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如今大多数城市都设有独立的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集聚了众多企业,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象征和体现。经济开发区一般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人口较为稀少,与城市中心相比,生态环境较为优良,有利于企业在此更好地发展。经济开发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门户,环境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为确保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开发区同样要重视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使得经济、生态相互促进。因此,本文将经济开发区生态规划与建设作为研究重点,并以具体城市为例进行分析,探讨经济开发区生态规划与建设工作。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生态规划;生态建设
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以说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为之重视的国际性问题,因为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和居住理念开始发生变化,由原来追求奢华、繁荣到现在追求宁静、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环境的影响,人们现在更倾向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样,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也是如此,企业也需要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来助力企业发展。在不少城市的经济开发区,聚集着众多的企业,但生态规划与建设工作却做得不够到位,无法实现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1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已进入低碳时代,“低碳”成为世界城市發展的重要关注对象。“低碳”最初是由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StateforTradeandIndustryUK,2003)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高的产出效率。现阶段的低碳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建设中的技术领域,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筑节能技术等,对于低碳规划特别是开发区的规划研究较少,而工业开发区又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是目前城市建设、资源能源消耗、碳排放的主战场。开发区的低碳与否与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利用、交通模式、产业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密切相关,城市规划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碳锁定效应”,难以在后期建设中进行改造。因此,现阶段亟需加强开发区低碳建设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产业、生态环境等对应起来,为开发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开发区建设的现状问题
2.1空间规划
根据目前的城市规划体系,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关注的大多是产业分区、功能配套,着重强调一类、二类、三类等居住、工业、仓储等用地类别的划分和布局,主要从地形地貌、交通等外部条件出发,在较大区域范围内按照用地适宜性的原则布局各类用地,缺乏对地块之间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耦合、联系等的考虑和指导。
2.2能源资源利用
能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相关资料表明,我国能源消耗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1/5,其中煤炭消费占所有能源消费量的72%,而全球煤炭消耗量占比为30%。目前各地开发区多侧重经济数据增长,过于注重企业的引进数量和引入的资金量大小,淡化了园区自身产业链的建设,导致开发区企业产业链布局不尽合理,存在产业链接障碍大、资源利用率底等问题。此外,部分开发区在引进相关补链项目时,常遭遇政策冲突或条件不足而被搁浅,导致一些能带来良性节能效益、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的补链项目不能落地,极大地影响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2.3技术支撑相对薄弱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是,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经济开发区内没有科研院所,缺乏高层次人才,且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难以吸引优秀技术人才。人才的流失以及技术服务机构的缺失,从而导致经济开发区技术成果缺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工业园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支撑就相对较薄弱,产生了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技术得不到普遍推广等问题。
3经济开发区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建议
3.1完善规划层级,建立低碳规划指标控制体系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产业区域布局与上下游关系,从产业耦合、循环经济、公共交通、生态环境等多层面出发,将各层面的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块中,对建筑环境、建筑节能、生态技术运用等提出的定量和定性的要求,由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并通过建筑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落实。这种分层次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低碳城市规划量化问题。
3.2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清洁生产是实现经开区生态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将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工艺中,减少污染物排放。经开区应严格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各项要求,制定园区清洁生产实施条例,并于区内企业签订清洁生产目标责任状,督促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经开区还应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园区现有的家具、食品、设备制造产业链,积极引进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和企业,寻求能利用园区副产品、废弃物的企业入驻,整体打造“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产业链,促进园区资源节约,能源梯级使用、废物回收利用。园区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等方式,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3.3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碳汇潜力
工业区绿化以防护绿地为主,具有防护、隔离、滞尘等作用,绿化形式以乔木为主、草坪为辅。方案布局时应充分利用空间,合理改善植物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绿地上的绿量,特别是化工企业,因生产装置安全距离要求,建构筑物之间距离较大,所以其绿化指标取值相对较高;绿化配置种类上宜选用可以降低噪音污染、阻挡粉尘、净化空气,且易生长、适应性强的植物。
3.4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进步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区内工业企业应增加科研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技术人员福利待遇,避免人才流失,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这样必定引发生态工业技术的创新。园区在鼓励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如环境无害化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加强生态工业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园区要尽快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孵化中心,通过自主研制、联合开发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研究,为园区工业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结语
经济开发区的生态规划和建设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但也属于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的一部分,在进行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同时,要与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相协调,体现整体性。生态规划与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根本是,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生态环境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理论系统及方法,在我国生态规划建设工作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琳,姚扬,张玥,等.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C].//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5:920-928.
[2] 金盛杨,刘景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7-10.
[3] 袁英学.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现状分析与建设研究[D].硕士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26-28.
(作者单位:金寨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生态规划;生态建设
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严峻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以说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为之重视的国际性问题,因为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和居住理念开始发生变化,由原来追求奢华、繁荣到现在追求宁静、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环境的影响,人们现在更倾向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样,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也是如此,企业也需要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来助力企业发展。在不少城市的经济开发区,聚集着众多的企业,但生态规划与建设工作却做得不够到位,无法实现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1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已进入低碳时代,“低碳”成为世界城市發展的重要关注对象。“低碳”最初是由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StateforTradeandIndustryUK,2003)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高的产出效率。现阶段的低碳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建设中的技术领域,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筑节能技术等,对于低碳规划特别是开发区的规划研究较少,而工业开发区又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单元,是目前城市建设、资源能源消耗、碳排放的主战场。开发区的低碳与否与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利用、交通模式、产业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密切相关,城市规划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碳锁定效应”,难以在后期建设中进行改造。因此,现阶段亟需加强开发区低碳建设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产业、生态环境等对应起来,为开发区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开发区建设的现状问题
2.1空间规划
根据目前的城市规划体系,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关注的大多是产业分区、功能配套,着重强调一类、二类、三类等居住、工业、仓储等用地类别的划分和布局,主要从地形地貌、交通等外部条件出发,在较大区域范围内按照用地适宜性的原则布局各类用地,缺乏对地块之间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耦合、联系等的考虑和指导。
2.2能源资源利用
能源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相关资料表明,我国能源消耗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1/5,其中煤炭消费占所有能源消费量的72%,而全球煤炭消耗量占比为30%。目前各地开发区多侧重经济数据增长,过于注重企业的引进数量和引入的资金量大小,淡化了园区自身产业链的建设,导致开发区企业产业链布局不尽合理,存在产业链接障碍大、资源利用率底等问题。此外,部分开发区在引进相关补链项目时,常遭遇政策冲突或条件不足而被搁浅,导致一些能带来良性节能效益、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的补链项目不能落地,极大地影响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2.3技术支撑相对薄弱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是,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对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有更高的要求。经济开发区内没有科研院所,缺乏高层次人才,且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难以吸引优秀技术人才。人才的流失以及技术服务机构的缺失,从而导致经济开发区技术成果缺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工业园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支撑就相对较薄弱,产生了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技术得不到普遍推广等问题。
3经济开发区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建议
3.1完善规划层级,建立低碳规划指标控制体系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产业区域布局与上下游关系,从产业耦合、循环经济、公共交通、生态环境等多层面出发,将各层面的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地块中,对建筑环境、建筑节能、生态技术运用等提出的定量和定性的要求,由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并通过建筑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落实。这种分层次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低碳城市规划量化问题。
3.2开展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清洁生产是实现经开区生态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将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工艺中,减少污染物排放。经开区应严格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各项要求,制定园区清洁生产实施条例,并于区内企业签订清洁生产目标责任状,督促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经开区还应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园区现有的家具、食品、设备制造产业链,积极引进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和企业,寻求能利用园区副产品、废弃物的企业入驻,整体打造“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产业链,促进园区资源节约,能源梯级使用、废物回收利用。园区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等方式,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3.3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碳汇潜力
工业区绿化以防护绿地为主,具有防护、隔离、滞尘等作用,绿化形式以乔木为主、草坪为辅。方案布局时应充分利用空间,合理改善植物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绿地上的绿量,特别是化工企业,因生产装置安全距离要求,建构筑物之间距离较大,所以其绿化指标取值相对较高;绿化配置种类上宜选用可以降低噪音污染、阻挡粉尘、净化空气,且易生长、适应性强的植物。
3.4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进步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区内工业企业应增加科研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技术人员福利待遇,避免人才流失,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这样必定引发生态工业技术的创新。园区在鼓励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如环境无害化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加强生态工业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园区要尽快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孵化中心,通过自主研制、联合开发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研究,为园区工业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结语
经济开发区的生态规划和建设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但也属于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的一部分,在进行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同时,要与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相协调,体现整体性。生态规划与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根本是,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生态环境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理论系统及方法,在我国生态规划建设工作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琳,姚扬,张玥,等.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C].//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5:920-928.
[2] 金盛杨,刘景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7-10.
[3] 袁英学.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现状分析与建设研究[D].硕士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26-28.
(作者单位:金寨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