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腹腔镜术中气腹是否促进了恶性肿瘤的增殖及转移一直是目前微创领域研究的焦点.现综述气腹与肿瘤增殖和转移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微创技术在肿瘤诊疗中应用的理论依据提供佐证。
【机 构】
:
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腹腔镜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术中气腹是否促进了恶性肿瘤的增殖及转移一直是目前微创领域研究的焦点.现综述气腹与肿瘤增殖和转移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微创技术在肿瘤诊疗中应用的理论依据提供佐证。
其他文献
近期的干细胞研究提示门静脉癌栓(PVTT)可能与肝癌干细胞在门静脉微环境诱导下的定向转移有关,肝癌干细胞脱离原发病灶,外渗到细胞外基质,促进血管的生成或细胞内渗,从而进入循环系统,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通过趋化作用迁移到特定的门静脉内皮黏附,归巢到特定的微环境,形成门静脉癌栓。
大炎肽(daintain)是从猪肠中纯化、含146个氨基酸的活性肽[1],基因定位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区域,参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2].大炎肽分布在肠黏膜固有层、肝巨噬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和淋巴等免疫器官,可能是上述器官中的一种强抗原性标记物,因此称之为大炎肽.大炎肽不仅和炎症反应相关,而且参与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实验证明,大炎肽存在于老鼠和人类肿瘤的活化细胞中[3].本研究用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预后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和患者年龄、手术方式和胸膜浸润情况等.分子生物学预后因素包括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周期素和凋亡基因Bcl-2、p53的异常表达等,以及肿瘤血管生成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异常表达等.因此,需要将Ⅰ期NSCLC临床和分子生物学预后因素两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准确判断预后。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天然植物补体,具有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抗氧化、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环氧化酶(COX)、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等来发挥抗癌作用.Res不仅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且可提高机体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的水平,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体内研究表明,Res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化疗和预防药物.因此,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化疗药物,将有希望用
大量体内外实验证实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具有抗肿瘤活性.1,25(OH)2D3抗肿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认为与其能抑制肿瘤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降低肿瘤侵袭性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国内外众多学者以1,25(OH)2D3为基础,联合细胞毒药物、放疗、地塞米松等制剂干预肿瘤,发现能增强1,25(OH)2D3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未来的抗癌剂。
兆伏锥形束CT(MVCBCT)在体内有金属移植物时可以消除金属对散射线的影响,提高图像质量,便于勾画靶区,纠正摆位误差,并且可以监测治疗期间患者解剖结构的变化.通过放射治疗过程中的MVCBCT图像进行剂量监测和计算,可了解肿瘤退缩、患者体重减轻等对靶区和正常组织所受剂量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可在其图像上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研究。
顺铂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对睾丸、卵巢、头、颈部等多处肿瘤有效,但同时有2个缺点:耐药性和累积且不可逆的毒性。因此,有必要合成同样有效且无副作用的铂类药。铂(Ⅳ)类化合物较铂(Ⅱ)类化合物在体内更稳定,因而成为重要的候选药。目前,虽有几种铂(Ⅳ)类化合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均未进入常规的临床应用阶段。Markovic等新合成的在体外实验中有抗肿瘤活性的复合物Pt(HPxSC)Cl3便是一种铂(Ⅳ)
核酸适配子是采用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SELEX)技术从随机单链寡核苷酸库中筛选出的能与靶物质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配体,其特性在很多方面优于抗体,在分子识别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可用于靶物质的测定、阻断靶物质的生物活性,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述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基本规律和3种不同的淋巴结分期方法,回顾胃癌手术的历史变化,尤其是对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同观点,探讨处于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其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力求使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恰如其分,争取达到个体化治疗。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因与多种炎症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密切相关而倍受关注.MIF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浸润转移,参与肿瘤的发生演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