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pGEX-Sj14-3-3疫苗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动态观察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Bb)pGEX-Sj14-3-3疫苗对BALB/c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分为2组,每组48只,用重组Bb(pGEX-Sj14-3-3)疫苗分别经口服灌胃和鼻腔黏膜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18、20和22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并分离脾细胞,两种免疫途径均分别用或不用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结果 未刺激时,口服灌胃(PO)组和鼻腔黏膜(IN)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在免疫后2~4周(PO组:0.069±0.005、0.076±0.010;IN组:0.037±0.002、0.075±0.002)显著升高,在免疫后4周达峰值(P均<0.05);ConA刺激时,两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在免疫后2~6周(PO组:0.089±0.006、0.098±0.010、0.060±0.007; IN组:0.054±0.001、0.093±0.003、0.058±0.012)升高,在4周达峰值(P均< 0.05);每组ConA刺激时脾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原液组(P均<0.05).结论 重组Bb (pGEX-Sj14-3-3)疫苗口服及鼻腔黏膜免疫小鼠可抑制脾细胞发生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 病原学诊断与分析贵州省1例布鲁杆菌病疑似病例血液中的菌株,为贵州省首例人间布鲁杆菌病的确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布鲁杆菌属特异性表面蛋白基因PCR(BCSP31-PCR)和布鲁杆菌特异性PCR (AMOS-PCR)法]对从布鲁杆菌病疑似患者血液分离的可疑布鲁杆菌进行鉴定.结果 来自布鲁杆菌疑似患者血液的可疑菌株经传统方法鉴定为羊种生物3型布鲁杆菌;经BCSP31-
目的 通过对恩施自治州(恩施州)居民和生产企业盐碘含量的调查,研究盐碘含量20 mg/kg±30%是否是恩施州普通人群适宜的盐碘含量.方法 2011年,在恩施州的8个市(县)分别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9个乡镇(中位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再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抽取4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抽取8户居民,采集家中盐样.对盐业生产企业湖北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恩施分公司分装的碘盐进行分时间、分批采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砷暴露大鼠唾液中含砷量变化及其与血砷、尿砷间的关系.方法 将32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及低(0.2 mg/kg)、中(2.0 mg/kg)、高(20.0mg/kg)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法,隔日1次,连续2周后收集唾液、血液、尿液及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应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AFS-230)检测血砷、尿砷,应用电感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