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天记》里陈长生长大后和徐有容再度遇见,叫她初见姑娘。历经多年后的阔别重逢自然不认得彼此,但却又一次爱上。
初次见面,没有责任没有关系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直至最后达到了生死共患难的挚情,你能说这不是延续了初见的美好吗?
突然就能体会到若干年前一个女生的朋友圈“见一面就少一面”背后是怎样的绝望。因为他和她不能把每一次见面都保持像初见那样的美好。
过去在遇人不淑的时候总爱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总见人用“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来解释自己的无能为力,想来也是很懦夫的做法。当时总是认为纳兰性德该是在如何无可奈何的境地才会有如此的感叹。他曾与谁像唐明皇与杨玉环一样,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我且发誓再也不想听到如此不吉利的词句,怕了那个“易变的故人心”。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常伴到老,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的美好,你说悲不悲?我甚至一度认为这不过是后一句“故人心变”的借口和为自己日后负心开脱的托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可谓是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大家也只认得这句,一旦缠绵悱恻、浪漫温馨的热恋期一过,失望的时候,哀怨、凄厉、忧郁的愁苦的时候不免得要提上一句。
可是,没有人知道纳兰性德其实是想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那种甜蜜爱情的渴望,而非基于对感情现状的不满。就如同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描写的“丁香姑娘”,诗人以一种哀婉、惆怅、凄婉的笔调描写与姑娘的擦肩而过,其实在诗人的心中是欢喜遇见“结着丁香一样的愁怨的姑娘”而非感慨错过之无奈。《木兰花令》看似是一首抒发失恋女子的愁怨的词,其实表达的是对甜蜜爱情的向往和渴望,他用一种看似矛盾的手法描写了这个失恋女子的谴责负心郎的怨恨,其实呢,在这个失恋女子的心里,她是渴望这个负心郎还能像“初见”时那样对待自己,两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对理想的一种渴望,所以才会有那种历经沧海桑田之后,依旧有人渴望“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
原来古人一直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憧憬美好,而我们现代人却用它来道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扼腕叹息。
如果你知道纳兰性德的生平,你就该知道他是个喜欢把乐往苦里说的人,可笑的是现今太多人只看到他的词之悲凉却不见词中不灭的他的希望,反倒是把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用作消极的感慨和抽身离开的借口。需要调整磨合的时候就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你看,古人都这么说的,不断地进行负面的心理暗示,原本小打小闹的爱情那可真就被负能量硬生生压死了。
纳兰性德的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卢氏死得很早,在纳兰性德与卢氏的几年夫妻生活中,两人建立的恩爱感情,一直使他难以忘怀。卢氏去世后,他写了许多悼亡词,其中所表现出的真挚感情和凄婉悱恻的格调同样催人泪下,就是多年后,他仍写道:“此情已自成回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本是表明他对卢氏始终不变的爱情,可是单看这一句诗,是不是又容易被误解成爱情似南柯一梦,终成空。感情基调和对待感情的心理暗示是不是就大相径庭了?
回到文首的话题来,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是对爱情的信仰和追求,而不是对于现状的不满和无奈。“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说的并不是爱情的结局固定走向灭亡,故人的心也未必容易变,不应该成为变化的一方为避免对不变的一方自责而减轻负罪感的说辞。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是只有初见才美好,在我看来,他是要后人将初见之后的日子经营得如同初见般美好。不论历经沧海桑田,依旧期待“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一样,就像纳兰性德的词句里寄托给后人的一样。
作者简介:蓝颖(1990-),女,苗族,福建长汀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初次见面,没有责任没有关系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直至最后达到了生死共患难的挚情,你能说这不是延续了初见的美好吗?
突然就能体会到若干年前一个女生的朋友圈“见一面就少一面”背后是怎样的绝望。因为他和她不能把每一次见面都保持像初见那样的美好。
过去在遇人不淑的时候总爱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总见人用“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来解释自己的无能为力,想来也是很懦夫的做法。当时总是认为纳兰性德该是在如何无可奈何的境地才会有如此的感叹。他曾与谁像唐明皇与杨玉环一样,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我且发誓再也不想听到如此不吉利的词句,怕了那个“易变的故人心”。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常伴到老,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的美好,你说悲不悲?我甚至一度认为这不过是后一句“故人心变”的借口和为自己日后负心开脱的托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句可谓是参透了世情,问懵了苍生,大家也只认得这句,一旦缠绵悱恻、浪漫温馨的热恋期一过,失望的时候,哀怨、凄厉、忧郁的愁苦的时候不免得要提上一句。
可是,没有人知道纳兰性德其实是想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那种甜蜜爱情的渴望,而非基于对感情现状的不满。就如同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描写的“丁香姑娘”,诗人以一种哀婉、惆怅、凄婉的笔调描写与姑娘的擦肩而过,其实在诗人的心中是欢喜遇见“结着丁香一样的愁怨的姑娘”而非感慨错过之无奈。《木兰花令》看似是一首抒发失恋女子的愁怨的词,其实表达的是对甜蜜爱情的向往和渴望,他用一种看似矛盾的手法描写了这个失恋女子的谴责负心郎的怨恨,其实呢,在这个失恋女子的心里,她是渴望这个负心郎还能像“初见”时那样对待自己,两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对理想的一种渴望,所以才会有那种历经沧海桑田之后,依旧有人渴望“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
原来古人一直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憧憬美好,而我们现代人却用它来道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扼腕叹息。
如果你知道纳兰性德的生平,你就该知道他是个喜欢把乐往苦里说的人,可笑的是现今太多人只看到他的词之悲凉却不见词中不灭的他的希望,反倒是把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用作消极的感慨和抽身离开的借口。需要调整磨合的时候就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你看,古人都这么说的,不断地进行负面的心理暗示,原本小打小闹的爱情那可真就被负能量硬生生压死了。
纳兰性德的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卢氏死得很早,在纳兰性德与卢氏的几年夫妻生活中,两人建立的恩爱感情,一直使他难以忘怀。卢氏去世后,他写了许多悼亡词,其中所表现出的真挚感情和凄婉悱恻的格调同样催人泪下,就是多年后,他仍写道:“此情已自成回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本是表明他对卢氏始终不变的爱情,可是单看这一句诗,是不是又容易被误解成爱情似南柯一梦,终成空。感情基调和对待感情的心理暗示是不是就大相径庭了?
回到文首的话题来,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是对爱情的信仰和追求,而不是对于现状的不满和无奈。“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说的并不是爱情的结局固定走向灭亡,故人的心也未必容易变,不应该成为变化的一方为避免对不变的一方自责而减轻负罪感的说辞。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是只有初见才美好,在我看来,他是要后人将初见之后的日子经营得如同初见般美好。不论历经沧海桑田,依旧期待“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一样,就像纳兰性德的词句里寄托给后人的一样。
作者简介:蓝颖(1990-),女,苗族,福建长汀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