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过程改进作理论分析之后,详细探讨了过程改进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体系中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过程改进;实践途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过程改进的理论分析
1.1目标控制理论下的输入及输出控制
信息工程监理的中心工作是对信息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进行控制,因此,与一般工程监理一样,有关目标控制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信息系统工程流程改进的一个理论基础。
目标控制理论下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框架如图 1所示。监理人员按计划标准来衡量承包商所取得的成果,从而要求其纠正实际过程中所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预定的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1]。
1.2基于流程控制理论的动态控制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不仅仅对项目实施时的关键点(即项目进行的里程碑)进行监理,而是全过程、全方位地开展监理工作。此种监理方式不仅仅对项目实施时的关键点(即项目进行的里程碑)进行监理,而是全过程、全方位地开展监理工作,监理方应能够在问题造成灾难后果之前不断防止、了解和解决问题。好的监理公司首先应该解决监理环境的问题,即规范与承包商管理和技术信息流的流动环境,解决的是监理机制的问题。其次,应该解决的是整合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流程,改进双方合作的管理流程。对于大多监理机构来说,需要解决的是后一个问题。可是,为什么要改进与管理过程呢?原因如下:
(1)过程生成机构产品。
(2)过程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3)过程是符合客户要求的动力。
(4)过程是达到机构目标的关键。
过程方法力求实现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使相关利益方获得可观的收益,典型表现在产品、业绩、有效性、效率、成本和顾客满意度方面。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思路应该是通过建立对信息系统工程的过程的可视性,使监理机构在承包商的信息系统工程性能与计划出现偏差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予以控制,以确保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和知识产权的控制达到合同要求。
2两种理论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体系中的实践途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实施要点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实施:
(1)建立符合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流程要求的、符合监理机制的工程监督环境。包括:明确的过程流程、项目策划、组织支撑环境。工程监理的流程应能够整合到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流程中去。
(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要使监理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力图提供项目的透明度,建立过程可视性,消除“项目黑箱”。
(3)项目沟通。项目计划、进度和项目范围必须能够被承包商、业主和监理方方便地得到,以确保大家是在统一的平台上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具体分析,在考虑信息系统工程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实现目标管理和流程管理相结合的目的:
(1)建立保障制度体系
无论是CMM还是ISO9000等其他管理思想,它都是强调法治而非人治,实施CMM也是希望能通过它将一些优秀的软件工程开发经验用一套合理、规范的制度沉淀固化下来,使项目的成功不再成为一种偶然。在承包商的管理体系中应该有一个三权分立的思想和相应的组织机构:SEPG(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Group,软件工程过程组)相当于是立法机构,负责建立、维护、改进企业的开发过程体系;但仅仅靠承包商内部的组织机构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承包商会因为财务和其它的非工程目标而导致工程管理目标的实际偏差,因此,有不同的工程目标的监理机构将是一个更强有力的执法机构和监督机构。
(2)促使承包商过程改进
承包商的SEPG建立了一套规范过程后,并不表示这个过程就一成不变了,规范自身也必须不断地得到改进才能保证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虽然过程规范在发布之前都必须经过评审,但并不表示只要通过评审就能发现所有的问题,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行。它的改变往往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是这个过程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错误暴露出来了,促使SEPG必须去完善性的改进;另一方面可能是当时过程制定所依赖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现有的过程已不适应当前项目实施的需要,甚至还阻碍了项目的发展,这也会促使SEPG去进行适应性的改进。
(3)指導项目实施
监理机构对项目有督促的作用,但是仅仅督促是不够的,还需要给予项目组在过程实施上的指导。虽然在项目过程实施之前会要要求承包商采取相应的培训,但是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具体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应用,而且承包商项目组成员接受培训的程度不同,对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因此还需要监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以解答和指导,将这些规范真正地贯彻下去。
(4)增加流程透明度
信息系统工程的核心——软件开发活动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不像工业生产中在流水线上的工作情况令人一目了然。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信息系统工程难于控制。而采取合适的监理流程和方法的监理机构则可以提高这种透明度、增加项目的可视性,让业主能从承包商项目组以外的第三方得到一个独立的视角和渠道,能从多方面客观地了解项目的过程、产品、服务等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使项目尽可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5)评审项目活动
评审项目活动是监理机构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监理机构确保项目按预期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评审项目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检查项目的活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规范和项目既定的计划,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通报给承包商以便及时纠正。
(6)审核工作产品
评审完项目的活动,那么监理机构接下来就需要审核活动的产物——产品了,审核工作产品是监理机构的另一个核心工作。承包商项目组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作产品,如需求、设计、代码、用户文档等。同行评审、测试等手段可以从技术角度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而过程方面的质量,如符合性、规范性、一致性等则需要由监理机构来把关,产品的技术性与规范性不可或缺。
(7)协助问题解决
监理机构无论是进行评审项目活动还是审核工作产品,都是为了发现问题并及早解决。监理机构的监督工作其出发点也是为了更好地协助项目解决问题,有问题要及时发现,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越早越好,否则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很可能就会给业主和承包商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监理机构应客观地报告问题,报告用语应做到客观、公正、规范、严谨、准确、清楚。并且跟踪这些问题直到它们被妥当地解决为止。
(8)提供决策参考
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机构还承担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工作。在项目一级,监理机构采集项目相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在组织层面,监理机构也会收集承包商的过程数据,并将统计分析的结果反馈到承包商高层领导,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要求承包商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提供更多的资源。
(9)进行缺陷预防
从长远来看,要降低业主的投资成本、提高质量、运营成本就必须要进行缺陷预防。从短期来看,消除项目近期产生的缺陷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且防止将来这类缺陷和问题的再次发生,以优化项目及规范过程,将直接有利于业主和承包商的共同利益。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在开发周期的每个阶段实施缺陷预防和原因分析,吸取其他项目或本项目前期的一些经验教训,并使原因分析和缺陷预防成为一种机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过程改进;实践途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过程改进的理论分析
1.1目标控制理论下的输入及输出控制
信息工程监理的中心工作是对信息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进行控制,因此,与一般工程监理一样,有关目标控制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信息系统工程流程改进的一个理论基础。
目标控制理论下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框架如图 1所示。监理人员按计划标准来衡量承包商所取得的成果,从而要求其纠正实际过程中所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预定的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1]。
1.2基于流程控制理论的动态控制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不仅仅对项目实施时的关键点(即项目进行的里程碑)进行监理,而是全过程、全方位地开展监理工作。此种监理方式不仅仅对项目实施时的关键点(即项目进行的里程碑)进行监理,而是全过程、全方位地开展监理工作,监理方应能够在问题造成灾难后果之前不断防止、了解和解决问题。好的监理公司首先应该解决监理环境的问题,即规范与承包商管理和技术信息流的流动环境,解决的是监理机制的问题。其次,应该解决的是整合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流程,改进双方合作的管理流程。对于大多监理机构来说,需要解决的是后一个问题。可是,为什么要改进与管理过程呢?原因如下:
(1)过程生成机构产品。
(2)过程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3)过程是符合客户要求的动力。
(4)过程是达到机构目标的关键。
过程方法力求实现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使相关利益方获得可观的收益,典型表现在产品、业绩、有效性、效率、成本和顾客满意度方面。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思路应该是通过建立对信息系统工程的过程的可视性,使监理机构在承包商的信息系统工程性能与计划出现偏差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予以控制,以确保工程的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和知识产权的控制达到合同要求。
2两种理论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体系中的实践途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实施要点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实施:
(1)建立符合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流程要求的、符合监理机制的工程监督环境。包括:明确的过程流程、项目策划、组织支撑环境。工程监理的流程应能够整合到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流程中去。
(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要使监理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力图提供项目的透明度,建立过程可视性,消除“项目黑箱”。
(3)项目沟通。项目计划、进度和项目范围必须能够被承包商、业主和监理方方便地得到,以确保大家是在统一的平台上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具体分析,在考虑信息系统工程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实现目标管理和流程管理相结合的目的:
(1)建立保障制度体系
无论是CMM还是ISO9000等其他管理思想,它都是强调法治而非人治,实施CMM也是希望能通过它将一些优秀的软件工程开发经验用一套合理、规范的制度沉淀固化下来,使项目的成功不再成为一种偶然。在承包商的管理体系中应该有一个三权分立的思想和相应的组织机构:SEPG(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Group,软件工程过程组)相当于是立法机构,负责建立、维护、改进企业的开发过程体系;但仅仅靠承包商内部的组织机构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承包商会因为财务和其它的非工程目标而导致工程管理目标的实际偏差,因此,有不同的工程目标的监理机构将是一个更强有力的执法机构和监督机构。
(2)促使承包商过程改进
承包商的SEPG建立了一套规范过程后,并不表示这个过程就一成不变了,规范自身也必须不断地得到改进才能保证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虽然过程规范在发布之前都必须经过评审,但并不表示只要通过评审就能发现所有的问题,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行。它的改变往往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可能是这个过程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错误暴露出来了,促使SEPG必须去完善性的改进;另一方面可能是当时过程制定所依赖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现有的过程已不适应当前项目实施的需要,甚至还阻碍了项目的发展,这也会促使SEPG去进行适应性的改进。
(3)指導项目实施
监理机构对项目有督促的作用,但是仅仅督促是不够的,还需要给予项目组在过程实施上的指导。虽然在项目过程实施之前会要要求承包商采取相应的培训,但是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具体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应用,而且承包商项目组成员接受培训的程度不同,对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因此还需要监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以解答和指导,将这些规范真正地贯彻下去。
(4)增加流程透明度
信息系统工程的核心——软件开发活动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不像工业生产中在流水线上的工作情况令人一目了然。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信息系统工程难于控制。而采取合适的监理流程和方法的监理机构则可以提高这种透明度、增加项目的可视性,让业主能从承包商项目组以外的第三方得到一个独立的视角和渠道,能从多方面客观地了解项目的过程、产品、服务等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使项目尽可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5)评审项目活动
评审项目活动是监理机构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监理机构确保项目按预期计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评审项目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检查项目的活动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的规范和项目既定的计划,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通报给承包商以便及时纠正。
(6)审核工作产品
评审完项目的活动,那么监理机构接下来就需要审核活动的产物——产品了,审核工作产品是监理机构的另一个核心工作。承包商项目组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作产品,如需求、设计、代码、用户文档等。同行评审、测试等手段可以从技术角度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而过程方面的质量,如符合性、规范性、一致性等则需要由监理机构来把关,产品的技术性与规范性不可或缺。
(7)协助问题解决
监理机构无论是进行评审项目活动还是审核工作产品,都是为了发现问题并及早解决。监理机构的监督工作其出发点也是为了更好地协助项目解决问题,有问题要及时发现,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越早越好,否则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很可能就会给业主和承包商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监理机构应客观地报告问题,报告用语应做到客观、公正、规范、严谨、准确、清楚。并且跟踪这些问题直到它们被妥当地解决为止。
(8)提供决策参考
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机构还承担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工作。在项目一级,监理机构采集项目相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在组织层面,监理机构也会收集承包商的过程数据,并将统计分析的结果反馈到承包商高层领导,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要求承包商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提供更多的资源。
(9)进行缺陷预防
从长远来看,要降低业主的投资成本、提高质量、运营成本就必须要进行缺陷预防。从短期来看,消除项目近期产生的缺陷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且防止将来这类缺陷和问题的再次发生,以优化项目及规范过程,将直接有利于业主和承包商的共同利益。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在开发周期的每个阶段实施缺陷预防和原因分析,吸取其他项目或本项目前期的一些经验教训,并使原因分析和缺陷预防成为一种机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