载能力FR分别计算,挡圈最终的承载能力取决于两者的较小值。
  1.1 沟槽的承载能力分析
  轴用弹性挡圈的承载能力与其相配轴的结构、材料及热处理方式息息相关,在挡圈选型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轴系的设计。
  按照图1的安装结构示例,与挡圈配合的沟槽挡肩面积为:
  沟槽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轴的屈服强度[3];SF1为沟槽承载的额定安全系数,一般取SF1≥1;q为载荷系数,其值取决于挡肩长度系数(见图2)。
  从图2可知,挡肩长度系数值越大,载荷系数值越小,沟槽挡肩的承载能力越强,一般推荐挡肩长度系数取1≤n/t≤4,过低会影响轴的强度,导致轴被压溃或者断裂;而过高则不会再对载荷系数产生更显著的影响。
  1.2 挡圈的承载能力分析[4]
  挡圈的承载能力除了与相配轴的结构相关外,更重要的是挡圈自身的结构、材料及表面处理方式。
  轴用弹性挡圈承载能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挡圈的许用翻转角,由轴的外径决定(见图3);K为挡圈的特征值;h为挡圈承载时翻转力矩的杠杆臂(见图4);SF2为挡圈承载的额定安全系数,一般取SF2≥1。
  從图3可知,许用翻转角随着轴径d1的增加而增大,但轴径d1增大到一定值后,许用翻转角不再变化。
  计算常量值K由轴用弹性挡圈的结构和材料决定,其公式如下:
  其中:E为轴用弹性挡圈材料的弹性模量;s为轴用弹性挡圈的厚度;(b的定义见图1)。
  当支撑面带倒角(或圆角)g时,轴用弹性挡圈的承载能力FRg的计算公式为:
  轴用弹性挡圈最终的承载力:
  由于轴用弹性挡圈需要承受一定的轴向力,材料选择上均采用高等级的弹簧钢,同时进行适当的表面热处理,具体设计时需要结合挡圈的应用工况及相配件的状态,综合考虑其结构及材料性能,如弹性模量、屈服点、伸长率以及硬化能力等。
  轴用弹性挡圈在传动系统轴系结构设计中能否实现其轴向限位和固定作用,挡圈的承载能力分析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工作在弹性挡圈许用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才能实现设计者对其提出的功能要求。
  2 结论
  轴用弹性挡圈作为基础紧固件的重要组成零件,从各种工业机械中均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承载能力的研究对于挡圈的优化设计、用户的选型、传动系统的总成性能等均有很大的影响。虽然轴用弹性挡圈在设计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一旦发生脱落造成的损失较大,所以,应对其承载能力进行校核计算,结合使用工况,选择合理的安全系数,使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蒲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DIN471-2011.04,Retaining rings for shafts-Normal type and heavy type[S].
  [3]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全国大部分轨道交通企业都采用基于经验化的设备安全管理机制,即都在总结设备厂家、同行和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确定风险源,进而设计设备安全管理机制,具有片面性和滞后性的缺点。本文基于最新探索的设备安全管理分析模型,在全面梳理设备的物理结构、环境因素、作业因素的基础上,确定风险源及相关等级,进而确定日常的安全作业与安全管理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内预防轨道交通设备的安全事故。  关键词:轨道交通;设备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特点,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种类众多、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接口复杂、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分布位置不同。文章紧接着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安装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安装入场调控、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调试工作。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相关工作人员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安装调试过程当中的相关要
期刊
摘 要:论文讨论了面向公交优先的交通控制系统所需要的城市交通大数据融合分析,从应用角度梳理了交通大数据体系,提出了交通控制建模中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目标,给出了核心的研究方法。论文对交通大数据分析在交通控制平台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明确了大数据分析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城市交通大数据;融合分析;交通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U491.5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科技和数
期刊
摘 要:随着目前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机械车辆也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并且对于机械车辆的应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就目前机械车辆的应用实践而言,为能够使其功能及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需要机械车辆进行合理的加工装配,并且需要对机械车辆进行有效维修及保养,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使机械车辆的应用有效性得到更好保证,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关键词:机械车辆;加工;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TH16,U47
期刊
摘 要:为适应山钢集团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适应“公转铁”增量需求,着力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装卸能力,对厂区铁路进行升级改造。结合厂区铁路现状情况及运量需求,分析了既有铁路及卸车设备的能力情况,对厂区铁路改造方案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提出混行线设计理念,通过作业方式、工程量、投资等多方面比选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关键词:铁路;改造;翻车机;混行线;方案  中图分类号:U218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针对拟改扩建项目,借助自动化检测车、探地雷达、混合料抽提实验等实验检测手段,全面分析现有道路路面结构服务水平,为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旧路;检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U418.8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越来越多,对于改扩建工程而言,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旧路的检测和评价,针对该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
期刊
摘 要:随着公共交通建设发展的持续推进,其建设瓶颈期已初步显现,直接通过大规模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公交服务品质的边际效益已经逐步降低。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和信息化在公共交通行业中的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公共交通动态监测及决策支撑引擎,强化在既有公交设施基础上的服务挖潜能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软实力和总体品质。本文对公共交通动态监测及决策支撑系统的建设必要性
期刊
摘 要:为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减少乘客旅行总时间,需要设置合理的时间调度表。从研究列车的发车间隔和停站时间入手,建立列车牵引计算模型和运行能耗和时间计算模型,得到单列车固定每个站间的运行“速度-位置”曲线,然后在满足运行速度、运行时间以及运行安全等约束条件下,通过多种群粒子群算法来优化计算发车间隔和各站停站时间。最后通过对广州七号线部分线路的MATLAB仿真模拟,证明了多种群粒
期刊
摘 要:出租汽车驾驶员岗位特殊,因运营压力和驾驶环境等因素,促使他们不得不维持超长驾驶时间,同时在驾驶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采取具有侵略性的驾驶行为。如何依托信息化技术,有效地对出租汽车不安全驾驶行为进行预防管控,及时消除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是出租汽車行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可通过出租汽车卫星定位数据挖掘,实现对出租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并介绍了监测内容、不安全驾驶行为判定标准、监
期刊
摘 要: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具有施工方便、节能、环保、高效等优势,在我国公路工程养护维修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与推广。本文在全面了解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对公路工程泡沫沥青冷再生养护施工流程和质量检测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全面提升工程质量。  关键词:泡沫沥青冷再生;公路工程;技术原理  中图分类号:U418.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