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hotoshop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丰富,工具繁多,其中对图像和设计广告是一门实践性很高的课程。可以说这门课时非常有意思,“好上”又“不好上”。面对学生审美观及操作能力的参差不齐,第一节课很重要,如何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经过五年的Photoshop教学,我有了一点自己的理解,从教学内容设计到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教学内容的改进:源于教材但不依赖教材
1.上好第一课
我认为Photoshop的第一节课很重要,这是一个让学生了解Photoshop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很浓的兴趣对这门课程进行探索和学习。所以我的第一节课不是给学生讲软件,也是不讲理论知识,而是带学生观看一些通过Photoshop制作的优秀作品,其中包含国外大师级的设计图片和广告,也有国内优秀的海报欣赏,当然更重要的是欣赏他们学哥学姐留下的作品,通过对学长留下的作品进行欣赏,可以让他们对Photoshop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欣赏精美的海报,也可以欣赏网上恶搞的图片,通过种种不同图片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欣赏的同时,我穿插讲解Photoshop软件中的基本界面及工具使用,并给予10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小试牛刀”地修改一些图片,在尝试的过程中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2.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实例
学生普遍对自己身边的事特别有兴趣,也就是吸引力,其中兴趣特别重要,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如在学习“滤镜”这一章时,出现了很多命令,抽出、液化、风格化、纹理、渲染、杂色等,很没意思。针对这一章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给“宝宝百日照的制作10种不同边框纹理”的任务,就是利用不同的滤镜效果来改变照片的外边框形状。学生学会之后,可以自己给自己或亲人修改照片的边框,使照片独一无二,也显得照片更符合现代潮流。这个时候学生就非常感兴趣,作业完成得很好,这就是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尊重常规但不依赖常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相互辅助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与其自己在哪里想如何上好课,如何让学生好好上课,不如听听学生的感受,多看看学生的实际操作,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我的课上我最常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法和实例教学法。下面我就来简单谈谈在课上怎么使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
1.任务驱动法
简单来说,任务驱动法就是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欣赏一组完整的效果图,也就是这节课所需要提交的作业,观察作业来学习这节课的任务,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吸引力。比如:展示“移花接木”的效果图,就是讲不同的物体通过Photoshop操作使他们存在同一画面,拼接效果就需要Photoshop软件中的3大工具——套索、移动、蒙版等工具。这个时候学生都会被搞笑的图片所吸引,这就增加了上课的趣味性。我给学生的作业一般都是相同任务多样性的展示,这就需要学生对不同工具进行尝试,但是也要保证任务的吸引力,只有学生有兴趣的任务,他们才可能认真、独立地完成。
2.实例教学法
教学目的的完成取决于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而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莫过于借助大量实例训练来教学。一个实例教程的完全掌握,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学会里面用到的的各种工具,还能全面了解各种工具叠加所产生的综合性效果,同时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三得”。比如:在教学生“图层”功能的时候,刚开始接触Photoshop的学生都很难透彻地了解图层的功能,总是分不清图层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通俗易懂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如我们自己的教学楼是5层,我们班在第三层,请问楼上是哪几个楼层,反之楼下是哪几个楼层。一般学生都可以准确地说出楼层,这个时候只需要让他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从云端往下看,看见的第一个楼层是哪个楼层,当然都会说是第五楼层,这个时候学生就能理解图层的含义了。软件当中的图层是从上往下看,在最上面的图层也就是最先看见的图层,根据不同的图层,学生还可以自己重命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图层的概念了。最后,教师再提一个案例,每个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案例,其中可以自己找素材,然后将自己的素材放在不同的图层,再将每个图层进行修改。这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了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Photoshop是一款非常强大的软件,精通它是非常不容易的,熟悉Photoshop的各种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只是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缩影,它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但有一点我个人是比较赞同的,要想学好Photoshop必须多看多做多想,遵守三多原则,活学活用,才是成功之道。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摆正心态,端正态度,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自己。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才能给Photoshop教学带来生机,注入新的活力。
一、教学内容的改进:源于教材但不依赖教材
1.上好第一课
我认为Photoshop的第一节课很重要,这是一个让学生了解Photoshop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很浓的兴趣对这门课程进行探索和学习。所以我的第一节课不是给学生讲软件,也是不讲理论知识,而是带学生观看一些通过Photoshop制作的优秀作品,其中包含国外大师级的设计图片和广告,也有国内优秀的海报欣赏,当然更重要的是欣赏他们学哥学姐留下的作品,通过对学长留下的作品进行欣赏,可以让他们对Photoshop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欣赏精美的海报,也可以欣赏网上恶搞的图片,通过种种不同图片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欣赏的同时,我穿插讲解Photoshop软件中的基本界面及工具使用,并给予10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小试牛刀”地修改一些图片,在尝试的过程中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2.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实例
学生普遍对自己身边的事特别有兴趣,也就是吸引力,其中兴趣特别重要,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如在学习“滤镜”这一章时,出现了很多命令,抽出、液化、风格化、纹理、渲染、杂色等,很没意思。针对这一章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给“宝宝百日照的制作10种不同边框纹理”的任务,就是利用不同的滤镜效果来改变照片的外边框形状。学生学会之后,可以自己给自己或亲人修改照片的边框,使照片独一无二,也显得照片更符合现代潮流。这个时候学生就非常感兴趣,作业完成得很好,这就是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尊重常规但不依赖常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相互辅助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与其自己在哪里想如何上好课,如何让学生好好上课,不如听听学生的感受,多看看学生的实际操作,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我的课上我最常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法和实例教学法。下面我就来简单谈谈在课上怎么使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
1.任务驱动法
简单来说,任务驱动法就是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欣赏一组完整的效果图,也就是这节课所需要提交的作业,观察作业来学习这节课的任务,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吸引力。比如:展示“移花接木”的效果图,就是讲不同的物体通过Photoshop操作使他们存在同一画面,拼接效果就需要Photoshop软件中的3大工具——套索、移动、蒙版等工具。这个时候学生都会被搞笑的图片所吸引,这就增加了上课的趣味性。我给学生的作业一般都是相同任务多样性的展示,这就需要学生对不同工具进行尝试,但是也要保证任务的吸引力,只有学生有兴趣的任务,他们才可能认真、独立地完成。
2.实例教学法
教学目的的完成取决于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而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莫过于借助大量实例训练来教学。一个实例教程的完全掌握,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学会里面用到的的各种工具,还能全面了解各种工具叠加所产生的综合性效果,同时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三得”。比如:在教学生“图层”功能的时候,刚开始接触Photoshop的学生都很难透彻地了解图层的功能,总是分不清图层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通俗易懂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如我们自己的教学楼是5层,我们班在第三层,请问楼上是哪几个楼层,反之楼下是哪几个楼层。一般学生都可以准确地说出楼层,这个时候只需要让他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从云端往下看,看见的第一个楼层是哪个楼层,当然都会说是第五楼层,这个时候学生就能理解图层的含义了。软件当中的图层是从上往下看,在最上面的图层也就是最先看见的图层,根据不同的图层,学生还可以自己重命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图层的概念了。最后,教师再提一个案例,每个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案例,其中可以自己找素材,然后将自己的素材放在不同的图层,再将每个图层进行修改。这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了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Photoshop是一款非常强大的软件,精通它是非常不容易的,熟悉Photoshop的各种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只是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缩影,它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教师,但有一点我个人是比较赞同的,要想学好Photoshop必须多看多做多想,遵守三多原则,活学活用,才是成功之道。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摆正心态,端正态度,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自己。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才能给Photoshop教学带来生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