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发展速度、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制度反腐中的人工操控方式将被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所取代;精英的主导地位将被越来越多的草根主导地位所取代;代议制参与将被越来越多的直接式参与所取代,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建设将逐步趋向现代化、社会化和民主化。
1.制度反腐现代化
爆炸式发展的信息技术,使互联网不断地创造史无前例的巅峰状态,将为制度反腐建设现代化提供多种可能性。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在一定条件下将转化为内容更系统、性能更优良的多样化制度反腐应用系统,使制度反腐操作更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性。各种制度反腐应用系统是在逻辑电路、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等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建立起来的,遵守数字信息技术规律,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具有严密的程序规制,任何特权难以对其实施操纵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冲击与干扰,使一些企图凌驾于制度之上的腐败行为难以介入。二是高效性。在互联网空间,信息交流与沟通“零距离”,信息访问与订购“零时间”,可以超越地理位置和时间间隔的局限性,不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全方位地为公众提供相关服务,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的效率与效益显著提升,更富有绩效性。同时,大量的信息技术通过整合性开发与应用,将使制度反腐中的分散性应用得到有机集成,复杂操作得到简化处理,使制度反腐应用系统功能更具有便捷性和实用性。三是创新性。由于信息技术持续向制度反腐领域的深度扩散,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体系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不断得到改进与革新,从而不断产生出新效能。此外,随着大量新兴的信息技术不断被制度反腐选择吸收和采纳应用,将为解决一些制度反腐难题提供攻关性服务,为填充一些制度反腐操作空白提供补缺性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反腐将形成许多新思维、新观点、新原理和新规律,从而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建设不断向现代化演进。
2.制度反腐社会化
通用性急剧攀升的信息技术,使互联网不断地引发前所未有的眼球效应,将为制度反腐社会化发展塑造未来图景。尽管我国非政府组织并不发达,其参与制度反腐的力量还很微弱,但是,随着诸多普适性信息技术逐步转换成多种制度反腐应用系统,以及虚拟多种网络反腐公共空间,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由舆论反映、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等多种方式凝聚而成的民间反腐力量,已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的社会化发展态势渐见明朗。主要表现在:一是反腐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在互联网空间搭建的多种简单易行、方便快捷、免交费用的公共平台,不仅吸引了数以亿计公众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民间反腐力量,由此聚集众多反腐参与共同体,汇集丰富的反腐智慧资源和潜能,使来自四面八方声讨腐败的信息在相互碰撞中产生共鸣,形成轰动性的网络反腐舆论倒逼现实反腐的情形。曾经轰动全国的“公款出国游”、“公款吸高档烟”、“最牛局长事件”等诸多网络曝光事件,彰显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互联网反腐威力,发展壮大了由网络监督、网络舆论、网络正义衍生的社会反腐力量。二是远离打击报复的网络参与激情高昂。互联网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公众能够以虚拟身份参与制度反腐活动,使得来自现实的多种打击报复变得困难重重,使得揭露腐败真相的公众可远离被威胁、迫害的险境,极大地减少了后顾之忧。正因为如此,网络反腐方兴未艾、声浪迭起。尽管这种“隐身”问题多受诟病,但当下实名制参与网络反腐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匿名参与网络反腐在今后一定历史时期内还难以被取代。三是政府主导与网络参与交互式合作。在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社会力量不断高涨的同时,网络纪检、网络监察、网络司法等官方网站也开始介入网络反腐大潮,为公众参与网络举报、网络诉求等提供了直接互动的多种快速通道,一张以政府为重心、公众广泛参与为骨干的“天网”,俨然正在形成并逐渐被放大。
3.制度反腐民主化
影响力震撼全球的互联网在信息交流上空前的开放性、互动性所带来的自由与平等感,使其与人类的民主化理想产生了天然的联系。由此产生的民主,被许多学者视为初级民主或底线民主。这种底线式的民主虽然离理想的民主有些遥远,但却保证了民主政体在一个安全轨道上行驶,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的民主化愿景依稀可见。主要表现在:一是平等性。互联网的离散性、无中心特性,为公众平等参与制度反腐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因特网中,完全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没有人知晓你的种族和性别。这种肤色盲和性别盲,对很多人具有积极意义。无论在现实中身份如何、地位高低、经济贫富,都可以自由地发布、传播、下载揭露腐败的信息,都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对腐败问题的看法、参与反腐的讨论,也可以方便地对政府领导工作提出各种意见、建议或要求,并得到及时回应。在虚拟世界中,身份、地位歧视基本消失,公众在平等参与制度反腐中将会越来越多地找到主人翁的感觉。二是自主性。在互联网空间广泛流行的博客、日志、BBS社区讨论中,每个公众都可以自行设置反腐倡廉主题,成为反腐倡廉的发动者,也可以自愿加入任何相关讨论,成为反腐倡廉的支持者。在这种自助式参与中,每个公众都可以从中获得掌握反腐自主权的体验。三是直接性。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的最大优势,是从技术上打破了现实制度反腐开放性的困境,营建了众多超越时空界限的公共平台,使得来自公众的网络检举、网络监督等不需要中介,就可以向专门机构直接投诉;使得来自公众的提议、主张不需要被代表,通过网络就可实现与政府部门的直接交流。现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设置了专门的网络民意收集和网络舆情研究机构,部分省级、地市级主要领导在人民网上开设了“地方领导留言板”,以此作为向公众问计求策的亲民交流互动窗口,并安排专门机构及人员处理公众反映的问题,还建立了回复留言的管理机制。这不仅为公众直接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创造了得力条件,还会使公众从中产生直接参与制度反腐的效能感,由此将会激活更多的曾经被忽视或未被开发的各种社会反腐力量。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是对现实制度反腐的创新发展,是现实制度反腐模式发生在信息时代的一种嬗变。在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不断向深层次延伸的过程中,需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健全相关体系为载体、以建立技术生态环境作保障。随着这些实现条件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将在操作手段日益现代化、发展方式日益社会化和公众参与日益民主化中不断走向成熟,渐成辅助现实制度反腐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朱艳秋)
1.制度反腐现代化
爆炸式发展的信息技术,使互联网不断地创造史无前例的巅峰状态,将为制度反腐建设现代化提供多种可能性。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在一定条件下将转化为内容更系统、性能更优良的多样化制度反腐应用系统,使制度反腐操作更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科学性。各种制度反腐应用系统是在逻辑电路、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等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建立起来的,遵守数字信息技术规律,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具有严密的程序规制,任何特权难以对其实施操纵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冲击与干扰,使一些企图凌驾于制度之上的腐败行为难以介入。二是高效性。在互联网空间,信息交流与沟通“零距离”,信息访问与订购“零时间”,可以超越地理位置和时间间隔的局限性,不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全方位地为公众提供相关服务,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的效率与效益显著提升,更富有绩效性。同时,大量的信息技术通过整合性开发与应用,将使制度反腐中的分散性应用得到有机集成,复杂操作得到简化处理,使制度反腐应用系统功能更具有便捷性和实用性。三是创新性。由于信息技术持续向制度反腐领域的深度扩散,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体系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不断得到改进与革新,从而不断产生出新效能。此外,随着大量新兴的信息技术不断被制度反腐选择吸收和采纳应用,将为解决一些制度反腐难题提供攻关性服务,为填充一些制度反腐操作空白提供补缺性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反腐将形成许多新思维、新观点、新原理和新规律,从而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建设不断向现代化演进。
2.制度反腐社会化
通用性急剧攀升的信息技术,使互联网不断地引发前所未有的眼球效应,将为制度反腐社会化发展塑造未来图景。尽管我国非政府组织并不发达,其参与制度反腐的力量还很微弱,但是,随着诸多普适性信息技术逐步转换成多种制度反腐应用系统,以及虚拟多种网络反腐公共空间,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由舆论反映、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等多种方式凝聚而成的民间反腐力量,已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的社会化发展态势渐见明朗。主要表现在:一是反腐星星之火可以形成燎原之势。在互联网空间搭建的多种简单易行、方便快捷、免交费用的公共平台,不仅吸引了数以亿计公众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民间反腐力量,由此聚集众多反腐参与共同体,汇集丰富的反腐智慧资源和潜能,使来自四面八方声讨腐败的信息在相互碰撞中产生共鸣,形成轰动性的网络反腐舆论倒逼现实反腐的情形。曾经轰动全国的“公款出国游”、“公款吸高档烟”、“最牛局长事件”等诸多网络曝光事件,彰显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互联网反腐威力,发展壮大了由网络监督、网络舆论、网络正义衍生的社会反腐力量。二是远离打击报复的网络参与激情高昂。互联网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公众能够以虚拟身份参与制度反腐活动,使得来自现实的多种打击报复变得困难重重,使得揭露腐败真相的公众可远离被威胁、迫害的险境,极大地减少了后顾之忧。正因为如此,网络反腐方兴未艾、声浪迭起。尽管这种“隐身”问题多受诟病,但当下实名制参与网络反腐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匿名参与网络反腐在今后一定历史时期内还难以被取代。三是政府主导与网络参与交互式合作。在公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社会力量不断高涨的同时,网络纪检、网络监察、网络司法等官方网站也开始介入网络反腐大潮,为公众参与网络举报、网络诉求等提供了直接互动的多种快速通道,一张以政府为重心、公众广泛参与为骨干的“天网”,俨然正在形成并逐渐被放大。
3.制度反腐民主化
影响力震撼全球的互联网在信息交流上空前的开放性、互动性所带来的自由与平等感,使其与人类的民主化理想产生了天然的联系。由此产生的民主,被许多学者视为初级民主或底线民主。这种底线式的民主虽然离理想的民主有些遥远,但却保证了民主政体在一个安全轨道上行驶,使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的民主化愿景依稀可见。主要表现在:一是平等性。互联网的离散性、无中心特性,为公众平等参与制度反腐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因特网中,完全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没有人知晓你的种族和性别。这种肤色盲和性别盲,对很多人具有积极意义。无论在现实中身份如何、地位高低、经济贫富,都可以自由地发布、传播、下载揭露腐败的信息,都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对腐败问题的看法、参与反腐的讨论,也可以方便地对政府领导工作提出各种意见、建议或要求,并得到及时回应。在虚拟世界中,身份、地位歧视基本消失,公众在平等参与制度反腐中将会越来越多地找到主人翁的感觉。二是自主性。在互联网空间广泛流行的博客、日志、BBS社区讨论中,每个公众都可以自行设置反腐倡廉主题,成为反腐倡廉的发动者,也可以自愿加入任何相关讨论,成为反腐倡廉的支持者。在这种自助式参与中,每个公众都可以从中获得掌握反腐自主权的体验。三是直接性。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的最大优势,是从技术上打破了现实制度反腐开放性的困境,营建了众多超越时空界限的公共平台,使得来自公众的网络检举、网络监督等不需要中介,就可以向专门机构直接投诉;使得来自公众的提议、主张不需要被代表,通过网络就可实现与政府部门的直接交流。现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设置了专门的网络民意收集和网络舆情研究机构,部分省级、地市级主要领导在人民网上开设了“地方领导留言板”,以此作为向公众问计求策的亲民交流互动窗口,并安排专门机构及人员处理公众反映的问题,还建立了回复留言的管理机制。这不仅为公众直接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创造了得力条件,还会使公众从中产生直接参与制度反腐的效能感,由此将会激活更多的曾经被忽视或未被开发的各种社会反腐力量。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是对现实制度反腐的创新发展,是现实制度反腐模式发生在信息时代的一种嬗变。在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不断向深层次延伸的过程中,需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健全相关体系为载体、以建立技术生态环境作保障。随着这些实现条件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制度反腐将在操作手段日益现代化、发展方式日益社会化和公众参与日益民主化中不断走向成熟,渐成辅助现实制度反腐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朱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