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理清思路,付诸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到我们常州市钟楼区,就是要积极应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不断加以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升级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与产业发展的程度和质量密切相关,只有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才能保持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此,我们把产业优化升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要在加速发展中壮大规模。2008年,我区服务业比重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左右,而同期苏州平江区、无锡崇安区、常州天宁区已达到82%、80%、58%。我区服务业在经济规模、产业能级、资源配置等方面,与无锡崇安区、南京鼓楼区等先进城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表明我区服务业的发展与中心城区的地位还远远不能相匹配。因此,我们应当花更大力气加快做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水平,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加速业态集聚,积极推动城市中心商贸区、商业副中心、青枫公园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业态的优化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提升辐射能力。加强载体建设,中心商贸街区要积极引进知名品牌和高端业态,进一步凸显集聚和辐射效应:五星商业街区要大力发展特色商贸、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打造常州西部特色商业圈:西林市场物流集聚区要加快开发建设,形成集聚集群效应;开发区要大力发展以研发孵化、创新创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全区知识性服务业的发展。
先进制造业要在调整结构中提升能级。2008年,我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区规模工业的比重达66.2%。但是。总量仍然偏小,且企业大多偏重于自我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对相关产业带动不明显。为此,我们要优化投入结构,集聚优质资源,加快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促进先进制造业快速成长。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到2011年,力争三大产业产值在2008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市场、资源、技术优势,吸引产业关联度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集聚发展,到2011年建成输变电设备、复合材料、农业机械三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至2011年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
在整合拓展中突破发展空间制约
我区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遭遇到土地资源难以为继的挑战。为此,我们将对内整合、对外拓展作为突破发展空间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路径。
强化对内整合,盘活存量。整合土地存量,加快实施“腾笼换鸟”。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整合存量空间资源,引进一批投入强度更大、市场前景更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整合项目资源,鼓励开发区、新闸园区与各街道密切合作,打破区域限制,通过集约开发和共建共享,使区域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提倡“立体发展”,推广应用多层标准厂房,实现从平面发展到立体发展、从向地面要效益到向空间要效益的转变。
探索对外拓展,突破增量。作为中心城区,我区土地资源已非常紧缺,常常造成大项目难以承载、好项目难以落地。为此,我们必须提前谋划,为钟楼区的长远发展、加快发展提供空间支持。苏南一些兄弟城市在先行先试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模式,如苏州-宿迁模式、江阴-靖江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要结合区情实际,发挥广大干部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钟楼区特色的对外拓展空间资源的全新之路,努力形成区内区外联动发展的态势。
在队伍建设中提高干部执政能力
按照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和公信力强、凝聚力强、执行力强的要求,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使各级干部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中流砥柱、克难求进的先锋表率。
形成科学的用人导向。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创新干部选拔、使用机制,努力为各级干部提供创新创业、实现价值、展现风采的事业平台。建立分层分类的后备干部队伍体系,形成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机关部门负责人和副科职后备干部四个类型的后备干部人才库,使干部的选拔任用建立在对一批人的考察了解上。树立“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对一些发展潜力大的干部,要大胆使用,让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强化能力,在岗位的平台上快速提高。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观念,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和轮岗交流等制度,促进各级干部奋发工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坚持学以致用、急用先训的原则,以钟楼区发展急需的紧缺型、实用型、提高型人才为重点,围绕经济管理、城建城管、社会事业等工作,多层次、多批次举办理论培训、境外培训和实岗培训。积极推进自主式学习活动,创办“开放式”讲座,实行“菜单式”选学,开展好“每月一讲”活动,更好地满足干部个性化、差别化的学习需求。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际,通过选派年轻干部到拆迁、招商、信访等热点、难点部门进行实岗锻炼,让干部能力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实现推进重点工作和培养年轻干部的“双赢”效果。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和使用干部。完善考核内容,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进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完善各单位月度计划上报制度,及时跟踪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全面掌握干部履职情况。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运用好考核结果,加大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真正把那些有本事、能干事、受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
在维护稳定中营造和谐共进氛围
全区各级干部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指示精神,切实承担起造福一方百姓、维护一方平安的重大责任,努力营造凝心聚力、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提高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应注重统筹谋划,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调解以及教育等手段,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到解决重点问题上。提高信息的掌控能力,增强敏感性和敏锐性,及时掌握信息,分析研判,加强引导。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加强矛盾排查,提高对突出、突发和重点矛盾的预警性。提高防范控制能力,加强科技防范、群众防范、基层防范和市民自我防范能力的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针对突出矛盾、突发事件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联席会议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组织协同配合、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大稳定格局。注重源头预防,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坚决避免因行政乱作为、不作为引发信访稳定问题。强化领导责任,完善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的信访接待和带案下访工作,巩固提升“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成效,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加大问责力度,对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工作不负责而引发信访稳定问题或造成信访稳定问题久拖不决、矛盾激化升级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深化“大防控”体系建设,针对新形势下违法犯罪的特点规律,以打得准、防得住、控得严为目标,全力推进和谐安民实事工程,筑牢治安防控屏障,做强具有钟楼特色的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集打防控于一体的“大防控”格局,着力将各类治安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创新发展“大调解”制度建设,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在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尤展
在优化升级中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与产业发展的程度和质量密切相关,只有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才能保持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此,我们把产业优化升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要在加速发展中壮大规模。2008年,我区服务业比重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左右,而同期苏州平江区、无锡崇安区、常州天宁区已达到82%、80%、58%。我区服务业在经济规模、产业能级、资源配置等方面,与无锡崇安区、南京鼓楼区等先进城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表明我区服务业的发展与中心城区的地位还远远不能相匹配。因此,我们应当花更大力气加快做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水平,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加速业态集聚,积极推动城市中心商贸区、商业副中心、青枫公园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业态的优化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提升辐射能力。加强载体建设,中心商贸街区要积极引进知名品牌和高端业态,进一步凸显集聚和辐射效应:五星商业街区要大力发展特色商贸、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打造常州西部特色商业圈:西林市场物流集聚区要加快开发建设,形成集聚集群效应;开发区要大力发展以研发孵化、创新创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全区知识性服务业的发展。
先进制造业要在调整结构中提升能级。2008年,我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区规模工业的比重达66.2%。但是。总量仍然偏小,且企业大多偏重于自我发展。特别是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对相关产业带动不明显。为此,我们要优化投入结构,集聚优质资源,加快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促进先进制造业快速成长。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到2011年,力争三大产业产值在2008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市场、资源、技术优势,吸引产业关联度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集聚发展,到2011年建成输变电设备、复合材料、农业机械三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至2011年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
在整合拓展中突破发展空间制约
我区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遭遇到土地资源难以为继的挑战。为此,我们将对内整合、对外拓展作为突破发展空间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路径。
强化对内整合,盘活存量。整合土地存量,加快实施“腾笼换鸟”。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整合存量空间资源,引进一批投入强度更大、市场前景更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整合项目资源,鼓励开发区、新闸园区与各街道密切合作,打破区域限制,通过集约开发和共建共享,使区域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提倡“立体发展”,推广应用多层标准厂房,实现从平面发展到立体发展、从向地面要效益到向空间要效益的转变。
探索对外拓展,突破增量。作为中心城区,我区土地资源已非常紧缺,常常造成大项目难以承载、好项目难以落地。为此,我们必须提前谋划,为钟楼区的长远发展、加快发展提供空间支持。苏南一些兄弟城市在先行先试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模式,如苏州-宿迁模式、江阴-靖江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要结合区情实际,发挥广大干部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钟楼区特色的对外拓展空间资源的全新之路,努力形成区内区外联动发展的态势。
在队伍建设中提高干部执政能力
按照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和公信力强、凝聚力强、执行力强的要求,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使各级干部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中流砥柱、克难求进的先锋表率。
形成科学的用人导向。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创新干部选拔、使用机制,努力为各级干部提供创新创业、实现价值、展现风采的事业平台。建立分层分类的后备干部队伍体系,形成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机关部门负责人和副科职后备干部四个类型的后备干部人才库,使干部的选拔任用建立在对一批人的考察了解上。树立“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对一些发展潜力大的干部,要大胆使用,让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强化能力,在岗位的平台上快速提高。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观念,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和轮岗交流等制度,促进各级干部奋发工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坚持学以致用、急用先训的原则,以钟楼区发展急需的紧缺型、实用型、提高型人才为重点,围绕经济管理、城建城管、社会事业等工作,多层次、多批次举办理论培训、境外培训和实岗培训。积极推进自主式学习活动,创办“开放式”讲座,实行“菜单式”选学,开展好“每月一讲”活动,更好地满足干部个性化、差别化的学习需求。围绕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实际,通过选派年轻干部到拆迁、招商、信访等热点、难点部门进行实岗锻炼,让干部能力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实现推进重点工作和培养年轻干部的“双赢”效果。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和使用干部。完善考核内容,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进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完善各单位月度计划上报制度,及时跟踪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全面掌握干部履职情况。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运用好考核结果,加大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真正把那些有本事、能干事、受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
在维护稳定中营造和谐共进氛围
全区各级干部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指示精神,切实承担起造福一方百姓、维护一方平安的重大责任,努力营造凝心聚力、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提高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应注重统筹谋划,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调解以及教育等手段,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到解决重点问题上。提高信息的掌控能力,增强敏感性和敏锐性,及时掌握信息,分析研判,加强引导。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加强矛盾排查,提高对突出、突发和重点矛盾的预警性。提高防范控制能力,加强科技防范、群众防范、基层防范和市民自我防范能力的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针对突出矛盾、突发事件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联席会议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组织协同配合、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大稳定格局。注重源头预防,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坚决避免因行政乱作为、不作为引发信访稳定问题。强化领导责任,完善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开展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的信访接待和带案下访工作,巩固提升“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成效,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加大问责力度,对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工作不负责而引发信访稳定问题或造成信访稳定问题久拖不决、矛盾激化升级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深化“大防控”体系建设,针对新形势下违法犯罪的特点规律,以打得准、防得住、控得严为目标,全力推进和谐安民实事工程,筑牢治安防控屏障,做强具有钟楼特色的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集打防控于一体的“大防控”格局,着力将各类治安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创新发展“大调解”制度建设,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在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