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教学,综合性强,知识量大,很多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学习难度大。信息技术与知识内容相结合,可以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应用
正文: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知识内容多、范围广:从江河湖海到山川平原,从地表形态到大洋环流,从各国政治经济到各地风土人情,上至天体运动,下至地球内部构造等。涉及领域广,不仅有地理知识,还要用到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综合能力要求高,很多内容枯燥无味且抽象难懂。尤其是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的自然地理知识,涉及天文、气候等知识难点,学生刚进入高中,数理化生知识贮备不足,学习起来倍感困难,严重打击学习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学习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相结合,能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的地理教学信息,使学生得到传统地理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地球运动部分内容,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抽象深奥。学生年龄小,又没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差,无法理解在宇宙中、太阳系中天体到底是怎样运动的,感到枯燥无味,越学越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flash制作把地球运动情况用动画模拟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随着地球的旋转,地轴及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的出现,太阳在中心位置放射出光芒,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闪现等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动态的画面上。伴随着老师的讲解,他们明白了什么是自传、什么是公转、银河系和太阳系是什么样的、昼和夜为什么会交替出现…… 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学容量和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若两者同时使用,就能够接受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
地理学科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学生不可能一一亲身体验,单凭教师讲解教材和地图册,学生会觉得这些离自己很遥远,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处理在一起,有利于教师进行视、听、触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克服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同一地理教学模式的弊端,弥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的不足,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学习、记忆,也可以增大教学容量,从而取得传统地理教学手段无法取得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各种知识融入其中,增大知识容量,化抽象为具体。如在学到山地的形成时,我把各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图片分类展示,让他们有这些名山大川的直观印象,再用动画模拟褶皱、断层山及火山的形成过程,配以适当的声音增强效果,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也教的轻松,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相结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山地形成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多个动画,把 “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等都变成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先把画面作成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象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抵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印象深刻,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地理学科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学习 “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学生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学生不仅注意听、看、还要动手,可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在讲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情感
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指出,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和评价,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将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如在讲我国自然资源时,教师可用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口基数大,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情况现状,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观念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然而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并不容易。 (上接第235页) 首先教师要多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很多信息技术知识,如Flash,powerpoint、excel、word等的制作使用。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其次还要备好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信息技术必须和课堂教学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功效。通过校外培训及特级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教有所长教师的研究课,都可以通过实况录音、录像,分析、评价、综合,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教基[2000]35
[2]秦力.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02.6.号
[3]《关于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苗逢春博士2003年12月在江苏无锡的讲稿
[4]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地理之我见.教育研究,2000.5.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应用
正文: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知识内容多、范围广:从江河湖海到山川平原,从地表形态到大洋环流,从各国政治经济到各地风土人情,上至天体运动,下至地球内部构造等。涉及领域广,不仅有地理知识,还要用到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综合能力要求高,很多内容枯燥无味且抽象难懂。尤其是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的自然地理知识,涉及天文、气候等知识难点,学生刚进入高中,数理化生知识贮备不足,学习起来倍感困难,严重打击学习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学习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相结合,能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的地理教学信息,使学生得到传统地理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地球运动部分内容,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抽象深奥。学生年龄小,又没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差,无法理解在宇宙中、太阳系中天体到底是怎样运动的,感到枯燥无味,越学越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flash制作把地球运动情况用动画模拟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随着地球的旋转,地轴及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的出现,太阳在中心位置放射出光芒,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闪现等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动态的画面上。伴随着老师的讲解,他们明白了什么是自传、什么是公转、银河系和太阳系是什么样的、昼和夜为什么会交替出现…… 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学容量和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若两者同时使用,就能够接受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
地理学科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学生不可能一一亲身体验,单凭教师讲解教材和地图册,学生会觉得这些离自己很遥远,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处理在一起,有利于教师进行视、听、触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克服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同一地理教学模式的弊端,弥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的不足,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学习、记忆,也可以增大教学容量,从而取得传统地理教学手段无法取得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各种知识融入其中,增大知识容量,化抽象为具体。如在学到山地的形成时,我把各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图片分类展示,让他们有这些名山大川的直观印象,再用动画模拟褶皱、断层山及火山的形成过程,配以适当的声音增强效果,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也教的轻松,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相结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山地形成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多个动画,把 “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等都变成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先把画面作成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象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抵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印象深刻,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地理学科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学习 “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学生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学生不仅注意听、看、还要动手,可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在讲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情感
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指出,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和评价,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将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如在讲我国自然资源时,教师可用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口基数大,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情况现状,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观念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然而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并不容易。 (上接第235页) 首先教师要多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很多信息技术知识,如Flash,powerpoint、excel、word等的制作使用。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其次还要备好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信息技术必须和课堂教学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功效。通过校外培训及特级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教有所长教师的研究课,都可以通过实况录音、录像,分析、评价、综合,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教基[2000]35
[2]秦力.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02.6.号
[3]《关于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苗逢春博士2003年12月在江苏无锡的讲稿
[4]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地理之我见.教育研究,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