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的观测

来源 :解剖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b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50侧尸体颈部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 肌间沟臂丛神经穿刺进针深度(即皮肤至第6颈椎横突距离。从环状软骨向后引一直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相交点处的皮肤进针)为(18±1.4,12~22)mm。获得了与臂丛穿刺相关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 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为带血管蒂游离移植腓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0块腓骨上,用细钢丝、游标卡尺测量了腓骨的长度、滋养孔数、滋养孔在腓骨各面上的分布和孔径以及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
目的探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在成人本科班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07级口腔医学专业成人大专起点本科班学生99人,随机分为两班,一班49人,二班50人,一班
目的 构建β-淀粉样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开展老年性痴呆DNA疫苗的保护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提取Tg2576转基因鼠基因组DNA,PCR扩增β-淀粉样蛋白(Aβ1-42)基因,用限制性内切
目的探讨在体外扩增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含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常规培养人胚肾293细胞,当细胞生长至70%~80%汇合时,加入含有报告基因LacZ的重组5型腺病毒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医学形态学课程,大部分教学任务是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课的直观学习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及科学思维的重
本文从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两方面比较了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山大学的解剖学教学,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得出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我们情况的教学模式,发挥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