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出发,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关键能力等问题,探讨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致使厌学现象较为普遍。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拟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专业课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目标应合理定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如果只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过分强调学生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想象、注意和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显然是片面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应由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操作目标三部分组成。因此,专业课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实施专业课教学时,教师要把本节课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程度告诉学生,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导向和调节。专业课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实用性原则。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懂得如何做好某件事,要比使其懂得做好某件事的道理更加重要;其次是可行性原则。过难过易的教学目标都不会使学生对专业课产生学习兴趣,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再次是适应性原则。专业课教学要满足学生需要、满足企业需要、满足社会需要;最后是全局性原则。要将每节专业课与该门课程联系起来,将各专业课程与整个专业模块联系起来,将专业课与文化课联系起来,将教书与育人联系起来。
教学形式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是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讲课的时间约占90%左右,剩下10%的时间才属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师展开的,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讲课以占30%左右的时间为宜,主要用于讲授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评价等,剩下70%左右的时间,全部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作业或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应是在学生中间,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活动串联各知识点和间接经验,形成直接经验。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专业课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或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切不可“一刀切”。只有将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
教师的作用应以引导学生为主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教师作用的体现方式可以不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能将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设置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专业课教师固然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自然,师生之间密切配合,在愉悦的气氛中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当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具体帮助,专业课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传递应以双向互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专业课教学形式在信息传递方面是单向的,教师在讲台前授课,学生是听,还是没有听,是认真地听,还是不认真地听,教师往往很难判断。通常可以发现,既没有讲话又没有睡觉的学生,不一定都在认真听讲。所以,单向的、没有反馈的信息传递是不可靠的。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双向的信息传递。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得知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与深浅,教师还要对那些掌握信息较少或较浅的学生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补充信息,直至学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为止。只有双向传递的信息及不断得到反馈的信息,才是真正有效的信息。
激励手段应以体验成功为主专业课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业本上一行激励的话语,都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但是这些外在的激励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不会持久。专业课教学应更加注重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因为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他们从不会到会的心理感受的充分体现,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将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下一项学习任务。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做实验、完成某项任务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也可以適当地引进竞争机制,设计安排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同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学习结果的类型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地设计最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罗素华.教师能力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职成司.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致使厌学现象较为普遍。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拟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专业课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目标应合理定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如果只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过分强调学生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想象、注意和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显然是片面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目标应由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操作目标三部分组成。因此,专业课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实施专业课教学时,教师要把本节课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程度告诉学生,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导向和调节。专业课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实用性原则。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懂得如何做好某件事,要比使其懂得做好某件事的道理更加重要;其次是可行性原则。过难过易的教学目标都不会使学生对专业课产生学习兴趣,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再次是适应性原则。专业课教学要满足学生需要、满足企业需要、满足社会需要;最后是全局性原则。要将每节专业课与该门课程联系起来,将各专业课程与整个专业模块联系起来,将专业课与文化课联系起来,将教书与育人联系起来。
教学形式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是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讲课的时间约占90%左右,剩下10%的时间才属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师展开的,客观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讲课以占30%左右的时间为宜,主要用于讲授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评价等,剩下70%左右的时间,全部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项作业或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应是在学生中间,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活动串联各知识点和间接经验,形成直接经验。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专业课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或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切不可“一刀切”。只有将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
教师的作用应以引导学生为主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教师作用的体现方式可以不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能将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设置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专业课教师固然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和谐、自然,师生之间密切配合,在愉悦的气氛中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当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具体帮助,专业课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传递应以双向互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专业课教学形式在信息传递方面是单向的,教师在讲台前授课,学生是听,还是没有听,是认真地听,还是不认真地听,教师往往很难判断。通常可以发现,既没有讲话又没有睡觉的学生,不一定都在认真听讲。所以,单向的、没有反馈的信息传递是不可靠的。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双向的信息传递。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得知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与深浅,教师还要对那些掌握信息较少或较浅的学生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补充信息,直至学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为止。只有双向传递的信息及不断得到反馈的信息,才是真正有效的信息。
激励手段应以体验成功为主专业课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业本上一行激励的话语,都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但是这些外在的激励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不会持久。专业课教学应更加注重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因为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他们从不会到会的心理感受的充分体现,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将激励学生主动探究下一项学习任务。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做实验、完成某项任务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也可以適当地引进竞争机制,设计安排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同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学习结果的类型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地设计最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罗素华.教师能力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职成司.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