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我曾经在超市门口看到过这样的一幕:一位年轻妈妈从超市采购了不少东西,装满了好几个方便袋,看样子每个袋子都不轻,她自己拎着,三四岁的孩子跟在她旁边,孩子一边走一边喊:“妈妈,我要拎袋袋。”
妈妈制止:“袋袋很沉,你拎不动的,别闹。”
孩子一心想拎方便袋,妈妈不同意他就动手从妈妈手里抢,一边抢一边喊:“宝宝就要拎袋袋,宝宝就要拎袋袋。”
妈妈烦了,骂:“你个小屁孩,还没袋袋高呢,妈妈拎袋袋都拎得费劲,你哪里会有力气拎这么重的袋袋?净添乱,一边去。”说着,随手一拨拉,把孩子拨拉到一边去了。
孩子希望拎方便袋,做些力气活,却被妈妈无情地制止了。愿望得不到满足,孩子顿时委屈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哭起来……
看到这一幕,我在心里责怪这位妈妈太粗暴,也为这个孩子打抱不平。其实大人应该满足孩子想做力气活的愿望,我家儿子如果对力气活有兴趣,我总是十分乐意满足儿子的要求,因为我发现,让孩子做些力气活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家里挪沙发,沙发很沉,我一个人在房间里推来推去,沙发摩擦地面发出“吱吱”的声响,引来了儿子。儿子见我推沙发,就跑到跟前跟我要求:“爸爸,我也要推沙发。”
“好啊。”我当即爽快地答应了儿子的要求。虽然我知道儿子根本推不动很重的沙发,会给我帮倒忙甚至添乱,但我觉得推沙发能给儿子带来劳动的体验甚至快乐,我不应拒绝。
于是,我推沙发的这一端,儿子推沙发的另一端,沙发被我俩推得更是“吱吱”响个不停。儿子一边推一边听着沙发的“吱吱”声笑个不停——推沙发在他看来不像是一种劳动,倒更像一种游戏,他从中体会到了快乐。
我们常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可对于一个城里的孩子来说,劳动的机会却少之又少,日常生活的一些力气活,对他们来说其实就是劳动,如果不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显然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只要我儿子想“干活”,我立马就会同意,一来是为了让孩子变得热爱劳动,二来是因为这些力气活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带来自信。
我从粮店里买回一袋大米,到了我家楼下,我正要拎着上楼,恰好碰见儿子正在楼下玩。
儿子见我拎了一个米袋子,立即跑过来要帮我拎:“爸爸,让我拎回家。”我知道儿子拎不动,但我没有嘲笑他,也没有骂他帮倒忙,而是把米袋子往地上一放,热情地对儿子说:“儿子真懂事,知道帮助爸爸干活了,来,你拎吧!”
儿子兴冲冲地用一只手抓住了袋子的一角,学着我的样子想拎起来,可使尽了全身的力气,米袋子纹丝不动。
感觉一只手拎不动米袋子,儿子便用两只手,仍旧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米袋子还是一丝不动。显然,儿子碰上困难了。两次试拎米袋子都以失败告终,儿子有点儿气馁,自信心大受打击。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败”给米袋子,便给他出主意:“儿子,你抱着米袋子试试。”
儿子经我这么一指点,顿时来了精神,只见他稍稍弯下腰,然后张开双臂,把米袋子环抱起来,用力,你猜怎么着?居然把米袋子晃晃悠悠地抱了起来,我立即给予鼓励:“儿子力气真大。”
儿子抱起了米袋子,脸上顿时生出大力士的豪情,嘴里还有了大力士的壮志,非常自信地喊道:“爸爸,看我把米袋子抱上楼。”
“好的。”我答应着,并且在旁边搭一把手——儿子抱着米袋子,我在上面给助力抬着,引导着儿子一步步把米袋子弄回家。
儿子把米袋子抱回家,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搬米袋子让儿子感觉到了力气的存在和作用,感觉特别爽,特别自信,自信于自己的力量。儿子很牛地冲我喊:“爸爸,我厉害吧!”
我夸奖儿子:“厉害,你真有劲儿。”
儿子不禁满脸得意——力气活给孩子创造了快乐,还可以帮助孩子创造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孩子当然会自信满满。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总是阻止孩子想做力气活的愿望。
〔编辑:冯士军〕
妈妈制止:“袋袋很沉,你拎不动的,别闹。”
孩子一心想拎方便袋,妈妈不同意他就动手从妈妈手里抢,一边抢一边喊:“宝宝就要拎袋袋,宝宝就要拎袋袋。”
妈妈烦了,骂:“你个小屁孩,还没袋袋高呢,妈妈拎袋袋都拎得费劲,你哪里会有力气拎这么重的袋袋?净添乱,一边去。”说着,随手一拨拉,把孩子拨拉到一边去了。
孩子希望拎方便袋,做些力气活,却被妈妈无情地制止了。愿望得不到满足,孩子顿时委屈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哭起来……
看到这一幕,我在心里责怪这位妈妈太粗暴,也为这个孩子打抱不平。其实大人应该满足孩子想做力气活的愿望,我家儿子如果对力气活有兴趣,我总是十分乐意满足儿子的要求,因为我发现,让孩子做些力气活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家里挪沙发,沙发很沉,我一个人在房间里推来推去,沙发摩擦地面发出“吱吱”的声响,引来了儿子。儿子见我推沙发,就跑到跟前跟我要求:“爸爸,我也要推沙发。”
“好啊。”我当即爽快地答应了儿子的要求。虽然我知道儿子根本推不动很重的沙发,会给我帮倒忙甚至添乱,但我觉得推沙发能给儿子带来劳动的体验甚至快乐,我不应拒绝。
于是,我推沙发的这一端,儿子推沙发的另一端,沙发被我俩推得更是“吱吱”响个不停。儿子一边推一边听着沙发的“吱吱”声笑个不停——推沙发在他看来不像是一种劳动,倒更像一种游戏,他从中体会到了快乐。
我们常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可对于一个城里的孩子来说,劳动的机会却少之又少,日常生活的一些力气活,对他们来说其实就是劳动,如果不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显然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只要我儿子想“干活”,我立马就会同意,一来是为了让孩子变得热爱劳动,二来是因为这些力气活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带来自信。
我从粮店里买回一袋大米,到了我家楼下,我正要拎着上楼,恰好碰见儿子正在楼下玩。
儿子见我拎了一个米袋子,立即跑过来要帮我拎:“爸爸,让我拎回家。”我知道儿子拎不动,但我没有嘲笑他,也没有骂他帮倒忙,而是把米袋子往地上一放,热情地对儿子说:“儿子真懂事,知道帮助爸爸干活了,来,你拎吧!”
儿子兴冲冲地用一只手抓住了袋子的一角,学着我的样子想拎起来,可使尽了全身的力气,米袋子纹丝不动。
感觉一只手拎不动米袋子,儿子便用两只手,仍旧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米袋子还是一丝不动。显然,儿子碰上困难了。两次试拎米袋子都以失败告终,儿子有点儿气馁,自信心大受打击。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败”给米袋子,便给他出主意:“儿子,你抱着米袋子试试。”
儿子经我这么一指点,顿时来了精神,只见他稍稍弯下腰,然后张开双臂,把米袋子环抱起来,用力,你猜怎么着?居然把米袋子晃晃悠悠地抱了起来,我立即给予鼓励:“儿子力气真大。”
儿子抱起了米袋子,脸上顿时生出大力士的豪情,嘴里还有了大力士的壮志,非常自信地喊道:“爸爸,看我把米袋子抱上楼。”
“好的。”我答应着,并且在旁边搭一把手——儿子抱着米袋子,我在上面给助力抬着,引导着儿子一步步把米袋子弄回家。
儿子把米袋子抱回家,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搬米袋子让儿子感觉到了力气的存在和作用,感觉特别爽,特别自信,自信于自己的力量。儿子很牛地冲我喊:“爸爸,我厉害吧!”
我夸奖儿子:“厉害,你真有劲儿。”
儿子不禁满脸得意——力气活给孩子创造了快乐,还可以帮助孩子创造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孩子当然会自信满满。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总是阻止孩子想做力气活的愿望。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