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集中体现在作文上,作文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有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应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写作的动力是写作兴趣,当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写作当做一种乐趣、需要和追求。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要求是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对于高年级的要求是在学生乐于写的前提下,自由倾吐,逐渐达到全面要求。”那么如何使学生既有兴趣而又乐于写呢?
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受到自己耳闻目睹的人物、事件、环境的影响和感染。因此,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参与,然后要求学生对游戏过程和自己的感受进行写作。这样,学生既有了写作素材,而且兴趣盎然。例如教学“一次有趣的活动”时,笔者组织学生玩“画嘴巴游戏”。首先,笔者画了—个没有嘴巴的头像,然后要求学生上黑板蒙上眼睛在头像的正确部位画上嘴巴。由于看不见,有的学生把嘴巴画在了额头上、脸庞上、眼睛上、耳朵上、鼻子上……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也有的学生准确地画上了嘴巴,同学们纷纷伸出食指和中指以V表示祝贺。游戏结束后,笔者及时要求学生把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学生沉思片刻后,便欣然投入了写作之中,全然没有了无从下笔,苦思冥想的窘态。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走进生活,融入大自然,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发现和搜集写作素材。用生活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能使学生懂得只有生活才能给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因此,教师要重视组织和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并把见闻与感想付诸笔端,以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特别高。因此,作文教学中适当地演示小实验,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因此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获得写作素材。例如写作“一次有趣的小实验”中,笔者设计了“铁钉在薄纸板上竖起来”的小实验。实验完了后,请学生讨论铁钉竖起的原因,然后把实验的整个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学生觉得有物可写,有情节可描述,有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也有新意。
二、注重朗读,相互听读,在推敲修改中完善作文
认真反复地推敲修改可以使文章更加出色。在阅读中可以发现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修改。作文完成后,教师可在早读课或自习课时间让学生自己朗读,在朗读中注意文章中所运用的标点、字、词是否正确;句子的表达是否通畅、完整;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文章的条理和层次是否清晰明了。
学生之间相互听读也是修改作文的好办法。如一位学生写《我的好妈妈》,他反复修改后感到妈妈的优点都写上了,自己要说的也都说了,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修改了。在他与同学听读后,同学说文章没有突出“好”字,不感人,应该用具体的感人事例来说明妈妈好。这位同学又对作文进行了修改,文章明显感人了。
三、赞赏鼓励,展示成功,在激励评价中乐写作文
小学生在写作上也有很多的“闪光点”,教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能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激情与动力。苏教版第十册《习作4》是看图作文,要求学生根据图大胆想象,写出图中所反映的事件。据此,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猫残忍地吃了小燕子,这样的结局太惨了。请同学们充分地想象,帮帮小燕子,为它寻找一条最佳脱险途径。”小燕子危在旦夕,救小燕子刻不容缓,同学们想象的机器高速运转,各种“营救方案”紧急出台。一名男生说:“在小猫正要吃小燕子这千钧一发之际,白猫警长开着警车,鸣着警笛赶来了,警长拔出手枪厉声喝道:‘大胆小猫,休得无礼,小燕子是庄稼的好朋友,它是害虫的天敌……’”他的“营救方案”情节动人,切实可行,同学们听得连连点头称赞。笔者也赞赏有加:“有创意,合情理,可操作!”笔者的赞赏仿佛给全班同学注射了兴奋剂,他们的思维愈加活跃。一名女生又拿出了“营救方案”:“正在小猫张牙咧嘴要吃小燕子之时,一条金鱼奋不顾身地从鱼缸里跳出来,小猫见状,放开小燕子,纵身扑向了金鱼,小燕子脱险了,而金鱼却……”她的讲述被同学们的掌声打断了。这样的激励与训练促进同学们更喜欢写作文了。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以及“高分政策”,不但能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心理,而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激励性评价的方法除了笔批、面批外,还可以是“优秀作文大比拼”“五星级日记展示”,也可以是“好句佳段擂台”“佳作脱口秀”……这样的评价方式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也有了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不但是优等生有了充分提升写作能力的空间,更使其他的学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提高与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因此产生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赵甸小学)
一、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写作的动力是写作兴趣,当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写作当做一种乐趣、需要和追求。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要求是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对于高年级的要求是在学生乐于写的前提下,自由倾吐,逐渐达到全面要求。”那么如何使学生既有兴趣而又乐于写呢?
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受到自己耳闻目睹的人物、事件、环境的影响和感染。因此,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参与,然后要求学生对游戏过程和自己的感受进行写作。这样,学生既有了写作素材,而且兴趣盎然。例如教学“一次有趣的活动”时,笔者组织学生玩“画嘴巴游戏”。首先,笔者画了—个没有嘴巴的头像,然后要求学生上黑板蒙上眼睛在头像的正确部位画上嘴巴。由于看不见,有的学生把嘴巴画在了额头上、脸庞上、眼睛上、耳朵上、鼻子上……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也有的学生准确地画上了嘴巴,同学们纷纷伸出食指和中指以V表示祝贺。游戏结束后,笔者及时要求学生把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学生沉思片刻后,便欣然投入了写作之中,全然没有了无从下笔,苦思冥想的窘态。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走进生活,融入大自然,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发现和搜集写作素材。用生活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能使学生懂得只有生活才能给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因此,教师要重视组织和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并把见闻与感想付诸笔端,以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特别高。因此,作文教学中适当地演示小实验,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因此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获得写作素材。例如写作“一次有趣的小实验”中,笔者设计了“铁钉在薄纸板上竖起来”的小实验。实验完了后,请学生讨论铁钉竖起的原因,然后把实验的整个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学生觉得有物可写,有情节可描述,有话可说,写出来的作文也有新意。
二、注重朗读,相互听读,在推敲修改中完善作文
认真反复地推敲修改可以使文章更加出色。在阅读中可以发现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修改。作文完成后,教师可在早读课或自习课时间让学生自己朗读,在朗读中注意文章中所运用的标点、字、词是否正确;句子的表达是否通畅、完整;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文章的条理和层次是否清晰明了。
学生之间相互听读也是修改作文的好办法。如一位学生写《我的好妈妈》,他反复修改后感到妈妈的优点都写上了,自己要说的也都说了,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修改了。在他与同学听读后,同学说文章没有突出“好”字,不感人,应该用具体的感人事例来说明妈妈好。这位同学又对作文进行了修改,文章明显感人了。
三、赞赏鼓励,展示成功,在激励评价中乐写作文
小学生在写作上也有很多的“闪光点”,教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能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激情与动力。苏教版第十册《习作4》是看图作文,要求学生根据图大胆想象,写出图中所反映的事件。据此,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猫残忍地吃了小燕子,这样的结局太惨了。请同学们充分地想象,帮帮小燕子,为它寻找一条最佳脱险途径。”小燕子危在旦夕,救小燕子刻不容缓,同学们想象的机器高速运转,各种“营救方案”紧急出台。一名男生说:“在小猫正要吃小燕子这千钧一发之际,白猫警长开着警车,鸣着警笛赶来了,警长拔出手枪厉声喝道:‘大胆小猫,休得无礼,小燕子是庄稼的好朋友,它是害虫的天敌……’”他的“营救方案”情节动人,切实可行,同学们听得连连点头称赞。笔者也赞赏有加:“有创意,合情理,可操作!”笔者的赞赏仿佛给全班同学注射了兴奋剂,他们的思维愈加活跃。一名女生又拿出了“营救方案”:“正在小猫张牙咧嘴要吃小燕子之时,一条金鱼奋不顾身地从鱼缸里跳出来,小猫见状,放开小燕子,纵身扑向了金鱼,小燕子脱险了,而金鱼却……”她的讲述被同学们的掌声打断了。这样的激励与训练促进同学们更喜欢写作文了。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以及“高分政策”,不但能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心理,而且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激励性评价的方法除了笔批、面批外,还可以是“优秀作文大比拼”“五星级日记展示”,也可以是“好句佳段擂台”“佳作脱口秀”……这样的评价方式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也有了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不但是优等生有了充分提升写作能力的空间,更使其他的学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提高与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因此产生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赵甸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