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za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应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每一门学科都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良好素质、健全人格的教育。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育人功能,强化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交流。
  地理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巧妙设计渗透方法,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影响。
  
  一、介绍我国地理学的历史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适时介绍我国在地理学上的杰出贡献。比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西晋时,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因为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一“制图六体”,而被英国近代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两人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同时,介绍一些中国重要的地理知识: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地球之巅”;新疆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154.31米等。这些真实典型的地理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而且也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地理学处处都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课时我们知道,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其周期是24小时,它制约着人们的起居作息。但其实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地球公转运动的演示,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并经过一系列的观察、想像后得出结论:绕日运动导致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于是出现昼夜长短不同;接收的热量也会产生变化,而形成四季。通过这些事例,强化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从现象引向本质,培养、启发学生认识到“自然界各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时,我通过列举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联系变化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另外,在“海水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中渗透着运动观教育;在“天体演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中渗透着发展观教育;等等。实际上,地理教材的每一章节都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点。适时找准切入点,自然妥帖地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素质。
  
  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如:“人口地理”中蕴含《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知识;“水资源”中蕴含《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的内容;“生物资源”与《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息息相关;“交通运输”与《铁路法》、《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紧密相连;等等。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地理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并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与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叠加,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的达成。
  当然,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极其广泛:比如利用野外实习,通过领略祖国辽阔的土地、壮丽的山川,使学生感受美的教育;通过了解环境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地理实验中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团队合作的教育;等等。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恰当把握时机,灵活运用德育教育的方法,那么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以及自身素质。但是,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锲而不舍地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另外,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也要注意策略,德育教育绝不能喧宾夺主,而要进行巧妙地渗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不断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注意渗透的可行性,强化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地渗透,耳濡目染地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就不难达到对学生的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企业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因素,本文对构建企业激励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两个层面详细介绍了构建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法和途径。
就目前的国情而言,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不仅仅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可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开展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工作,能够很好地完善高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需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思想困境和课程特点,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深入融合,解决高职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
一、何谓研究性教学模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更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境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在学生的“学”上,于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
对二倍体玫瑰香与加倍后形成的四倍体变异品系的5种器官,分别测定了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二倍体玫瑰香品种加倍形成四倍体后,雄蕊,雌蕊和成
<正>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写诗要用形象思维,要用比兴两法,要有诗味;说律诗要讲平仄。毛主席不仅在信里指出了这些关于诗、特别是旧体诗中律诗在艺术形式上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逐步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将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此阶段中,学校教育无疑是培养与完善学生健全人格和塑造良好心理素养的重要场所,课程学习是其主要途径,教师和学生则成为这一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深入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完成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任务、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一、有效感知历史的教学策略赵亚夫教授在《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指出:“历史是关于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的家常事,历史是学生传记的扩展,历史与学生个人密切相关。只有当学生们
基于CDIO教学模式,探讨了铁路行车调度作业创新实验教学。利用铁路行车组织实验教学平台结合CDIO教育模式构建了铁路行车调度作业创新实验教学过程,并通过过程性考核评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