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菁菁:浅议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最提倡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相去甚远,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寻求有效的改革。本文将就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如何进行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工学结合;不足之处;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193-02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通过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也可以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关键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相去甚远,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寻求有效的改革。
1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局限,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系统管理、总账和报表三个模块,有的学校在此基础上会再加上工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但是对应收应付系统、购销存系统、财务分析系统都只字未提,而且报表的编制也讲的比较简单,通常就是按模板生成一下,这是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的。
(2)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照着练,无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以工业企业为例,而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面临的企业类型就是五花八门的,这就需要学生有充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将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知识灵活运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只是输入的机器,他们只会把老师讲的那一套照着模拟一遍,根本不懂得思考,遇到问题,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都举手请求老师帮助,从来没有尝试自己去思考,去解决。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对财务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3)教材编写与实际工作情况有较大差距,不能实现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现在的教材一般就分设账套主管、会计和出纳三个岗位,使得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划分缺少基本的认知;而且在实际教学中都是一个学生身兼所有职位,完成所有工作,不利于学生树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理念。
(4)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达不到工学结合的要求。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高职教师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各个学校也极力提倡教师下企业顶岗学习,但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相关考核和奖惩机制也不完善,使得教师去企业顶岗学习只能沦为一句空话。
2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1)在课程安排上,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通用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上。可采用市面上较为通用的用友财务软件或金蝶财务软件为模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全面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认知,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另外,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后期,需要学生对所学的软件模块进行综合运用,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 在分组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需要,自由组合,5~6人一组,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指定项目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统筹安排其组员的分工,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实行轮岗制,项目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后,重新轮岗,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全面接触项目中的每项工作。
(2)盯紧就业岗位要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按照就业岗位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进行分解,根据不同的工作赋予不同的会计工作内容。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可将电算化会计岗位划分为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工资核算岗、往来核算岗、固定资产核算岗)、系统管理人员。具体如下图:
(3)以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线,将课程分任务进行情景教学,充分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基于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分析,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设计为系统维护与管理、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报表系统管理、财务分析六大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又可分为若干任务。以情境“系统初始化”为例,可做如下划分:
(4)课程教学与考核和认证考试相结合。教学内容要与财政部发布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相衔接,为学生顺利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提供保障。考核上要摒弃传统的单一考核方法,更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双证制”的需要,将是否获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也纳入考核范畴。根据以上教学特点,我们可采用“3+2+3+2”的全新考核模式,即平时成绩×30%+综合运用成绩×20%+期末成绩×30%+20分的考证。最后20分是从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的需要出发,只要是获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的学生即可获得,反之则不能。
(5)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如:会计职称系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等,对获取证书的教师予以适当奖励。
二是建立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
三是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在校外实际工作部门兼职、顶岗挂职的经历。鼓励教师经常到实践中去。以增加阅历和实践知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帮助兼职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并把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6)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采用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分设的方法编写适合的教材。
一是理论教材要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达形式,切忌长篇大论、文字的冗长繁杂。
二是实践教材要结合实践岗位,基本采用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编写的方法进行。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实训教材可以有案例型教材、岗位训练教材、按活动项目编排的教材、企业岗位培训教材等表现形式。
3结论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专业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会计电算化探索,解决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
[3]白燕,等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探析[J].会计之友,2006(18).
[4]龙伟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4).
[5]谷增军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摘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最提倡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相去甚远,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寻求有效的改革。本文将就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如何进行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工学结合;不足之处;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193-02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通过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也可以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关键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相去甚远,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寻求有效的改革。
1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局限,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系统管理、总账和报表三个模块,有的学校在此基础上会再加上工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但是对应收应付系统、购销存系统、财务分析系统都只字未提,而且报表的编制也讲的比较简单,通常就是按模板生成一下,这是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的。
(2)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照着练,无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以工业企业为例,而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面临的企业类型就是五花八门的,这就需要学生有充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将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知识灵活运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只是输入的机器,他们只会把老师讲的那一套照着模拟一遍,根本不懂得思考,遇到问题,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都举手请求老师帮助,从来没有尝试自己去思考,去解决。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对财务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3)教材编写与实际工作情况有较大差距,不能实现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现在的教材一般就分设账套主管、会计和出纳三个岗位,使得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划分缺少基本的认知;而且在实际教学中都是一个学生身兼所有职位,完成所有工作,不利于学生树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理念。
(4)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达不到工学结合的要求。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高职教师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各个学校也极力提倡教师下企业顶岗学习,但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相关考核和奖惩机制也不完善,使得教师去企业顶岗学习只能沦为一句空话。
2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1)在课程安排上,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通用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上。可采用市面上较为通用的用友财务软件或金蝶财务软件为模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全面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认知,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另外,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后期,需要学生对所学的软件模块进行综合运用,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 在分组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需要,自由组合,5~6人一组,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指定项目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统筹安排其组员的分工,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实行轮岗制,项目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后,重新轮岗,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全面接触项目中的每项工作。
(2)盯紧就业岗位要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按照就业岗位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进行分解,根据不同的工作赋予不同的会计工作内容。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可将电算化会计岗位划分为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工资核算岗、往来核算岗、固定资产核算岗)、系统管理人员。具体如下图:
(3)以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线,将课程分任务进行情景教学,充分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基于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分析,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设计为系统维护与管理、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报表系统管理、财务分析六大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又可分为若干任务。以情境“系统初始化”为例,可做如下划分:
(4)课程教学与考核和认证考试相结合。教学内容要与财政部发布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相衔接,为学生顺利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提供保障。考核上要摒弃传统的单一考核方法,更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双证制”的需要,将是否获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也纳入考核范畴。根据以上教学特点,我们可采用“3+2+3+2”的全新考核模式,即平时成绩×30%+综合运用成绩×20%+期末成绩×30%+20分的考证。最后20分是从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的需要出发,只要是获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的学生即可获得,反之则不能。
(5)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如:会计职称系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等,对获取证书的教师予以适当奖励。
二是建立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
三是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在校外实际工作部门兼职、顶岗挂职的经历。鼓励教师经常到实践中去。以增加阅历和实践知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帮助兼职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并把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6)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采用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分设的方法编写适合的教材。
一是理论教材要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达形式,切忌长篇大论、文字的冗长繁杂。
二是实践教材要结合实践岗位,基本采用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编写的方法进行。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实训教材可以有案例型教材、岗位训练教材、按活动项目编排的教材、企业岗位培训教材等表现形式。
3结论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专业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会计电算化探索,解决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
[3]白燕,等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探析[J].会计之友,2006(18).
[4]龙伟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4).
[5]谷增军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