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上半年车市“最”事件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四五月份全国产销同比、环比负增长或许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调整时期。无论是购置税减征等优惠政策的相继退出、北京缓堵新政的实施,还是日本地震对日系车的冲击、锦湖轮胎产生的信任危机等等,今年上半年的车市可谓是命运多舛、跌宕起伏。本期《CAM报告》将为您细数这些影响上半年车市的大事。
  
   最 惨淡
  
  缓堵新政拖垮市场信心
  消费者关注度:★★★★★
  事件回放:去年12月23日,《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正式实施,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同时规定2011年北京机动车放牌量为24万个。截至6月26日,北京市共摇号产生了11.76万个个人和单位指标,但从北京车市整体销量看,摇出的号牌数量显然没有完全转化成新车销量,释放率仅为30%左右。
  北京车市销售为此大幅滑落,大批经销商面临倒闭或转业。目前,最令业界担心的是这一新政是否会扩散到全国其他一线城市,很可能会对整体车市消费信心带来不小的打击。
  点评:“是否应该摇号购车”自从北京缓堵新政实施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从实施到现在对车市的影响是巨大的,往日车市风向标的北京车市用“惨淡”来形容也不为过。至于是否真正缓解了北京“首堵”的现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也并未给市民带来显著的感受。缓解交通拥堵必须从完善城市规划着手,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因此,即使首堵的示范效应会起作用,我们还是愿意相信每个地方政府都有处理这一问题的智慧,而不是直接照搬照抄北京的新政。
  
   最 意外
  
  产销“双降”车市现疲态
  消费者关注度:★★★★
  事件回放: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四五月全国汽车产销连续同比、环比双降,宣告持续了两年多的“井喷期”终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下滑主要原因包括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退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的实施、油耗准入政策的实施以及日本地震影响等。
  点评:产销下滑的原因很复杂,无论是政策的影响还是经济形势的变动,可以说在持续“奔跑”之后歇一歇,停下脚步休整一下,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和广大厂商来说非常必要,这也是业内专家的普遍共识。希望所有厂商能够借此机会调整自身的发展节奏和规划,更加脚踏实地地取得内在实力的突破,而不再仅仅追求数字和销量。
  
   最 无奈
  
  油价两次上调持续飞涨
  消费者关注度:★★★★★
  事件回放:为了与国际油价接轨,国家发改委分别于2月和4月两度上调油价,目前国内93号汽油平均价格已经达到7.5元/升,97号汽油更是突破了8元,不少消费者都担心国内油价不久将突破10元大关。发改委更是表示,国内油价仍未涨到位。
  点评:所谓的“国际接轨”使得近年来国内油价一路飞涨,虽然偶有下调,但每一次小幅下调迎来的却是更大幅度的上调。因此,今年的两次上调都在消费者意料之中,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车买了总不能一直闲着吧。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等大城市的油价已经超越了美国。未来能否真正实施公开透明的油价机制是影响消费信心走向的关键。
  
   最 恶劣
  
  问题轮胎引发信任危机
  消费者关注度:★★★★☆
  事件回放: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锦湖轮胎天津工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造成轮胎出现危及消费者安全的问题。从被曝光到“否认存在质量问题”,从召回到锦湖轮胎中国董事长突然拒不承认问题,锦湖轮胎前后数次狡辩、反悔,影响极为恶劣。而6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的通告让韩泰轮胎也陷入质量危机。
  点评:“锦湖门”的爆发再次凸显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轮胎生产标准的滞后与缺失。我国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全球汽车产销大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必须加快制定出台和更新换代,特别是涉及到安全问题的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生命诚可贵,绝不能拿质量问题当儿戏。
  
   最 失望
  
  众泰电动车自燃的警示
  消费者关注度:★★★☆
  事件回放:4月11日,一辆众泰朗悦纯电动车出租车在杭州街头营运时发生自燃。这是在中国发生的第一起纯电动汽车自燃事件,而调查结果是该车不能完全满足车辆使用环境的需求,而非电池单体设计、制造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
  点评:就为所有汽车企业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电动车研发的时候,出现了自然事故,不得不让本就不太积极的消费热情变得更低。希望广大汽车企业采取更加可行的新能源研究方向,或许混合动力是当前更现实、更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方向。
  
   最 瞩目
  
  上海车展再创规模记录
  消费者关注度:★★★☆
  事件回放:今年的上海车展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厂商参展,展区总规模超过20万平方米,全球首发车75辆,展出车辆高达1100辆,参观人数达71.5万人次,无论是布展规模、展车品类还是参观人数上都创下了历届车展之最。堪称今年全球规模、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展之一。
  点评:在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之后,以北京和上海车展为代表的国内A级车展已经在规模上超越了全球四大车展,但技术水平和风向标作用何时能到达国际水平还有很长路要走。
  
   最 扑朔迷离
  
  萨博“闹剧”一波三折
  消费者关注度:★★★
  事件回放:5月3日,华泰汽车和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突然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5月12日,萨博的母公司世爵汽车宣布终止这一合作协议。萨博与华泰“闪婚闪离”之后仅十天,又火速“搭上”庞大。汽车经销商巨头庞大集团随后宣布出资6500万欧元,认购萨博股权。而6月底庞大又宣布,国内整车生产合资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是青年汽车,三方将共同组建合资销售和生产公司。
  点评:一波三折的萨博“闹剧”再次让人感受到自主品牌企业想以市场换技术的欲望,也反映出经销商集团越来越强势和挤入生产领域的企图心。已经被北汽集团几乎掏空核心技术的萨博,其实已经没有多大价值,因此这一“闹剧”能否有结果并不被业界看好。
  
   最 持久
  
  日本地震重挫日系车
  消费者关注度:★★★★★
  事件回放: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故,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日本汽车行业也深受冲击,丰田、本田、日产共有22家工厂被迫关闭。而这也震断了我国日系合资企业零部件供应链。在部分城市,日系三大车企的主流车型优惠严重缩水,甚至一度出现加价销售的情况。从6月份开始,日系车产能才开始逐渐恢复,为了夺回失去的市场,日系车不惜拿出大幅优惠来宣告重回市场。
  点评:尽管日系车型的国产化率已经很高,但是由于一些核心配件仍需进口造成国内日系车销售的大幅波动。而这给德系、韩系、美系车带来了机遇,连续几个月日系车市场份额不断下滑,预计这一影响将持续到下半年。对于日系车企业来说,尽快恢复生产、夺回原有的市场份额是当务之急,尽管不容易,但凭借多年积累的消费者信任度依然很有希望。
其他文献
外观大气 全新的外形设计一改老款A5平庸之气,采用了流一线型设计方法,非常符合当下国内消费者的审美需求。E5的前脸设计相当大气.镀铬式盾形中网、双炮筒式透镜大灯,搭配椭圆形
亮点直击     皇冠RoyalSaloon版和Athlete版  上海车展上一汽丰田的一大亮点是它的老大哥车型-皇冠CROWN的两个亲兄弟RoyalSaloon标准版以及Athlete运动版。  预期将投入国产的两款车型中,新车型——皇冠RoyalSaloon版,外形较之现款略显中庸,中网格栅采用了传统的多横条式中网,而动力方面则变化不大,应该是将共用国产皇冠的2.5L以及3.0L动力总成。  
这几天,一向高调而激进的奇瑞和比亚迪接连表示2011年要降速、转型、反思。这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放话称:“今年宁可跌落到销量前十名开外,也要实施战略转型”,“奇瑞将缩短战线,聚焦品质提升,提高品牌溢价,而不再一味追求数量和速度”。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则在微博里直接检讨起过往企业在渠道扩张和营销思维上的失误。  要知道,去年的这个时候,比亚迪提出2010年销量要同比翻番、冲
2月28日,上汽集团发布了自己的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这个全新商用车品牌的推出,表明上汽在发展商用车上选择了自主创新之路。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  商用车一直是上汽的短板。2010年,上汽以355.48万辆的销售业绩雄居中国汽车企业首席。这一业绩几乎完全是由上汽乘用车板块创造的,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以三个百万辆,包揽了中国乘用车年度销售“三甲”。相比之下,更显出了上汽商用车板块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实际上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形式,是一个概念域对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和一种述谓现象,隐喻的理解是一个明示
全国首例“QQ相约自杀案”首次将即时通讯工具运营商腾讯公司推上了法庭,由于牵涉“通信内容审查”、“网络传播环境之责任”等争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认为法院的审判具
亮点直击     大中华概念车    在诸多参展车型中,华晨秘密运作已久的C级车大中华概念车格外受到观展嘉宾的注目。它将祥云、太极等中国元素与欧洲当代美学碰撞融合;搭载了2.0TGDI发动机,匹配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带有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动力更强,更加节能环保;装配E-drive智能控制、TSP智能网络系统、自适应巡航等诸多高科技装备,让驾乘者畅享智能汽车生活。作为华晨汽车“立足中场、上下延伸”产
理工类高校法学专业正确定位关涉到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工类高校法学专业定位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学科渗透,培养复合型法律专门人才的原则;二是依托理工背景,坚持特色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