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新课标,实现教学新突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在更新语文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语言实践,重视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等方面,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探究。
  一、对教学目标来说,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讲素质讲素养是因为素质是天生的,而素养是后天的培养。对我们教师来说,应着重于素养而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要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感染、熏陶,首先要教师全身心投入,进而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从形像具体的材料中感受、体验,从而同课文的作者产生共鸣。当然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最常用的方法是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达到入情入境的目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强化语言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言实践。”
  语言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要把读贯穿于课堂的教学始终,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注意让学生充分读,而且注意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上。那种形式上的指导,如用什么语调,哪个字读重一点、轻一点等,要大大减少。以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由这几个问题将学生的朗读组织在一起:1、仔细体会课文中哪些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甚至使你有一种想哭的感觉?2、用自己体会到的感觉来读一读课文。3、读到最后让你为之深深感动的是什么?4、假如你是作者,你此时的心情如何?5、小女孩来到你们身边,你将怎样做?请你将它写下来。只要教师正确地进行指导、引导,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而内容不同,引导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那么,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三、对学习方式来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又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列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上或多或少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安排合作学习的环节。从学习方式改革的角度来讲,我在上《环保作文》的自主作文课,先自制作一段地球自述,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对地球想说些什么话,最后布置本次习作的要求。即:不出题目,不限制体裁,可以写调查报告、想像作文、散文……均可。而接下来的作文讲评更是别具一格,当场给学生打分,学生之间互相打分。我记得其中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太阳泪》其想像力丰富、奇特,令人叹为观止。我毫不吝啬地给了她满分。看来,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低估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础是自主,关键也是自主。没有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習,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确认,在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明确教学的归根到底,得学生自己学。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无法由教师直接教会的。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会而已。因此,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无从谈起。另外,还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既然在教学法中,教师起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那么,就不能让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应是教师为学生服务。
  四、在教学方式中,变“串讲”、“串问”为组织、启发、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主要是组织、引导的作用。并不把讲课视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把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视为自己的天职。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读书。生动感人的画面,优美动听的导语,激励学生的语言等等,都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还要善于启发、善于点拨。有些词语学生不甚理解,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加以理解。另外,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精心设计的练习,都属于启发指导。这里还需要我作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包括对学生错误的纠正。我们现在强调正面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昼多表扬,少批评。我们也强调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感受。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走过了头就走向反面。有的课在一些知识性、科学性方面的问题,明显的是非问题,教师应大胆表态。比如,学生的一些朗读明明不怎么好,就不应该说他读得好。
  五、从教学内容看,突出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最容易面面俱到,实际上,长期以来存在的第一段串讲串问到最后一段的现象。这是一种典型的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有客观原因,我们不去管它,从我们主观来讲,面面俱到的思想根源在于我们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从零开始,而学习任何一课书里的内容都必须一次性彻底掌握。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篇课文都不是从零开始,学生真正掌握任何一种语言形式(比如一个字一个词)一般都要经历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语文教学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必须突出重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如《将相和》一课,只抓住每个故事间有什么联系?再从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最后让学生说说最佩服的是谁?学生答案不一,但只要有根据,有一定的想法就可以了。这样的处理突出了课文的内在涵义,对于其它的教学内容来说,只不过是这内在涵义做铺垫。
  
其他文献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基础。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上好写字课,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期刊
期刊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宅基地闲置”、“一户多宅”等宅基地浪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国政府提出要积极施行宅基地退出政策。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浙江、安
“有效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教学。关于有效教学,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学者认为,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的学者则认为,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检验是否“有效教学”,当然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但这是最终标准。如果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来看,则有以下观点。   一、抓精心备课,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集
期刊
期刊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是一种神经活肽类物质,属于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促胰液素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聚焦在学科成绩上,因为竞争的分晓最终落到了考试分数上。而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投入多见效慢的令人尴尬的局面。笔者思考之余作了些尝试,试图在实践中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局面。现将想法和做法论述如下。   一、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组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  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
期刊
小学阶段对每一个儿童来讲,是其接受社会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他们的心智发展、情感导向、认知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小学语文教材除了要教会学生识文断字,更重要的是按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渗透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因素,对于培养小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非常必要。  一、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现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挖掘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充分渗透与启发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还要将人文主义精神和道德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