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胆怯心理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探究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治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采用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体育教学 胆怯心理 形成 克服
我们在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
一、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
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曲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得以滋生和成长的土壤。这里简单罗列几例:
1.谦虚,谦虚,越歉越“虚”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些体育教师用来告戒那些刚刚取得一点而成绩,就产生了所谓“自满情绪”的学生时,所惯用的“律条”。例如,某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然而,他却被告知“比你好的同学还多得很,你应该谦虚地向他们学习……”教师的本意是想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但事情往往并不像教师预料的那样,对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告戒无异于在给他们泼冷水,一些成功之后的大胆念头、欲望和快乐的情绪,转眼之间就被这一古训支离成破裂的碎片,天真活泼和酷爱表现的天性大打折扣。而后这些学生事事小心谨慎,甚至回答、示范亦是瞻前顾后,一种胆怯心理至此油然而生。真可谓“谦虚,谦虚,越谦越‘虚’”。
2.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优点也是一种流动的液体,即便是教师把它捧在手上,也有随时“流失”的危险,更不用说不闻不问了。而历史传承下来的一些“律条”,诸如“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或者是“用显微镜来查找自己的缺点”等等,都会让学生造成一种生活在缺点空间中的假象。对于一个在缺点空间中穿梭的学生来说,心理难免受到缺点的挤压,形成一种害怕错误的胆怯心理。这样的心理又会导致学生从这个缺点的阴影中陷入另一个缺点的泥潭,进而形成一种“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的恶性循环。
3.期望太过期望,因而没有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激活自己的教育对象,戏剧性地活跃课堂氛围……”这就是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所命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然而一些教师主观上不切合实际的过火期望(恨铁不成钢)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极易导致学生胆怯心理的出现。
4.挫折,挫折,挫得太凶
挫折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良个性。但是一些教师直接把“挫折”和“批评”甚至是“体罚”等同起来,却不知这样的等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些挫折容忍力低的学生因为这种“批评、体罚式的挫折”而显得惊恐和不堪一击,严重的甚至丧失自信与尊严。
二、体育教学中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
1.对比鼓励法
即让学生在一种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勇气,逐渐消除胆怯心理。众所周知,学生最崇拜的人通常是教师,因而教师切不可一味地把自己打扮成权威、完人的化身。而应该以自己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是有缺点的。例如,在一次学校运动会报名动员会上,学生听说竞争很激烈,都害怕比差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脸。了解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后,我对他们鼓励道:“以前老师参加体育比赛的时候,也曾由于心理害怕摔了大跟斗而比了个最后一名,难道你们要让这个最后一名一直保持下去吗?”听了这番话,学生们虽然心存疑虑却又捧腹大笑起来。一个学生半开玩笑地说:“陈老师跑最后一名,我就是不得名次也比你强,我要参加……”我马上对这位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由于心里有了底,纷纷举手报名参赛。
2.优点放大法
例如,有一名学生由于长得比较胖,体育成绩难如人意,每次在课外见到我时总是低头不语,或者老远就躲避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乒乓球还有两下子,一连战胜了三个同学,好不威风。借此機会我亲自参战,而且屡站屡败。一些学生对我说:“陈老师,您太笨了,连个女生都打不赢”。我自我嘲解到:“哪里是我笨嘛,分明‘李丹’就是一个‘武林高手’,我怎么会是她的对手,大家以后可不要小看她……”当时,李某那股自豪劲儿就别提了,一个劲儿地大喊着:“陈老师,再来一盘……”后来再见到我时,她低头躲避的习惯被一句我所熟悉的话所取代——“陈老师,一会儿我们来打乒乓”。
3.角色扮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但现实条件与心灵渴望的矛盾,导致这种无所畏惧的渴望被主观的胆怯与懦弱所掩盖。“角色扮演”的游戏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这种勇敢的渴望,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差又比较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 “老鹰捉小鸡” 游戏中总是让他担任勇敢的“母鸡”的角色。角色扮演对这位学生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开始给自己提出了奋斗的目标:今后要当一个身体健壮而又不在胆怯的学生。
4.竞争消除法
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足球或篮球比赛开局的几分钟,比赛双方队员都可打得很乱,毫无章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比赛会越来越精彩。这种现象是因为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队员们产生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是随着对比赛的适应,队员的焦虑感会渐渐地降低。体育比赛中的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帮助那些心里力求表现自己,却又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学练比赛,让那些胆怯心理比较重的学生进行展示和表演,长期坚持,对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他们坚定勇敢、赋予挑战的性格,能起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5.有意提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往往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而他们做事往往小心翼翼。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有意让这样的学生担任体育小干部、体育小能手一职。例如让他们尝试着帮助老师指挥口令;或者让他们管理课堂纪律等。而对于那些体育能力的确较差的学生,就是让他们帮助老师布置、收拾一些器材场地,都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而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无疑对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保护了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总之,体育教学中小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其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体育教师本人也更应该认真对待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心理问题,认识到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点滴言语和行为帮助他们改变。
关键词:体育教学 胆怯心理 形成 克服
我们在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
一、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
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曲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得以滋生和成长的土壤。这里简单罗列几例:
1.谦虚,谦虚,越歉越“虚”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些体育教师用来告戒那些刚刚取得一点而成绩,就产生了所谓“自满情绪”的学生时,所惯用的“律条”。例如,某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然而,他却被告知“比你好的同学还多得很,你应该谦虚地向他们学习……”教师的本意是想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但事情往往并不像教师预料的那样,对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告戒无异于在给他们泼冷水,一些成功之后的大胆念头、欲望和快乐的情绪,转眼之间就被这一古训支离成破裂的碎片,天真活泼和酷爱表现的天性大打折扣。而后这些学生事事小心谨慎,甚至回答、示范亦是瞻前顾后,一种胆怯心理至此油然而生。真可谓“谦虚,谦虚,越谦越‘虚’”。
2.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优点也是一种流动的液体,即便是教师把它捧在手上,也有随时“流失”的危险,更不用说不闻不问了。而历史传承下来的一些“律条”,诸如“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或者是“用显微镜来查找自己的缺点”等等,都会让学生造成一种生活在缺点空间中的假象。对于一个在缺点空间中穿梭的学生来说,心理难免受到缺点的挤压,形成一种害怕错误的胆怯心理。这样的心理又会导致学生从这个缺点的阴影中陷入另一个缺点的泥潭,进而形成一种“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的恶性循环。
3.期望太过期望,因而没有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激活自己的教育对象,戏剧性地活跃课堂氛围……”这就是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所命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然而一些教师主观上不切合实际的过火期望(恨铁不成钢)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极易导致学生胆怯心理的出现。
4.挫折,挫折,挫得太凶
挫折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良个性。但是一些教师直接把“挫折”和“批评”甚至是“体罚”等同起来,却不知这样的等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些挫折容忍力低的学生因为这种“批评、体罚式的挫折”而显得惊恐和不堪一击,严重的甚至丧失自信与尊严。
二、体育教学中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
1.对比鼓励法
即让学生在一种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勇气,逐渐消除胆怯心理。众所周知,学生最崇拜的人通常是教师,因而教师切不可一味地把自己打扮成权威、完人的化身。而应该以自己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是有缺点的。例如,在一次学校运动会报名动员会上,学生听说竞争很激烈,都害怕比差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脸。了解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后,我对他们鼓励道:“以前老师参加体育比赛的时候,也曾由于心理害怕摔了大跟斗而比了个最后一名,难道你们要让这个最后一名一直保持下去吗?”听了这番话,学生们虽然心存疑虑却又捧腹大笑起来。一个学生半开玩笑地说:“陈老师跑最后一名,我就是不得名次也比你强,我要参加……”我马上对这位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由于心里有了底,纷纷举手报名参赛。
2.优点放大法
例如,有一名学生由于长得比较胖,体育成绩难如人意,每次在课外见到我时总是低头不语,或者老远就躲避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乒乓球还有两下子,一连战胜了三个同学,好不威风。借此機会我亲自参战,而且屡站屡败。一些学生对我说:“陈老师,您太笨了,连个女生都打不赢”。我自我嘲解到:“哪里是我笨嘛,分明‘李丹’就是一个‘武林高手’,我怎么会是她的对手,大家以后可不要小看她……”当时,李某那股自豪劲儿就别提了,一个劲儿地大喊着:“陈老师,再来一盘……”后来再见到我时,她低头躲避的习惯被一句我所熟悉的话所取代——“陈老师,一会儿我们来打乒乓”。
3.角色扮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但现实条件与心灵渴望的矛盾,导致这种无所畏惧的渴望被主观的胆怯与懦弱所掩盖。“角色扮演”的游戏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这种勇敢的渴望,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差又比较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 “老鹰捉小鸡” 游戏中总是让他担任勇敢的“母鸡”的角色。角色扮演对这位学生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开始给自己提出了奋斗的目标:今后要当一个身体健壮而又不在胆怯的学生。
4.竞争消除法
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足球或篮球比赛开局的几分钟,比赛双方队员都可打得很乱,毫无章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比赛会越来越精彩。这种现象是因为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队员们产生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是随着对比赛的适应,队员的焦虑感会渐渐地降低。体育比赛中的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帮助那些心里力求表现自己,却又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学练比赛,让那些胆怯心理比较重的学生进行展示和表演,长期坚持,对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他们坚定勇敢、赋予挑战的性格,能起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5.有意提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往往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而他们做事往往小心翼翼。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有意让这样的学生担任体育小干部、体育小能手一职。例如让他们尝试着帮助老师指挥口令;或者让他们管理课堂纪律等。而对于那些体育能力的确较差的学生,就是让他们帮助老师布置、收拾一些器材场地,都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而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无疑对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保护了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总之,体育教学中小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其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体育教师本人也更应该认真对待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心理问题,认识到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点滴言语和行为帮助他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