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提问A=回答
Q:你说中国文明前三千年一直上升,后两千年停滞,为什么这么说?
A:前三千年,我们民族忌惮很少,创造性极强,包容性极大,是多元竞争的时代,一个时代就有一次文明突破。尤其是春秋、战国、秦帝国三大时代,中国文明的诸多原点产生在那个时代,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也在那个时代。我们的思想、文化体系到秦帝国时,还是多元架构。秦帝国建立,以法家为治国理念,但不独尊法家。在那个时代,意识形态是百家并进,治国理念是法家主导。“焚书坑儒”是被夸大的历史事件,真相远远不是后世历史学家所解释的那样,它原本是个小小的刑事案件,涉案者绝大数是方士,并不是儒生。
后面两千年停滞和倒退,有两个基本原因: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多元体系简化为一元。中国最为雄壮的时候,永远是多元的。2,西汉之后,中国修史大权掌握在以儒家为核心的、对历史有偏见的知识分子手中,儒家是以春秋笔法修史,是保守的哲学思想。《二十五史》中,大部分保守倒退、明哲保身的人物都获高度评价,敢于对国家负责、敢于进取、勇于牺牲的人物,往往被贬薄。这是明显的落后保守史观。
Q:《大秦帝国》是这十来年最畅销的历史小说之一,你得到许多赞誉,但同时也有质疑的声音,说你“美化暴秦”,还有专家说《大秦帝国》是“伪中国史观”。那么十年过去了,这些质疑声音还在吗?
A:有改变。主要是对秦正确认识的理念,我感觉到了改变的趋势。首先在全国历史学界,对秦的认识更正面化了,至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人文领域,大体上是肯定的态度,也有一部分反对,但不是主流。文学界许多人接受的是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结论和定式,基本上秉承的是旧理念,可以说所有批评《大秦帝国》的学者提出的理念都不新颖,所以我没有做过回应,反驳,这些理念都说了两千多年了,没什么新鲜的。比如“暴秦”的说法,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到东汉末期形成结论,暴秦基本上就定论了,后面的直接引用就行。目前,我们正在做“中国历代非秦评秦言论汇编评点”,就是将所有两千多年来,咒骂秦帝国的内容都要找出来,一一进行分析、评点和说明,要说明对秦帝国的妖魔化是站不住脚的。
Q:当代世界与当下中国似乎正与你笔下的大秦时代相似,你能谈淡这两个时代的同异之处吗?
A:我们这个社会极其类似于春秋时期。万物共酿,六合激荡,天下多元,精神弥散,信念危机处处皆是。那个时代与我们这个时代,都是中国文明的历史大转折时代,都是脱胎换骨的时代。那个时代的脱胎换骨,是我们的先祖由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实现的历史跨越。这个时代的脱胎换骨,则是我们这一代或几代人,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科学文明实现的历史跨越。
如何打破旧的生产方式而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如何创造新的国家形态与政治文明?如何走出人治礼治传统而走向法治文明?如何变革落后贫困的旧生活方式而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何在信仰崩溃的沦落中建立一种强大而深厚的族群精神?如何摆脱落后挨打与列强歧视的局面而使国家强大崛起?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列强大争中寻求到最为高明的外交战略?凡此等等基本的历史难题,那个时代都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而我们,却还在许多方面处在“不知石头在何方”的探索境地。所以,我们需要历史的经验,需要文明的内省。
Q:《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主要描写“商鞅变法”,它对今天的我们有何意义?
A:商鞅变法对中国社会的文明变革,具有永恒的借鉴价值。一则,以非暴力的变法完成了革命性的文明跨越,付出的社会代价最小,取得的历史进步最大;二则,恒定的法治精神与强大的政府信誉,最大限度地凝聚激发了社会创造力。
从实际意义上讲,商鞅变法时期确立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社会法治及一系列经济民生文化制度,奠定了秦文明的根基与框架。在此基础上的秦帝国,建立了以统一政权为轴心的统一文明体系。此后,中国古典文明最终成型,历经两千余年没有变化。很清楚,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Q:有专家提到担心秦时代铁血法治再现,也担心现在年轻人喜欢看穿越和宫斗,而影响心灵发展。你怎么看这种担心?
A:这是杞人忧天。我们在《大秦帝国》中称之为铁血文明。哪怕是最发达的古典社会,都有一定的严酷性,西方人从来不以祖先的严酷否认它的文明,但我们只要说秦帝国有好的地方,就有人出来说会引向铁血。
事实上,人类的残酷性是它的本质,但人类更有正义性,而且是历史的主流,为什么不看这些呢?残酷战争,政治腐败,是人类社会群体发展中的历史缺陷,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时代都有,我们不能够因为这些缺陷而否定它走过的历史脚步。
Q:有人说现在已经价值观崩溃,礼崩乐坏,重建是不是过于遥远?
A:现在社会还在被动地、缓慢地为多元化培养根基。《大秦帝国》读者主要是年轻人。因为,这部书和他们以前读的历史不一样。他们没有想到,中国还有如此强势、如此健康的过去。
司马迁对春秋战国时代的评价很低,认为那是一个利欲熏心、人皆牟利的时代。从表象说,现在也是一个那样的时代,一切既定的价值理念,一切旧的权威,正在以腐朽、没落的方式在消解,像脓疮溃疡一样在从健康的肌肉根基上剥落。经过这个阶段,会进入道德重建,价值重建。战国时代,就是价值观念重建的时代。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入那样的时代,如果进入那样的时代,我们的文明跨越就开始了。
Q:你说中国文明前三千年一直上升,后两千年停滞,为什么这么说?
A:前三千年,我们民族忌惮很少,创造性极强,包容性极大,是多元竞争的时代,一个时代就有一次文明突破。尤其是春秋、战国、秦帝国三大时代,中国文明的诸多原点产生在那个时代,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也在那个时代。我们的思想、文化体系到秦帝国时,还是多元架构。秦帝国建立,以法家为治国理念,但不独尊法家。在那个时代,意识形态是百家并进,治国理念是法家主导。“焚书坑儒”是被夸大的历史事件,真相远远不是后世历史学家所解释的那样,它原本是个小小的刑事案件,涉案者绝大数是方士,并不是儒生。
后面两千年停滞和倒退,有两个基本原因: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多元体系简化为一元。中国最为雄壮的时候,永远是多元的。2,西汉之后,中国修史大权掌握在以儒家为核心的、对历史有偏见的知识分子手中,儒家是以春秋笔法修史,是保守的哲学思想。《二十五史》中,大部分保守倒退、明哲保身的人物都获高度评价,敢于对国家负责、敢于进取、勇于牺牲的人物,往往被贬薄。这是明显的落后保守史观。
Q:《大秦帝国》是这十来年最畅销的历史小说之一,你得到许多赞誉,但同时也有质疑的声音,说你“美化暴秦”,还有专家说《大秦帝国》是“伪中国史观”。那么十年过去了,这些质疑声音还在吗?
A:有改变。主要是对秦正确认识的理念,我感觉到了改变的趋势。首先在全国历史学界,对秦的认识更正面化了,至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人文领域,大体上是肯定的态度,也有一部分反对,但不是主流。文学界许多人接受的是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结论和定式,基本上秉承的是旧理念,可以说所有批评《大秦帝国》的学者提出的理念都不新颖,所以我没有做过回应,反驳,这些理念都说了两千多年了,没什么新鲜的。比如“暴秦”的说法,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到东汉末期形成结论,暴秦基本上就定论了,后面的直接引用就行。目前,我们正在做“中国历代非秦评秦言论汇编评点”,就是将所有两千多年来,咒骂秦帝国的内容都要找出来,一一进行分析、评点和说明,要说明对秦帝国的妖魔化是站不住脚的。
Q:当代世界与当下中国似乎正与你笔下的大秦时代相似,你能谈淡这两个时代的同异之处吗?
A:我们这个社会极其类似于春秋时期。万物共酿,六合激荡,天下多元,精神弥散,信念危机处处皆是。那个时代与我们这个时代,都是中国文明的历史大转折时代,都是脱胎换骨的时代。那个时代的脱胎换骨,是我们的先祖由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实现的历史跨越。这个时代的脱胎换骨,则是我们这一代或几代人,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科学文明实现的历史跨越。
如何打破旧的生产方式而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如何创造新的国家形态与政治文明?如何走出人治礼治传统而走向法治文明?如何变革落后贫困的旧生活方式而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何在信仰崩溃的沦落中建立一种强大而深厚的族群精神?如何摆脱落后挨打与列强歧视的局面而使国家强大崛起?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列强大争中寻求到最为高明的外交战略?凡此等等基本的历史难题,那个时代都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而我们,却还在许多方面处在“不知石头在何方”的探索境地。所以,我们需要历史的经验,需要文明的内省。
Q:《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主要描写“商鞅变法”,它对今天的我们有何意义?
A:商鞅变法对中国社会的文明变革,具有永恒的借鉴价值。一则,以非暴力的变法完成了革命性的文明跨越,付出的社会代价最小,取得的历史进步最大;二则,恒定的法治精神与强大的政府信誉,最大限度地凝聚激发了社会创造力。
从实际意义上讲,商鞅变法时期确立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社会法治及一系列经济民生文化制度,奠定了秦文明的根基与框架。在此基础上的秦帝国,建立了以统一政权为轴心的统一文明体系。此后,中国古典文明最终成型,历经两千余年没有变化。很清楚,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
Q:有专家提到担心秦时代铁血法治再现,也担心现在年轻人喜欢看穿越和宫斗,而影响心灵发展。你怎么看这种担心?
A:这是杞人忧天。我们在《大秦帝国》中称之为铁血文明。哪怕是最发达的古典社会,都有一定的严酷性,西方人从来不以祖先的严酷否认它的文明,但我们只要说秦帝国有好的地方,就有人出来说会引向铁血。
事实上,人类的残酷性是它的本质,但人类更有正义性,而且是历史的主流,为什么不看这些呢?残酷战争,政治腐败,是人类社会群体发展中的历史缺陷,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时代都有,我们不能够因为这些缺陷而否定它走过的历史脚步。
Q:有人说现在已经价值观崩溃,礼崩乐坏,重建是不是过于遥远?
A:现在社会还在被动地、缓慢地为多元化培养根基。《大秦帝国》读者主要是年轻人。因为,这部书和他们以前读的历史不一样。他们没有想到,中国还有如此强势、如此健康的过去。
司马迁对春秋战国时代的评价很低,认为那是一个利欲熏心、人皆牟利的时代。从表象说,现在也是一个那样的时代,一切既定的价值理念,一切旧的权威,正在以腐朽、没落的方式在消解,像脓疮溃疡一样在从健康的肌肉根基上剥落。经过这个阶段,会进入道德重建,价值重建。战国时代,就是价值观念重建的时代。我们现在还没有进入那样的时代,如果进入那样的时代,我们的文明跨越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