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16—01
我院从2010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老年颅脑损伤病人106例,在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注意伤前慢性疾病的护理和伤后并发症的观察,对改善疗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護理体会
1.1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是颅内高压,并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开始时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病情稳定之后可适当减少测量次数。
1.2意识状态 根据病情采用相同种类,相同程度的语言或痛刺激,记录时应作动态分析,判断意识状态是好转或恶化。如病人从清醒转为烦躁或表情淡漠,或突然出现尿床,或躁动伤员突然安静、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立即汇报医生,及时作出判断与处理。如昏迷病人出现吞咽,咳嗽等反射表明病情有好转。
1.3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一高二慢”高颅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
1.4神经系统病征 瞳孔变化对颅脑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意识障碍加重,瞳孔由正圆变为椭圆形是颞叶脑疝临近的信号,一旦发生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则属病情晚期,因为脑代谢容积耗尽加之代偿能力低,救治极为困难。因此,在脑疝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先兆症状,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的关键。
1.5动态监测颅内压,能及时发现迟发性血肿和术后复发血肿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2防止颅内压升高的护理
2.1体位:病人头部抬高30℃,无论采取何种卧位,都不能病人颈部屈曲或胸部受压。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以改善脑缺氧。病人入院后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舌根后坠者可安放口咽通气道,并予充分给氧。对意识不清或咳痰困难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术,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利于纠正脑缺氧和减轻脑水肿。
2.3在颅脑损伤早期应尽量减少翻身、吸痰等常规的护理措施。
3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1预防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老年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管理是防止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必须做到:(1)经常肺部听诊。(2)注意气道的湿化与温化。(3)吸痰前予以翻身、拍背,每次吸痰前后应提高氧浓度。(4)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
3.2预防应激性溃疡
3.3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将体温控制在32-34℃(肛温),维持3-5天。使用冰袋或冰帽时用软毛巾或皮肤隔开,每半小时移动一次,仔细观察放置冰袋处皮肤及肢体末端血运情况,经常按摩受压处皮肤,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发生冻伤或压疮。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病情变化,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观察降温效果。同时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以防止肺部感染。
3.4重视血钠、血糖的监测 颅脑外伤后出现的高钠血症主要与使用高渗性脱水剂或病变累及下丘脑引起ACTH的异常分泌有关,应停用脱水剂、利尿剂,并输入低渗盐水等治疗,多数有效。高钠血症患者并存高血糖现象较多,且可并发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性昏迷,液体忌用10%葡萄糖液体,采用平衡液、生理盐水等,补液时应在24小时内平衡输入,防止引起电解质紊乱。
3.5重视伤前慢性疾病的观察和护理 如高血压患者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可加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因此,病人入院后须详细询问病史,并注意伤前慢性疾病的症状观察。
3.6重视合并损伤的观察和护理 本组合并伤发生率为24.8%, 如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所致的呼吸困难,休克常被颅脑损伤的症状所掩盖,常常漏诊或误诊。因此,入院后除详细询问病史及受伤机制外,还须仔细进行全身体格检查,以防遗漏合并伤。
我院从2010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老年颅脑损伤病人106例,在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注意伤前慢性疾病的护理和伤后并发症的观察,对改善疗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護理体会
1.1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是颅内高压,并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开始时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病情稳定之后可适当减少测量次数。
1.2意识状态 根据病情采用相同种类,相同程度的语言或痛刺激,记录时应作动态分析,判断意识状态是好转或恶化。如病人从清醒转为烦躁或表情淡漠,或突然出现尿床,或躁动伤员突然安静、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立即汇报医生,及时作出判断与处理。如昏迷病人出现吞咽,咳嗽等反射表明病情有好转。
1.3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一高二慢”高颅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
1.4神经系统病征 瞳孔变化对颅脑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意识障碍加重,瞳孔由正圆变为椭圆形是颞叶脑疝临近的信号,一旦发生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则属病情晚期,因为脑代谢容积耗尽加之代偿能力低,救治极为困难。因此,在脑疝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先兆症状,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的关键。
1.5动态监测颅内压,能及时发现迟发性血肿和术后复发血肿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2防止颅内压升高的护理
2.1体位:病人头部抬高30℃,无论采取何种卧位,都不能病人颈部屈曲或胸部受压。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以改善脑缺氧。病人入院后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舌根后坠者可安放口咽通气道,并予充分给氧。对意识不清或咳痰困难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术,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利于纠正脑缺氧和减轻脑水肿。
2.3在颅脑损伤早期应尽量减少翻身、吸痰等常规的护理措施。
3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1预防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老年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管理是防止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必须做到:(1)经常肺部听诊。(2)注意气道的湿化与温化。(3)吸痰前予以翻身、拍背,每次吸痰前后应提高氧浓度。(4)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
3.2预防应激性溃疡
3.3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将体温控制在32-34℃(肛温),维持3-5天。使用冰袋或冰帽时用软毛巾或皮肤隔开,每半小时移动一次,仔细观察放置冰袋处皮肤及肢体末端血运情况,经常按摩受压处皮肤,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发生冻伤或压疮。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病情变化,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观察降温效果。同时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入,以防止肺部感染。
3.4重视血钠、血糖的监测 颅脑外伤后出现的高钠血症主要与使用高渗性脱水剂或病变累及下丘脑引起ACTH的异常分泌有关,应停用脱水剂、利尿剂,并输入低渗盐水等治疗,多数有效。高钠血症患者并存高血糖现象较多,且可并发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性昏迷,液体忌用10%葡萄糖液体,采用平衡液、生理盐水等,补液时应在24小时内平衡输入,防止引起电解质紊乱。
3.5重视伤前慢性疾病的观察和护理 如高血压患者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可加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因此,病人入院后须详细询问病史,并注意伤前慢性疾病的症状观察。
3.6重视合并损伤的观察和护理 本组合并伤发生率为24.8%, 如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所致的呼吸困难,休克常被颅脑损伤的症状所掩盖,常常漏诊或误诊。因此,入院后除详细询问病史及受伤机制外,还须仔细进行全身体格检查,以防遗漏合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