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应用技能型高级人才。所以,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高职教学中工学模式下《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为汽车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但是,现实中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此门课程无法产生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特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以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改革,再把各部分内容情景化、任务化而建成了一门新的工学结合课程。
一、现状
首先,专科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低,而汽车机械基础内容涉及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难以掌握。最终,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其次,《汽车机械基础》教材资料比较陈旧,而教材上大量设计及力学计算类的复杂内容难度较高,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最后,教学中使用教具教学、安排实验操作环节较少,需多进行多媒体演示,使抽象的零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虽然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实训课程开设课时不够,教师的实际经验不足导致理实结合困难。
二、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指导思想,结合职业院校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在设计时,笔者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要合宜,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正确给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第二,教学设计要有效,教师要设计一个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教学程序,由浅入深的慢慢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计算题的计算公式要交代的清晰而准确,实例要生动而具体,应用方法的讲授要简单明了。
三、教学实施
1.循序渐进教学
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知识序化,即思考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学得有效的知识。由于,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知识前后联系不一定紧密,可能造成学生对于前后连贯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能在前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牢固。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以《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例,该类课程涉及较多的概念和公式。要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记忆规律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出概念与公式,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帮助学生捋顺思维。
笔者对课程知识序化如下:实际案例分析—概括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情况—分析失效情况—失效分析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分组讨论—各组讨论结果分析—教师总结与分析—师生互评—总结知识点。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利用案例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概念与理论的理解力。
2.案例辅助教学
众所周知,工学结合是一种适应高职的教育模式,利用工学结合引入课程教学环节,形成“校企一体、产学互动、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典型产品为导向,技能训练贯彻始终”的教学模式,它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拓展,又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案例教学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任务,然后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实施教学,在每一任务中设置学习情境。本课程借用该方法,选取学生身边现有的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简单、直观、明了地解决学习任务;教师精心选取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首先,选题要紧扣教学主旨;其次,要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感和吸引力;最后,还要有典型性,比如,对汽车连杆断裂失效的分析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
四、改进
首先,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上需要“双师型”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机械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对于使用的各种方法、汽车零件及其他设备的功能操作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但是,目前的师资力量还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在后期的教学中仍需要改进。
其次,加强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扭转理论课不够重视实训的倾向,从一体化的角度建设理论课,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提升教学质量,并结合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特点,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用教学软件、多媒体的方式,解决模型、教具不足的问题。
最后,教学做一体化,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探索多种途径的考试模式。
在高职教学中工学模式下《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为汽车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但是,现实中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此门课程无法产生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特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以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改革,再把各部分内容情景化、任务化而建成了一门新的工学结合课程。
一、现状
首先,专科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低,而汽车机械基础内容涉及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难以掌握。最终,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其次,《汽车机械基础》教材资料比较陈旧,而教材上大量设计及力学计算类的复杂内容难度较高,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最后,教学中使用教具教学、安排实验操作环节较少,需多进行多媒体演示,使抽象的零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虽然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实训课程开设课时不够,教师的实际经验不足导致理实结合困难。
二、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指导思想,结合职业院校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在设计时,笔者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要合宜,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要正确给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第二,教学设计要有效,教师要设计一个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教学程序,由浅入深的慢慢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计算题的计算公式要交代的清晰而准确,实例要生动而具体,应用方法的讲授要简单明了。
三、教学实施
1.循序渐进教学
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知识序化,即思考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学得有效的知识。由于,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知识前后联系不一定紧密,可能造成学生对于前后连贯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能在前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牢固。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以《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例,该类课程涉及较多的概念和公式。要掌握这些知识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记忆规律出发,由浅入深地引出概念与公式,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帮助学生捋顺思维。
笔者对课程知识序化如下:实际案例分析—概括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情况—分析失效情况—失效分析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分组讨论—各组讨论结果分析—教师总结与分析—师生互评—总结知识点。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利用案例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概念与理论的理解力。
2.案例辅助教学
众所周知,工学结合是一种适应高职的教育模式,利用工学结合引入课程教学环节,形成“校企一体、产学互动、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典型产品为导向,技能训练贯彻始终”的教学模式,它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拓展,又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案例教学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任务,然后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实施教学,在每一任务中设置学习情境。本课程借用该方法,选取学生身边现有的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简单、直观、明了地解决学习任务;教师精心选取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首先,选题要紧扣教学主旨;其次,要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感和吸引力;最后,还要有典型性,比如,对汽车连杆断裂失效的分析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
四、改进
首先,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上需要“双师型”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机械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对于使用的各种方法、汽车零件及其他设备的功能操作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但是,目前的师资力量还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在后期的教学中仍需要改进。
其次,加强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扭转理论课不够重视实训的倾向,从一体化的角度建设理论课,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提升教学质量,并结合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特点,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用教学软件、多媒体的方式,解决模型、教具不足的问题。
最后,教学做一体化,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建立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探索多种途径的考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