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自我感悟,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预习;感悟;质疑;赏析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自读自悟。
一、注重预习,独立寻疑,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实现阅读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读课文时按教材的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这就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如《白杨树》一课,学生预习后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大这么直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使教师由包场演员变为导演,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依据作者的思路和情感脉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充分展开语文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去理解和运用课文语言,激发潜在智慧,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例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以下的连续情境——带学生去公园欣赏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荷花,想象自己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的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1.闻荷花。“我”一走进公园的大门就闻到些什么呢?
让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体会荷花的香气袭人,体会“我”看荷花的心情之迫切。
2.看荷花。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先看到什么景色,再读读喜欢的句子,最后把喜欢的景色,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有的学生说看到“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并从中体会到荷叶的长势很美;有的学生说看到了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感受到荷花出来时的蓬勃向上,充满活力;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各种姿态的荷花……
3.想荷花。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时的情景。
4.演荷花。教师演荷花,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小动物和荷花尽情玩耍,尽兴交流。整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绪激昂。
三、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在合作中自主学习
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关键的作用。学生在自读后需要将发现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把读和议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前提下,每小组选择詹天佑一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评筛选,设计展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備。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与合作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阅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质疑探究,启发想象,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学贵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如,《小音乐家扬科》,在最后一段的阅读中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放着用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有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探索解决。这样以学生问题的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真正达到了以学定教,教学就十分积极有效了。
五、品读赏析,启迪思想,注重个性化情感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
如,在指导《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章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受到启发后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赞美:“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宜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用低缓的语气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韵味。
六、评价激励,点拨引导,坚定自主学习信心
教师的赞赏、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要采用一些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把诗人的心情读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重在鼓励、点拨,促其开窍。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可以采用启发性语言进行评价:“再想想,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参考文献:
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于永让,男,1964年3月出生,专科,就职于山东省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壮岗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研。
关键词:预习;感悟;质疑;赏析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自读自悟。
一、注重预习,独立寻疑,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实现阅读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读课文时按教材的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这就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如《白杨树》一课,学生预习后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大这么直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使教师由包场演员变为导演,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依据作者的思路和情感脉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充分展开语文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去理解和运用课文语言,激发潜在智慧,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例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以下的连续情境——带学生去公园欣赏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荷花,想象自己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的情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1.闻荷花。“我”一走进公园的大门就闻到些什么呢?
让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体会荷花的香气袭人,体会“我”看荷花的心情之迫切。
2.看荷花。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先看到什么景色,再读读喜欢的句子,最后把喜欢的景色,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有的学生说看到“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并从中体会到荷叶的长势很美;有的学生说看到了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感受到荷花出来时的蓬勃向上,充满活力;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各种姿态的荷花……
3.想荷花。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时的情景。
4.演荷花。教师演荷花,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小动物和荷花尽情玩耍,尽兴交流。整堂课学生始终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情绪激昂。
三、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在合作中自主学习
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具有关键的作用。学生在自读后需要将发现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把读和议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前提下,每小组选择詹天佑一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评筛选,设计展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備。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与合作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阅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质疑探究,启发想象,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学贵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勇于探索。
如,《小音乐家扬科》,在最后一段的阅读中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放着用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有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探索解决。这样以学生问题的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真正达到了以学定教,教学就十分积极有效了。
五、品读赏析,启迪思想,注重个性化情感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
如,在指导《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章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出:“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受到启发后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赞美:“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宜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用低缓的语气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韵味。
六、评价激励,点拨引导,坚定自主学习信心
教师的赞赏、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要采用一些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把诗人的心情读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重在鼓励、点拨,促其开窍。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可以采用启发性语言进行评价:“再想想,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参考文献:
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于永让,男,1964年3月出生,专科,就职于山东省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壮岗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