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可以说,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
关键字: 数学自信心 培养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当你拥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能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信心的重要阶段,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中怎样提高自信心呢?
一、提高自信心,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發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心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优秀生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学习,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不仅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学生帮学生,避免了学困生辅导时的紧张情绪,有时会收到比老师辅导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心,同时,也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样,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一定会孕育出自信与创新的种子。
二、提高自信心,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完成,使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学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了乘法计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动:某花店有若干种标明价格的鲜花,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5枝百合需要多少钱?20元钱可以配哪些花?三八节到了,你打算用30元钱给妈妈买怎样的一束花?等等。这样的设计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并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也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各自的创造力,同时,自信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提高自信心,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新知,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苹果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他们都愿意来表现自己,当他们在大家的鼓励下获得成功时,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了。
四、提高自信心,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还可以适当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拓展探索的空间。
五、提高自信心,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数学中的评价方式也应注重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自信心是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找到适合建立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把自信与希望、善良与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
关键字: 数学自信心 培养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当你拥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能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小学阶段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信心的重要阶段,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中怎样提高自信心呢?
一、提高自信心,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發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心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优秀生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学习,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不仅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学生帮学生,避免了学困生辅导时的紧张情绪,有时会收到比老师辅导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心,同时,也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样,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一定会孕育出自信与创新的种子。
二、提高自信心,设计有弹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完成,使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学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了乘法计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动:某花店有若干种标明价格的鲜花,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5枝百合需要多少钱?20元钱可以配哪些花?三八节到了,你打算用30元钱给妈妈买怎样的一束花?等等。这样的设计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并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也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各自的创造力,同时,自信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提高自信心,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既生动有趣,又蕴含新知,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苹果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他们都愿意来表现自己,当他们在大家的鼓励下获得成功时,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了。
四、提高自信心,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还可以适当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拓展探索的空间。
五、提高自信心,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数学中的评价方式也应注重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自信心是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找到适合建立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把自信与希望、善良与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