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关口小学 558300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素质教育更是我们当今教育所必须提倡的,那么创新也是一个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有知识的传播又有情感的交流,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个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下完成的,最终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毕竟年幼,不可能像高中生那样具备丰富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切不可自我陶醉、自顾自地大谈特谈,而不去与学生交流,忽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对知识的掌握,乃至学生个体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思维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增强学生记忆力,能使其保持思维活跃状态,进一步发挥学生潜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1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
实践证明,如果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那么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例如学习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他就是两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2 关注数学现实,改造原有认知,促进认知发展。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掌握的数学基本技能,即是他们的数学现实。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原有认知为起点,在教师的指引下,经过数学化思考,获得体验,积累经验,习得数学新知识,形成新的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把握它们和学生所要学的新知识之间内在的发展联系,学生认知发展的方向,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和途径,才能有效地改造他们的“原有认知”,引领他们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课堂。”这样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才可能真正成为可接受和理解的,才能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3 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入手。
案例2:《简单的数据整理》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收集信息并填写表格,都完成了吗?生:完成了。师:请大家把表拿出来(拿其中两名同学的表作示范)
小组讨论:从表中的信息上,你想到了什么?小组1:我们通过讨论后发现现在每个家庭所消耗的塑料袋特别多,这样很不好,因为塑料袋是白色垃圾,能污染环境而且塑料袋四处乱飞,很不美观,因此我们建议每个家庭都应该使用布袋或篮子,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现在家庭用水量太大了,大家都知道现在地球上水资源缺乏,如果再不节约用水恐怕再过几十年后就没水可用了,我们提倡每个同学都能为自己的家庭制定一份节约用水计划书,合理利用水资源。小组3:我们建议节约用电,减少能源的消耗,特别是要减少冰箱的使用量,因为冰箱费电又能产生弗里昂破坏臭氧层。
反思:本课仅仅通过简单的表格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其原因就在于这张表格的内容来源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而且与现实社会中一些热点问题如节约用水等紧密联系,这就为单调的数学课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他已经开始关注周围的一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而且想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在这一时期从他们的家庭生活入手,关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让他们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的作用,会使数学课折射更大的魅力。
4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4.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要创造的情境一定要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乐于接受,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4.2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小学生年龄小,还不是很成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让学生用手摸、自己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中分散思维,大胆思考,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3 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和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的关系、气氛中,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教师针对相关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学生或者小声讨论,或者高声辩论,争相举手,大胆发言,仔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学生们独具个性的发言,或肯定、赞扬,或让学生再多多考虑。总之,教师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做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参考文献
[1] 傅旭刚,吴少玲. 新课程下小学优秀数学教师提问行为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06)
[2] 陈永明等著.教师教育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素质教育更是我们当今教育所必须提倡的,那么创新也是一个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有知识的传播又有情感的交流,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个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下完成的,最终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毕竟年幼,不可能像高中生那样具备丰富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自控能力。因此,教师切不可自我陶醉、自顾自地大谈特谈,而不去与学生交流,忽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对知识的掌握,乃至学生个体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思维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增强学生记忆力,能使其保持思维活跃状态,进一步发挥学生潜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1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
实践证明,如果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那么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例如学习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他就是两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2 关注数学现实,改造原有认知,促进认知发展。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掌握的数学基本技能,即是他们的数学现实。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原有认知为起点,在教师的指引下,经过数学化思考,获得体验,积累经验,习得数学新知识,形成新的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把握它们和学生所要学的新知识之间内在的发展联系,学生认知发展的方向,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和途径,才能有效地改造他们的“原有认知”,引领他们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走向课堂。”这样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才可能真正成为可接受和理解的,才能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3 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入手。
案例2:《简单的数据整理》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收集信息并填写表格,都完成了吗?生:完成了。师:请大家把表拿出来(拿其中两名同学的表作示范)
小组讨论:从表中的信息上,你想到了什么?小组1:我们通过讨论后发现现在每个家庭所消耗的塑料袋特别多,这样很不好,因为塑料袋是白色垃圾,能污染环境而且塑料袋四处乱飞,很不美观,因此我们建议每个家庭都应该使用布袋或篮子,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现在家庭用水量太大了,大家都知道现在地球上水资源缺乏,如果再不节约用水恐怕再过几十年后就没水可用了,我们提倡每个同学都能为自己的家庭制定一份节约用水计划书,合理利用水资源。小组3:我们建议节约用电,减少能源的消耗,特别是要减少冰箱的使用量,因为冰箱费电又能产生弗里昂破坏臭氧层。
反思:本课仅仅通过简单的表格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其原因就在于这张表格的内容来源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而且与现实社会中一些热点问题如节约用水等紧密联系,这就为单调的数学课注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他已经开始关注周围的一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而且想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在这一时期从他们的家庭生活入手,关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让他们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的作用,会使数学课折射更大的魅力。
4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4.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教师要创造的情境一定要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乐于接受,也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4.2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小学生年龄小,还不是很成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让学生用手摸、自己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中分散思维,大胆思考,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3 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和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样的关系、气氛中,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教师针对相关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学生或者小声讨论,或者高声辩论,争相举手,大胆发言,仔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学生们独具个性的发言,或肯定、赞扬,或让学生再多多考虑。总之,教师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做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参考文献
[1] 傅旭刚,吴少玲. 新课程下小学优秀数学教师提问行为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06)
[2] 陈永明等著.教师教育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