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钼靶环境下研究早期乳腺癌的影像特点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提高钼铑双靶X线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4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乳腺癌征象:结节状肿块23例;钙化17例,X线未见明确肿块或结节而钙化灶为惟一恶性征象2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12例;局限性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2例。结论 ①肿块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②微细钙化仍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甚至比直接征象(肿块)更具特异性;③非对称性局限性致密、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在排除炎性反应和手术史后,应考虑乳腺癌可能;④除恶性钙化外,大于两种间接征象并存时,应高度重视,予以进一步检查或短期复查。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钼铑双靶摄影;诊断
  
  Molybdenum Target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to study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breast cancer
  ZHAO Tie-Zeng.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of Radiology,16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pairs of molybdenum and rhodium target X ray of early breast cancer diagnostic accuracy. Methods 41 cases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of early breast cancer X-ray finding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signs of early breast cancer: 23 cases of nodular masses; calcification in 17 cases, X ray no clear lumps or nodules and calcification of the only 2 cases of m alignant signs; non-symmetry of high density 12; limitations associated with skin thickening nipple retraction in 2 cases. Conclusion ①mas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early breast cancer;②micro-calcifica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early breast cancer, even more than the direct signs of (mass) more specific;③non-symmetry of the limitations of dense breast structure of local distortions disorders, inflammation and surgical history of the exclusion,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consider breast cancer;④In addition to m alignant calcification, the more than two kinds of indirect signs of co-exist,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be further examination or short-term review.
  【Key words】 Early breast cancer;Rh-Mo double-target PhotographyDiagnosis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女性对生育、哺乳观念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提高。在乳腺癌的诊治过程中,乳腺癌发现的早晚,直接影响到治疗和预后,因此,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成为治疗和预后的关键。
  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是早期乳腺癌诊断的首要诊断方法,对于判定预后及是否适合保乳手术等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笔者收集本院41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较完整的钼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X线特征,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提高对早期乳腺癌认识和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3年7月至2009年10月间,治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于术前行FFDM的早期乳腺癌41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早期乳腺癌标准,TNM分期为0~Ⅱa期,41例全部符合该标准。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6岁,平均47.8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4.6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9-477)
  作者单位:161000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岁,其中4例为未婚,8例未哺乳,右乳19例,左乳21例,双乳1例。绝经前27例,绝经后14例。
  1.2 临床表现 20例以乳房胀痛而就诊,2例为健康体检时发现。20例有乳腺增生史且近期症状加重;其中12例可触及病变区乳腺不均局限性增厚。41例患者中可触及结节者23例(直径<1 cm 9例, 1~2 cm 14例)。乳头血性溢液3例,触及肿大淋巴结2例,无任何体征2例。有乳腺癌家族史5例。
  1.3 检查方法 乳腺摄片采用美国GE公Senographe 2000D型FFDM机。常规采用头尾位(CC)和内外斜位(MLO)进行患乳摄影,必要时加摄侧位(ML)、外内斜位(SLO)或切线位及局部加压摄影。采用自动曝光条件,乳房加压厚度为30~50 mm,获取图像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作出诊断。对有乳头溢液者行乳管内造影检查,常规消毒后,自溢液孔注入造影剂(国产复方泛影葡胺溶液),然后摄片,电压较摄平片时高1~2 kV。
  1.4 钼靶检查 全部患者均有增生性改变,单纯局限非对称性增生改变12例;肿块影同时伴钙化9例;2例只有单纯钙化灶;不规则致密影伴钙化6例;肿块结节影23例,乳导管造影3例。
  1.5 病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癌变3例,导管浸润癌18例,导管原位癌9例,小叶原位癌4例,硬癌3例,其他4例。腋窝淋巴结转移者2例,其转移数均<8枚。
  2 讨论
  全数字化钼靶乳腺X线机的问世,大大提高了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性,使操作更简便,影像分辨率更好、清晰度更高,可发现0.1 cm大小的恶性钙化灶,从而大大减少了微小癌的漏诊。在进行图片后处理时,可进行局部放大,利用一些分析软件,明显提高了早期乳腺癌诊断符合率。迄今仍被公认为乳腺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全数字化钼靶X线机能呈现更为丰富的早期乳腺癌征象,为正确分析与判断病变奠定了基础。通过对41例钼靶X线影像结果分析如下。
  2.1 结节状肿块 23例,表现为<2 cm的结节状肿块影,皆有触诊超影大的特点。肿块在多数情况下密度高,中心较边缘部分更为致密。根据乳腺癌肿块的边缘可分别为:①毛刺状肿块,13例,以肿块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白色索状致密影,毛刺征象是由于癌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及肿瘤向四周侵犯,扩展所致。特别是早期病例,毛刺较细小,而硬癌有较粗长的毛刺,浸润癌常出现肿块某一区域有毛刺,多数有沿导管向乳头方向浸润的趋势。②分叶状肿块,7例,肿块周边凹凸不平,形成深浅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沟陷,其中1例为葫芦状。肿块周围分叶的形成机制为肿瘤的多中心生长以及肿瘤增长的不平衡性所致,多中心生长占多数。③边界模糊肿块,3例,肿块边界模糊,表现为磨玻璃状致密影。肿块周围模糊为肿块周围大量的炎细胞渗出、水肿及癌组织破坏所致。
  2.2钙化 乳腺钼靶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乳腺癌的发现越来越早,微小钙化正成为早期乳腺癌在钼靶X线上的主要特征。钙化常先于肿块,为早期癌的信号,且常为惟一的阳性X线征象。一般将皮肤钙化、血管钙化、蛋壳样钙化、中央透亮钙化等作为良性钙化;不定形和模糊的钙化影为可疑钙化;多形钙化、细线样钙化、分支样钙化和铸形钙化则高度提示恶性。本组17例乳腺癌钙化分为3种形态:①针尖样微小钙化8例,直径通常<0.5 mm,数枚散在存在或密集分布某一区域;②泥沙样钙化3例,钙化颗粒十分细小,但颗粒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密度不同,如同泥沙混合,故称为“沙样”钙化,单纯的泥沙样钙化也可为良性病变,恶性程度随钙化数量增加而增大;③小线虫状,小杆状,“V”字状钙化6例,杆状、分叉状钙化灶为沿乳腺到管延长的棒状或分支状钙化,就像是导管的铸型,是乳腺导管上皮癌细胞增生粉刺样坏死、钙化的结果。钙化大小越不一致,形态越多样化,恶性可能性越大。
  钙化的数目,乳腺钙化总颗粒数和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N/S)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法国学者de Lafomtan认为,微小钙化总数超过30枚和每平方厘米微小钙化数超过20枚亦表明有癌的可能[1]。也有学者认为,微小钙化颗粒总数>10枚,N/S>5就有诊断价值[2],也应该高度警惕。本组病例中,钙化总数>10个的有11例,特别对于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钙化,应结合钙化的形态和大小综合考虑,必要时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因此当发现钙化时,无论是否伴有结节肿块,均应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注意钙化的形态、大小和密度,还应注意钙化的分布范围和数量。
  2.3 局限致密浸润 X线表现为一侧乳腺呈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结构紊乱、边界不清,此征象的2/3为良性病变,如增生、慢性炎性反应、手术后改变等,约1/3系癌瘤所致,特别是小叶癌。当X线片上看不到肿块,仅显示出乳腺某一区域的密度异常增高或两侧乳腺比较呈现出不对称的相对较致密区、密度不均、融为一体时,有乳腺增生史且近期症状加重,触诊病变区乳腺不均局限性增厚。要高度怀疑乳腺恶性肿瘤[3]。本文41例早期乳腺癌中,有此征象为12例,这种征象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它的产生机制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癌细胞沿乳导管浸润扩张而不形成明显团块;或恶性肿瘤周围的炎性水肿反应明显涉及到大片乳腺组织造成高密度阴影而掩蔽肿块;或恶性肿块周围缺乏足够的纤维组织包围,使肿块没有明确边界。与这种情况,要加做彩超可帮助诊断。
  2.4 早期乳腺癌的钼靶诊断过程中要注意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相结合,直接征象诊断差异性大时应与间接征象配合,则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所谓间接征象是指乳腺癌周围组织发生的继发性改变所形成的影像,主要是皮肤增厚、悬吊韧带腰部增宽、乳头凹陷、异常血管相、漏斗征、恶性晕圈、结缔组织反应等。本文41例早期乳腺癌在X线片中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分别伴有1~2个间接征象,这说明X线间接征象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量临床实践表明,X线间接征象越多,诊断乳腺癌的可靠性越大。一般认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直接征象或一种直接征象加两种间接征象,均可确诊为乳腺癌。而本组中的2例就无直接征象,仅表现出三种间接征象,行活检后确诊为早期癌变。这充分说明了间接征象的重要性[4]。
  早期乳腺癌的钼靶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应注意患者的年龄、生育史、月经情况、过去乳腺病史以及乳腺癌家族史,再通过对图片各种征象进行反复细微的分析,避免不必要的漏诊及误诊, 更要注意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相结合,才能最终作出明确诊断,为患者治疗赢取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鲍润贤.中华医学影像学(乳腺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2-73.
  [2] 麦远其,倪志飞,王郁豪.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探讨.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10): 928-930.
  [3] 李树林.乳腺肿瘤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11-235.
  [4] 林玉斌.乳腺肿瘤的钼靶X线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3,19(4): 356-358.
其他文献
高合金钢热冲孔冲头寿命关系到模具与产品成本、生产效率、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因此,应注重冲头的选材、材料制备与冲头制造工艺.用3Cr3Mo3 VNb作为高合金钢热冲孔冲头,为提高
电视行业目前还是停留在模拟化向数字化过渡的阶段,它正由模拟化朝数字化跃进,非线性化音频编辑适应了这一需求,本文首先将非线性编辑与传统的线性编辑做了比较,分析了非线性
本文介绍了扬州广电采用Hyper-V 2012虚拟技术进行新闻采编系统的虚拟化实施,以及虚拟后实现的复制和迁移功能的测试。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Hyper-V 2012 Hy
欧洲在上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数字电视的概念,数字电视开始逐渐地普及.我国的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数字化与网络化是各地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方向.全国有条不紊地
目的 评价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FicatⅡ~Ⅳ期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21例.结果 术后21例
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它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本文概述了 CRP的来源,生物学作用以及与感染的关系.着重综述了 CRP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 1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等回声;Ⅱ型:囊实混合性结节;Ⅲ型:实性肿块;Ⅲ型:单纯导管扩张。结论 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直接或间接声像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诊断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乳
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冠状位CT扫描在小儿支气管非金属性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0例小儿支气管非金属性异物的患儿行气管、支气管冠状位CT扫描,并经过耳鼻喉手术证实.结果 CT气管、支气管冠状位扫描可以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内异物所在位置及异物引起相应病变.结论 气管、支气管冠状位CT扫描对小儿支气管非金属性异物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有重要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脑卒中合并P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本组PV并发脑梗死14例(14/19,73.4%),其中多发性脑梗死12例(12/14,85.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2/15,13.3%);脑出血2例(2/19,10.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例(1/19,5.3%)。均符合PV的临床表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