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首先感谢贵刊为本人搭建一个使我能够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平台。我愿意将个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贡献给大家分享,达到使新人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尽快走上科研管理及创新工作的快车道。
同时我也想将本人的一些看法和见解提出来供大家做靶子,让大家“横挑鼻子竖挑眼”,提高新人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总之,总结失败的教训比总结成功的经验更重要。通过这个平台,大家交流信息,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目的,共同提高决策水平。
今后本人要陆续介绍的内容有:《宏观决策的失误,靠微观很难纠偏——学习“十二五”规划的几点体会》、《国家资助科技项目的政策介绍——国家各部门支持科技项目的计划》、《人不自立天难助——如何搞好科技项目的创新》、《物质资源的开发是有限的,而智力资源的开发是无限的——科技工作对于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不唯上、不唯下、不唯书、只唯实——如何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我希望把这个平台变成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课堂,一个友谊交往的桥梁。
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可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最根本的是靠科学技术,最关键的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当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已经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以经济大省江苏为例,江苏制造业规模约占全球1.5%,但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高新制造业增加率为20%左右,远低于世界工业增加值40%的平均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仅占出口总额的10%左右;每万元GDP能耗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6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些差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更是科技创新水平上的差距。不管其制造业规模有多大,如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充其量只能称为制造大省而非制造强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并不会自动带来技术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说30多年来,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引进技术而不是依靠创造技术推动产业发展,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就要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发展赶超,就要全面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创新要注重产学研合作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胡主席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集中智力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对企业而言,企业自身创新发展需要将各种要素集聚到企业创新过程中来,高校、科研院所具有技术和智力上的资源,是最容易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群体。因此。企业要主动寻找利益切入点,紧紧抓住社会需求的热点,依靠和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优势,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横向联合,攻克和掌握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科技成果的研发质量和转化效率,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切实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创新要注重把握方向
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总是不断发生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产权管理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更加有效,技术贸易壁垒更加森严,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就等于灭亡。只有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才能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因此应当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多作为,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把握主攻方向,深入调查,从国内市场的近、中、长期需求出发,选择若干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领域,集中力量攻关,力争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从而带动企业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企业自主创新是全方位创新,既可以表现为技术、工艺、产品、结构等技术方面的创新,也可以表现为战略、商业模式、文化、制度、组织、营销等管理方面的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继承原有的优势,剔除缺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才能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具体到产品如何创新,首先,要理清思路,分析现有产品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市场切入点和技术关键点。其次。创新一定要落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产品创新分为组合创新型、改进创新型和全新创新型,其中大部分产品都是组合创新型和改进创新型。能够真正做到产品的技术原理有重大突破和显著变化的全新创新型产品是相当困难的。一般而言,好的创新产品有70%继承原有的,30%是创新的,过少的继承会因缺乏令人可信的数据或样品,从而让专家和用户认为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企业可以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产品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对现有产品做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如笔者到江苏无锡梅村镇考察,仅仅是一个镇2010的GDP就达350亿元,财政收入就达8.8亿元,这个镇所以能够成功,原因之一,就是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开发新产品。
企业要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和特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将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技术能力相结合,达到最佳匹配,以寻求风险收益的最佳结合点,研发出具有独占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核心材料、结构、工艺,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严格而论,创新不是目的,创新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拿到订单和合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自身价值的兑现。创新永远要借力于需求,取材于已知,开发任何产品都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根据,不能闭着眼睛捉麻雀、胡思乱想,更不能单凭自己的情有独钟,对某事物的喜欢而盲目开发,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创新要注重借助国家政策
为了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国家大力营造适 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举措,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政策合力。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落实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优先购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现有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衔接,进一步扩大惠及面,多途径改善科技企业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激励创造,扩大应用,帮助创新主体应对知识产权竞争挑战。国家还利用财税等手段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各种基金,增加基金的规模,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同时也包括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企业要及时跟踪、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助力。如,国家注重基础研究的理论创新,鼓励探索新的内涵,鼓励在工艺上、生产方式上具有创新意义和独占性的新技术、新产品,其核心技术应在理论、算法、数学模型、材料、配方、软件、密码设置、安全性等方面应具有区别并优先于传统理论的特点,这样的项目才可能得到支持,已达到能够推进企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的。
在材质创新上,要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如,复合材料以及电子信息材料、器件和系统工程材料口。通过材料创新,创造出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强度更高,性价比更优的材料。还应重视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可再生循环性、制备使用全过程的节能减排等特性,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更容易得到国家的支持。如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国家优先支持金属材料中的电子元件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交通工具轻量化用铝、镁、钛轻合金材料制品及深加工产品,特殊性能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高性能结构陶瓷,人工晶体。功能玻璃等;高分子材料中的高性能分子结构材料,新型橡胶材料,生态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中的介入治疗器具材料,骨科内植物,专用手术器械及材料等;精细化学品中的电子化学品,新型催化剂,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等。再如863计划中,国家重点支持燃料电池技术.高效修复剂,难容金属复杂零件部件精密成形技术。低成本锂电子电池隔膜关键技术研究、节能型复合铝导线制备关键技术,及高强度厚规格钢板等等。
从工艺创新上看,企业要在制造方法上,通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包括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如现代的飞机及汽车公司,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进行工艺创新,通过流水线作业,提高了效率,就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否则,在产品共性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相互竞争,该产品的利润肯定会大大减少,此时,企业间的竞争,就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主,对工艺创新的需求就会不断增强。同时,高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更需要工艺创新,使新产品真正的商业化、市场化。然而企业往往只重视产品创新,而容易忽视工艺创新,因为产品创新更直观地体现在显性的实物产品上,工艺创新则渗透于隐性的生产工艺和相关资料上。但从长远看,不仅工艺创新能够提高社会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工艺创新使生产制造过程更安全,资源利用更合理,尤其产品在报废之后,根据谁生产谁回收的原则,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应给予工艺创新足够的重视。
在管理创新上,结合“十二五”关于加强管理创新的规划,企业可进行管理思想理论、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突出以下重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产业化、节能减排与绿色管理、并购重组与一体化整合、核心能力提升与对标管理、员工素质提高与劳动关系管理、先进质量管理与国际知名品牌创建、流程优化与精益管理、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公司治理与集团管控、全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电子商务、社会责任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诚信建设与法律事务管理、跨国投资与贸易争端处理等。管理创新就是要把现有的资源整合得更合理,达到效益最大化,使人、财、物以及现有环境、文化等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运用新的体制机制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国内外企业的实践证明,没有管理创新的支撑和保障,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难获得持续成功。通过管理模式创新,解决主要的管理问题,以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新产品转化效率。
当今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问题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力较弱;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数量相对不足;创新的激励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十二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将进入攻坚阶段,应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能力;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投入结构;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扩大和深化科技对外合作。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2020年我国最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感谢贵刊为本人搭建一个使我能够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平台。我愿意将个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贡献给大家分享,达到使新人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尽快走上科研管理及创新工作的快车道。
同时我也想将本人的一些看法和见解提出来供大家做靶子,让大家“横挑鼻子竖挑眼”,提高新人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总之,总结失败的教训比总结成功的经验更重要。通过这个平台,大家交流信息,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目的,共同提高决策水平。
今后本人要陆续介绍的内容有:《宏观决策的失误,靠微观很难纠偏——学习“十二五”规划的几点体会》、《国家资助科技项目的政策介绍——国家各部门支持科技项目的计划》、《人不自立天难助——如何搞好科技项目的创新》、《物质资源的开发是有限的,而智力资源的开发是无限的——科技工作对于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不唯上、不唯下、不唯书、只唯实——如何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我希望把这个平台变成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课堂,一个友谊交往的桥梁。
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可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最根本的是靠科学技术,最关键的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当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已经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制约。以经济大省江苏为例,江苏制造业规模约占全球1.5%,但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高新制造业增加率为20%左右,远低于世界工业增加值40%的平均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仅占出口总额的10%左右;每万元GDP能耗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6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些差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更是科技创新水平上的差距。不管其制造业规模有多大,如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充其量只能称为制造大省而非制造强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引进技术并不会自动带来技术能力的生成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说30多年来,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引进技术而不是依靠创造技术推动产业发展,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就要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发展赶超,就要全面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创新要注重产学研合作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胡主席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集中智力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对企业而言,企业自身创新发展需要将各种要素集聚到企业创新过程中来,高校、科研院所具有技术和智力上的资源,是最容易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群体。因此。企业要主动寻找利益切入点,紧紧抓住社会需求的热点,依靠和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优势,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横向联合,攻克和掌握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科技成果的研发质量和转化效率,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切实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创新要注重把握方向
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总是不断发生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产权管理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更加有效,技术贸易壁垒更加森严,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就等于灭亡。只有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才能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因此应当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多作为,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把握主攻方向,深入调查,从国内市场的近、中、长期需求出发,选择若干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领域,集中力量攻关,力争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实现重点突破,从而带动企业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头活水。企业自主创新是全方位创新,既可以表现为技术、工艺、产品、结构等技术方面的创新,也可以表现为战略、商业模式、文化、制度、组织、营销等管理方面的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继承原有的优势,剔除缺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才能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具体到产品如何创新,首先,要理清思路,分析现有产品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市场切入点和技术关键点。其次。创新一定要落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产品创新分为组合创新型、改进创新型和全新创新型,其中大部分产品都是组合创新型和改进创新型。能够真正做到产品的技术原理有重大突破和显著变化的全新创新型产品是相当困难的。一般而言,好的创新产品有70%继承原有的,30%是创新的,过少的继承会因缺乏令人可信的数据或样品,从而让专家和用户认为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企业可以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明确产品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对现有产品做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如笔者到江苏无锡梅村镇考察,仅仅是一个镇2010的GDP就达350亿元,财政收入就达8.8亿元,这个镇所以能够成功,原因之一,就是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开发新产品。
企业要根据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和特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将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技术能力相结合,达到最佳匹配,以寻求风险收益的最佳结合点,研发出具有独占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核心材料、结构、工艺,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严格而论,创新不是目的,创新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拿到订单和合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自身价值的兑现。创新永远要借力于需求,取材于已知,开发任何产品都要有科学的理论为根据,不能闭着眼睛捉麻雀、胡思乱想,更不能单凭自己的情有独钟,对某事物的喜欢而盲目开发,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创新要注重借助国家政策
为了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国家大力营造适 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举措,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政策合力。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落实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优先购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现有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衔接,进一步扩大惠及面,多途径改善科技企业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激励创造,扩大应用,帮助创新主体应对知识产权竞争挑战。国家还利用财税等手段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各种基金,增加基金的规模,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同时也包括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企业要及时跟踪、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助力。如,国家注重基础研究的理论创新,鼓励探索新的内涵,鼓励在工艺上、生产方式上具有创新意义和独占性的新技术、新产品,其核心技术应在理论、算法、数学模型、材料、配方、软件、密码设置、安全性等方面应具有区别并优先于传统理论的特点,这样的项目才可能得到支持,已达到能够推进企业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的。
在材质创新上,要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如,复合材料以及电子信息材料、器件和系统工程材料口。通过材料创新,创造出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强度更高,性价比更优的材料。还应重视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可再生循环性、制备使用全过程的节能减排等特性,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更容易得到国家的支持。如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国家优先支持金属材料中的电子元件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交通工具轻量化用铝、镁、钛轻合金材料制品及深加工产品,特殊性能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高性能结构陶瓷,人工晶体。功能玻璃等;高分子材料中的高性能分子结构材料,新型橡胶材料,生态和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中的介入治疗器具材料,骨科内植物,专用手术器械及材料等;精细化学品中的电子化学品,新型催化剂,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等。再如863计划中,国家重点支持燃料电池技术.高效修复剂,难容金属复杂零件部件精密成形技术。低成本锂电子电池隔膜关键技术研究、节能型复合铝导线制备关键技术,及高强度厚规格钢板等等。
从工艺创新上看,企业要在制造方法上,通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包括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如现代的飞机及汽车公司,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进行工艺创新,通过流水线作业,提高了效率,就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否则,在产品共性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相互竞争,该产品的利润肯定会大大减少,此时,企业间的竞争,就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主,对工艺创新的需求就会不断增强。同时,高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更需要工艺创新,使新产品真正的商业化、市场化。然而企业往往只重视产品创新,而容易忽视工艺创新,因为产品创新更直观地体现在显性的实物产品上,工艺创新则渗透于隐性的生产工艺和相关资料上。但从长远看,不仅工艺创新能够提高社会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工艺创新使生产制造过程更安全,资源利用更合理,尤其产品在报废之后,根据谁生产谁回收的原则,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应给予工艺创新足够的重视。
在管理创新上,结合“十二五”关于加强管理创新的规划,企业可进行管理思想理论、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突出以下重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产业化、节能减排与绿色管理、并购重组与一体化整合、核心能力提升与对标管理、员工素质提高与劳动关系管理、先进质量管理与国际知名品牌创建、流程优化与精益管理、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公司治理与集团管控、全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电子商务、社会责任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诚信建设与法律事务管理、跨国投资与贸易争端处理等。管理创新就是要把现有的资源整合得更合理,达到效益最大化,使人、财、物以及现有环境、文化等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运用新的体制机制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国内外企业的实践证明,没有管理创新的支撑和保障,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难获得持续成功。通过管理模式创新,解决主要的管理问题,以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新产品转化效率。
当今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问题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力较弱;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数量相对不足;创新的激励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十二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将进入攻坚阶段,应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能力;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投入结构;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扩大和深化科技对外合作。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2020年我国最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