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清题干,明确指向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个命题的板块。认真研究近年来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的命题思路,我们发现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命题特别注重答题的指向性,这种预设性和提示性的提问可以说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目的是在引导同学们答题的方向,做到有针对性地答题,可是“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到头来,弄巧成拙,导致此类题目的得分率极低。分析其原因所在,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固然没有错,关键在于同学们在复习时对于有关知识点缺少把握,在答题时审题不清,胡乱答题。下面笔者通过两道典型答题误区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审清题目,避开解题陷阱,掌握此类题型的解析规律,准确答题,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典 型 例 题
  例1(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
  第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例2(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
  第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错 答 列 举
  例1典型错答:
  (1) “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一句运用拟人描写了岷江的古老;“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李冰修建都江堰的艰难。
  (2) ①“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激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语势;②“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都江堰的古老沧桑感;③引用《史记·河渠书》记载,突出都江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 通过对都江堰修建过程和作用的记叙,歌颂了在历史上为人民造福的人。
  (4) 先写去参观都江堰看到的景物,再写都江堰的修建及其作用,最后歌颂了修建和保护都江堰的人。
  (5) 运用对比衬托、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的多种表现手法。
  例2典型错答:
  (1) ①写了邮差先生送信的故事;②写了一个老太太和他的口舌;③写一个小子和他开玩笑。
  (2) 表现小城的贫穷落后,百姓生活艰难和愚昧。
  (3) 本文以阳光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阳光的变化表现邮差先生的艰辛和心情的舒畅。
  (4) 有利于刻画邮差先生的形象,突出小城生活的特点。
  错因分析
  例1:
  (1) 看题不清,匆忙作答。题干提示“不以描写见长”,该同学只看到“描写”二字就匆匆作答,也许有心理紧张的因素,在考场上不能冷静看题。
  (2) 概念混淆,张冠李戴。将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混为一谈,对写作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清。
  (3) (4)答非所问,目中无题。题干问表达特色,这两位同学答为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
  (5) 只贴标签,不作分析。提干要求具体分析,该同学答题时只是贴标签,概念化,缺少具体内容。
  例2:
  (1) 审题不清,能力错位。题干问“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该同学答为哪些故事情节。
  (2)(3) 答非所问,目中无题。这两位同学答为文章主旨和线索的作用,与提干要求毫不相干。
  (4) 要点遗漏,表述不全。未能概括出邮差先生怎样的形象和小城怎样的特点,遗漏了对文本风格的阐述。
  正确答案
  例1: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例2:
  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例题分析
  例1当年全省均分只有027分,得分率为45%,实在低得令人寒心,都是由于审题不清,导致失分严重。命题者已提示“不以描写见长”,描写属于表达方式,意思就是暗示同学们要从与“描写”同一维度的表达方式角度答题,常见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题干已排除“描写”,而赏读全文,记叙性的文字很少,没有说明,那必然是“议论抒情相结合”了。另,本文是以都江堰为写作对象的文化散文,其目的是讽喻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实写都江堰的修建,主旨是挖掘其精神文化内涵,在表达技巧上运用了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手段,应掌握类文化散文这些常用表达手段。
  例2全省均分为179分,得分率298%,也属于低分。此题命题者提示本文没有太强的故事情节,叙述舒缓,对表达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审读题干,首先明确答题的指向——小说的内容;其次,调动头脑中的知识架构,考虑小说的内容包含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等;最后思考人物具有怎样的特征,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同学们如果能从这些角度思考答题,也就减少了失分的风险。矫 正 方 案
  一、 精思题干信息,明确答题角度。
  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审题,就是要精细思考题干相关信息,把握题目要求,准确划定答题的有效阅读范围,选准答题的切入点。因为,题干本身往往就提示了阅读区间、解题思路和答题角度,所以必须认真阅读题目,确定好思考角度。同学们头脑中一定要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如例1,题目问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并要求具体说明,也就是在指出特色后,还要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和阐释。大多数同学审题不仔细,忽略了题目中“不以描写见长”这一提示,因而也就不能明确题目的答题角度,不知道与“描写”并行的是“抒情”和“议论”,也就更不知道“抒情”的下面还有分支,如“托物言志”等,最后只能是凭着感觉做题,焉能不“离题万里”?
  二、 整合归纳要点,规范答题训练。
  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材料多为散文、小说,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依据题干要求,进行适当归纳并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如例1答案中的“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喻今”等概念性的词语,就必须要从文本的特色中概括出来,并能做到分点答题,将答案清清楚楚地呈现在阅卷者面前,借此给阅卷者留下良好的第一感官印象。
  三、 建构知识体系,掌握答题技巧。
  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考查主要为五类:含义题、概括题、作用题、赏析题和探究题,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分析重要语句的含意、分析作品的结构、欣赏作品的形象和表达特色、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取向和作品的深刻意蕴。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对语文的知识点有完整的架构体系,如句子、段落在文始、文中、文末的各自作用,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重要的记叙顺序:倒叙、插叙及其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以及主要文体的要素。对于这些知识体系,考生都必须了然于心,方能灵活运用,准确答题。
  (作者:吴剑如,南通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一、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 韩 文 杜 诗 无 一 字 没 来 历 不 知 此 二 人 之 所 以 独 绝 千 古 者 转 妙 在 没 来 历 元 微 之 称 少 陵 云 怜 渠 直 道 当 时 事 不 着 心 源 傍 古 人 昌 黎 云:“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今就二人所用之典,证二人生平所读之书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都市里的外乡人  周国平  我出生在都市,并且在都市里度过了迄今为止的大部分岁月。可是,我常常觉得,我只是都市里的一个外乡人。我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基本上是坐在家里读书和写作,每周去一趟单位,偶尔到朋友家里串一串门,或者和朋友们去郊外玩一玩。在偌大都市中,我最熟悉的仅是住宅附近的一两家普通商店,那已经足以应付我的基本生活需要了。其余的广大区域,尤其是使都市
期刊
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我们学语文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使我们“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呢?经验告诉我们:知识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能力需一步一步地练就,情感靠日复一日地培育。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要经历吸收内化养成与实践练习提高的过程,在阅读感悟中吸收内化,在语言交际中实践练习。  语文素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领跑信息化建设的科技明星  ——记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单懿  今年4月初,全军首个军用“软件园”落户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吸引了部队官兵的眼球,引发了广大“军迷”热议。  担负“软件园”筹划、设计、组织和管理工作重任的,就是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单懿。  双管齐下畅通“信息血脉”  军队信息化网络就是作战指挥的
期刊
1. 平民艺术家赵丽蓉  著名喜剧演员赵丽蓉因肺癌辞世,引起中国百姓的无限惋惜。追悼会那天,竟有近两万多不知名者赶到现场,为这位平民艺术家送行。  赵丽蓉在1989年春节晚会,以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而名扬天下。其实,她早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演员,她与评剧明星新凤霞合作的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无疑已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后来,赵丽蓉连续几年参加春节晚会,不顾六七十岁的高龄,也从不摆大腕的架子。
期刊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11页“本期作文”。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你如何立意?  你如何构思?  你如何选材?  你会选择哪种文体?  写作指导  一、 “平凡之美”审题  平凡之美,审题时要紧紧扣住关键词“平凡”和“美”。首先“平凡”不是简单、简约,更不是平庸,那是一种比伟大更值得尊敬的品格,写作时不能混淆概念。而“美”则是中心词,写作时一定要突出什么是“平凡之美”,“美”在何处。如此便
期刊
狄仁杰:“莫言?就是那个领诺贝尔奖发言词是‘My name is shut up’的那个?”  元芳:“这只是传说啊,大人,连莫言都不知道你可就out了哦。”  狄仁杰:“神马?莫言究竟是何方神圣?”  元芳:“禀告大人,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06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2007年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名,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
期刊
【延伸训练一】  请以“足下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请写出你是如何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  提示这是一个偏正型的短语,在审题过程中,不仅要留意“风景”,更要关注“足下”。  “风景”可以是所见的自然风光;可以是事发现场;可以是打动人心的刹那细节;可以是社会的风气、形势……而“足下”,可以理解为脚下;亦可理解为眼前,正
期刊
推荐人语  文学即人学,语文最人文。语文特别强调对同学们情感的陶冶,对同学们审美情趣的培养。而美在哪里?美在发现,美在生活。生活中,有“大漠孤烟直”的壮美,有“执手相看泪眼”的凄美;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之美,有“采菊东篱下”的恬淡之美;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爱之美……生活中的“大”美总是被人们关注,然而生活中更多的是那些平凡的美,只要我们有一颗仁心,有一双慧眼,我们就能发现它们无处不在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下的花  孙曙  ①河岸上偶尔还可见一枝细伶仃的苇,枝头小团的苇花是枯灰的,但深邃朗蓝的天下面,迎面而来的已是春了。明媚起来的阳光和温情起来的风中,有布谷飘忽的啾鸣,有燕子轻捷的身影,温润起来如处女之腹的泥土上,麦苗和草都肥美起来。  ②便也有了花,乡下的花翩翩而来了。  ③正月末,农妇的篮中郁绿的青菜便挺出几簇淡绿的花序,一朵半朵的黄花北风淡雪中颤颤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