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临床疑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所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其中单发性息肉13例,多发性息肉18例,息肉直径在1~45mm之间,平均14±3.6mm。本组误诊3例,占9.67%,漏诊2例,占6.45%,检出率为83.88%。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最为简单方便的一项检查,由于超声探头直接接触靶器官,图像清晰。<1min的即可检出,通过鉴别诊断从而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资料。
【关键词】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息肉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57-1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由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
-phy,TVS)具有简便、无创、清晰度高等特点,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率[1]。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院于2005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特征,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1例,全部经病理证实。年龄为20~67岁,平均37±2.8岁。其中月经量过多11,不规则阴道流血1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2例,不孕3例,无明显症状5例。
1.2方法采用东芝340A型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6.5-8.0MHz,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卧截石位,探头表面涂藕合剂,将避孕套套在探头上,再涂藕合剂,探头放入阴道内,经多个切面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大小、子宫内膜息肉部位、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做出超声诊断后,记录患者的联系电话,并追踪患者结果。通过临床行宫腔镜检查或手术治疗,送病理标本进行确诊[2]。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组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1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其中单发性息肉13例,多发性息肉18例,息肉直径在1~45mm之间,平均14±3.6mm。子宫息肉声像图特征:子宫内膜息肉常呈椭圆形或水滴形,与子宫肌层的分界清楚。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被子宫内膜包绕或者呈带状附于子宫腔壁,子宫内膜线成弧形偏向一侧或消失;位于宫颈管者则较细长。可见蒂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部无血流通过或血流不丰富呈星点状。形态类圆形,或呈“水滴状”,其表面光滑,内部可见扩张的小腺体形成的囊腔,但囊壁较薄,清晰;彩色超声多显示无血流或在蒂部见星点状血流。
2.2检出率本组误诊3例,占9.67%,漏诊2例,占6.45%,检出率为83.88%。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是内膜局部受雌激素持续作用而形成的,是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肿块[3]。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及流产等。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4]。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5]。本文对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特征,结果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1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其中单发性息肉13例,多发性息肉18例,息肉直径在1~45mm之间,平均14±3.6mm。本组误诊3例,占9.67%,漏诊2例,占6.45%,检出率为83..88%。这表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最为简单方便的一项检查,由于超声探头直接接触靶器官,图像清晰。<1min的即可检出,通过鉴别诊断从而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汪惠琴,黄章骞,韩新洪.超声、诊刮、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90例分析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91-2292.
[2] 孙燕,蒋伟红,俞波.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865.
[3] 黄旴宁.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852-853.
[4] 王军燕,李亚里,汪龙霞,等.经阴道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3):176-179.
[5] 姜皓.子宫内膜息肉彩色超声诊断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87-3988.
【关键词】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息肉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57-1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由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
-phy,TVS)具有简便、无创、清晰度高等特点,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率[1]。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院于2005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特征,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1例,全部经病理证实。年龄为20~67岁,平均37±2.8岁。其中月经量过多11,不规则阴道流血1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2例,不孕3例,无明显症状5例。
1.2方法采用东芝340A型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6.5-8.0MHz,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卧截石位,探头表面涂藕合剂,将避孕套套在探头上,再涂藕合剂,探头放入阴道内,经多个切面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大小、子宫内膜息肉部位、大小、数目、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做出超声诊断后,记录患者的联系电话,并追踪患者结果。通过临床行宫腔镜检查或手术治疗,送病理标本进行确诊[2]。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组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1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其中单发性息肉13例,多发性息肉18例,息肉直径在1~45mm之间,平均14±3.6mm。子宫息肉声像图特征:子宫内膜息肉常呈椭圆形或水滴形,与子宫肌层的分界清楚。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被子宫内膜包绕或者呈带状附于子宫腔壁,子宫内膜线成弧形偏向一侧或消失;位于宫颈管者则较细长。可见蒂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部无血流通过或血流不丰富呈星点状。形态类圆形,或呈“水滴状”,其表面光滑,内部可见扩张的小腺体形成的囊腔,但囊壁较薄,清晰;彩色超声多显示无血流或在蒂部见星点状血流。
2.2检出率本组误诊3例,占9.67%,漏诊2例,占6.45%,检出率为83.88%。
3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是内膜局部受雌激素持续作用而形成的,是由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的肿块[3]。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不孕及流产等。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35岁以上的妇女[4]。单发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常无临床症状,往往由于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大体检查时始被发现,或在诊断刮宫后得出诊断。多发性弥漫型者常见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此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及内膜过度增生有关。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5]。本文对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探讨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特征,结果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1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其中单发性息肉13例,多发性息肉18例,息肉直径在1~45mm之间,平均14±3.6mm。本组误诊3例,占9.67%,漏诊2例,占6.45%,检出率为83..88%。这表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最为简单方便的一项检查,由于超声探头直接接触靶器官,图像清晰。<1min的即可检出,通过鉴别诊断从而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汪惠琴,黄章骞,韩新洪.超声、诊刮、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90例分析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91-2292.
[2] 孙燕,蒋伟红,俞波.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865.
[3] 黄旴宁.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852-853.
[4] 王军燕,李亚里,汪龙霞,等.经阴道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3):176-179.
[5] 姜皓.子宫内膜息肉彩色超声诊断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87-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