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一段相当长时间内,智能手机在功能、形态等诸多层面的演变都是围绕“提升屏占比”这一核心诉求去的。当刘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后所带来的“真全面屏”已经成为行业主流之后,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下一个问题:全面屏的下一个站在哪里?
瀑布屏的出现,似乎给我们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种形态的参考。
什么是“瀑布屏”?
严格意义上讲,瀑布屏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来的。
7月底,OPPO副总裁沈义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机,并称这块曲面屏为“瀑布屏”。明显看出,这款手机屏幕两侧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从手机正面延伸到后边框,实现了更强的一体化设计。在演示视频中,随着手指滑动,正面屏幕的显示内容从屏幕边缘如水流一般顺势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所以瀑布屏这个包含美学意蕴的命名,实际上指的是其拥有的更高曲率的显示效果。
同样也是在上个月底,一组疑似在地铁上曝光的华为Mate30系列新机在网络上流傳。虽然在网友公布的谍照中,这款神秘的机型覆盖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壳,看不到这款新机的全部机身信息。但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款机器采用的正是和OPPO类似的“瀑布屏”方案。
偶然泄露的真机谍照,和供应链反馈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华为正在测试一款unibody玻璃机身,而这项技术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术的配合才能实现更高的手机机身一体性。
按照瀑布屏的搭载是为了实现更高一体化机身的目的来看,另一家手机行业巨头vivo传出拥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了。
一切为了美学设计
曲面屏其实也是行业内非常成熟的屏幕显示方案了,诸如华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旗舰机型都早已搭载。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术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再是为了屏幕本身某项性能指标的提升,而更多的是为了服务于机身的ID美学设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现有的曲面屏方案,就会发现它们在显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区别。拿一加7 Pro来举例,其曲面屏的显示区域大致刚好位于整个曲面屏向两侧边框的过渡区域。用手指滑动屏幕,你会发现屏幕显示的内容在边缘位置会因为曲面玻璃对于光线折射,造成显示内容的轻微弯曲。
从观感上讲,这种曲面玻璃带给了手机一种更加晶莹圆润的视觉效果。相较于普通屏幕,这种方案显然更加有利于提升手机正面的一体化视觉观感。同时由于屏幕玻璃延伸到两侧的边框区域,让手机原本的中框厚度进一步压缩。所以曲面屏手机在同等机身厚度的情况下,相较于一般的手机在视觉上也要“薄”上不少。
可见,瀑布屏给当前智能手机带来的改变,和之前各家手机厂商所倡导的未来手机机身设计向高度一体化、无开孔的unibody设计演进趋势是一致的。
瀑布屏面临的诸多难点
那么,瀑布屏方案真的就这么完美吗?当然不是。
目前来看,这套方案的普及还有几个核心的难点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高曲率玻璃复杂工艺所带来的良品率问题。一块曲面玻璃加工大致可以分为3D曲面成型、曲面抛光、曲面印刷、曲面贴合四大工艺。拿成型来说,曲面玻璃在加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产生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此时需要全新的热弯设备进行加工,还需要专门的工程师进行专门的模具、板材和工艺参数的设计和调校。而瀑布屏相较于一般曲面屏来说,其曲率更大,加工难度就高出了一个数量级。由此在初期这种高曲率玻璃的加工难度和良品率会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而由此带来的成本问题,自然也是不可忽视。
曲面屏幕边缘的误触优化问题。曲面屏幕的边缘误触问题一直存在,甚至在非曲面屏手机上,由于握持带来的误触问题也是经过了手机厂商们多年以来的优化。
在高曲率的瀑布屏上,由于手机原本的边框区域被现在的屏幕所取代,所以手掌和屏幕之间的接触面积将会成倍提升,由此带来的误触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如何在系统上做误触优化,将会是考验手机软件工程师们的难题。
侧屏曲面显示区域的利用率问题。之前的三星、vivo等手机厂商在曲面手机的边缘显示区域加入了一系列的侧边栏小功能。比如查天气、记事本等等需要及时呼出唤醒的小功能。但从交互的角度而言,侧边栏的交互效率并不高,日常的应用频次并不高。
高曲率屏幕的日常应用问题。瀑布屏手机两侧由于没有了边框的保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慎跌落,屏幕将会直接和地面产生接触,碎裂概率更大。解决这个难题有几个层面:精确调整机身的重量配比,尽可能让跌落之后上下边框接触地面;其次就是采用更高强度、更耐摔的钢化玻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贴膜。曲面屏的贴膜问题一直是个难题,瀑布屏贴膜就更难了。后续瀑布屏的保护膜在贴合难度以及成本上将会比现在的普通手机高出一个数量级。
瀑布屏可以看作是曲面屏幕的进一步演进形态。当前智能手机的屏幕向更高屏占比进军的步伐并未停止,瀑布屏将屏幕显示区域进一步延伸到两侧,实现左右真正“无边框”。
未来随着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成熟以及手机屏幕封装工艺的进步,全面屏的显示区域将会进一步压缩上下边框的物理尺寸,实现更高的正面显示比例。
从这个意义上看,瀑布屏的出现也算是开启了智能手机的“后全面屏时代”。
瀑布屏的出现,似乎给我们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种形态的参考。
什么是“瀑布屏”?
严格意义上讲,瀑布屏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来的。
7月底,OPPO副总裁沈义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机,并称这块曲面屏为“瀑布屏”。明显看出,这款手机屏幕两侧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从手机正面延伸到后边框,实现了更强的一体化设计。在演示视频中,随着手指滑动,正面屏幕的显示内容从屏幕边缘如水流一般顺势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所以瀑布屏这个包含美学意蕴的命名,实际上指的是其拥有的更高曲率的显示效果。
同样也是在上个月底,一组疑似在地铁上曝光的华为Mate30系列新机在网络上流傳。虽然在网友公布的谍照中,这款神秘的机型覆盖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壳,看不到这款新机的全部机身信息。但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款机器采用的正是和OPPO类似的“瀑布屏”方案。
偶然泄露的真机谍照,和供应链反馈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华为正在测试一款unibody玻璃机身,而这项技术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术的配合才能实现更高的手机机身一体性。
按照瀑布屏的搭载是为了实现更高一体化机身的目的来看,另一家手机行业巨头vivo传出拥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了。
一切为了美学设计
曲面屏其实也是行业内非常成熟的屏幕显示方案了,诸如华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旗舰机型都早已搭载。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术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再是为了屏幕本身某项性能指标的提升,而更多的是为了服务于机身的ID美学设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现有的曲面屏方案,就会发现它们在显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区别。拿一加7 Pro来举例,其曲面屏的显示区域大致刚好位于整个曲面屏向两侧边框的过渡区域。用手指滑动屏幕,你会发现屏幕显示的内容在边缘位置会因为曲面玻璃对于光线折射,造成显示内容的轻微弯曲。
从观感上讲,这种曲面玻璃带给了手机一种更加晶莹圆润的视觉效果。相较于普通屏幕,这种方案显然更加有利于提升手机正面的一体化视觉观感。同时由于屏幕玻璃延伸到两侧的边框区域,让手机原本的中框厚度进一步压缩。所以曲面屏手机在同等机身厚度的情况下,相较于一般的手机在视觉上也要“薄”上不少。
可见,瀑布屏给当前智能手机带来的改变,和之前各家手机厂商所倡导的未来手机机身设计向高度一体化、无开孔的unibody设计演进趋势是一致的。
瀑布屏面临的诸多难点
那么,瀑布屏方案真的就这么完美吗?当然不是。
目前来看,这套方案的普及还有几个核心的难点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高曲率玻璃复杂工艺所带来的良品率问题。一块曲面玻璃加工大致可以分为3D曲面成型、曲面抛光、曲面印刷、曲面贴合四大工艺。拿成型来说,曲面玻璃在加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产生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此时需要全新的热弯设备进行加工,还需要专门的工程师进行专门的模具、板材和工艺参数的设计和调校。而瀑布屏相较于一般曲面屏来说,其曲率更大,加工难度就高出了一个数量级。由此在初期这种高曲率玻璃的加工难度和良品率会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而由此带来的成本问题,自然也是不可忽视。
曲面屏幕边缘的误触优化问题。曲面屏幕的边缘误触问题一直存在,甚至在非曲面屏手机上,由于握持带来的误触问题也是经过了手机厂商们多年以来的优化。
在高曲率的瀑布屏上,由于手机原本的边框区域被现在的屏幕所取代,所以手掌和屏幕之间的接触面积将会成倍提升,由此带来的误触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如何在系统上做误触优化,将会是考验手机软件工程师们的难题。
侧屏曲面显示区域的利用率问题。之前的三星、vivo等手机厂商在曲面手机的边缘显示区域加入了一系列的侧边栏小功能。比如查天气、记事本等等需要及时呼出唤醒的小功能。但从交互的角度而言,侧边栏的交互效率并不高,日常的应用频次并不高。
高曲率屏幕的日常应用问题。瀑布屏手机两侧由于没有了边框的保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慎跌落,屏幕将会直接和地面产生接触,碎裂概率更大。解决这个难题有几个层面:精确调整机身的重量配比,尽可能让跌落之后上下边框接触地面;其次就是采用更高强度、更耐摔的钢化玻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贴膜。曲面屏的贴膜问题一直是个难题,瀑布屏贴膜就更难了。后续瀑布屏的保护膜在贴合难度以及成本上将会比现在的普通手机高出一个数量级。
瀑布屏可以看作是曲面屏幕的进一步演进形态。当前智能手机的屏幕向更高屏占比进军的步伐并未停止,瀑布屏将屏幕显示区域进一步延伸到两侧,实现左右真正“无边框”。
未来随着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成熟以及手机屏幕封装工艺的进步,全面屏的显示区域将会进一步压缩上下边框的物理尺寸,实现更高的正面显示比例。
从这个意义上看,瀑布屏的出现也算是开启了智能手机的“后全面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