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小学生在课堂上常见的行为,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为不同的因素共同导致,通过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原因分析,最后探究出解决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手段。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都研究清楚之后,根据查找的大量文章进行分析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一般采用的是综合干预法。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效干预
引言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对小学生研究的一个领域,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会干扰或妨碍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影响课堂秩序和效率、效果。[1]。众多学者以小学生问题行为为内核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以及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就是指小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不符合学生课堂应有的行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违反纪律型问题行为,还可以分为温婉型课堂问题行为。违反纪律型课堂问题行为表现较为明显,而温婉型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不太明显。温婉型这类学生一般表现出:上课似乎在听讲,但实则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也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根据美国教育界采用的分类方法这类问题行为应该定义为学校学习存在的问题。[2]
我国心理学家用不同的的行为问题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考察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类: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从课堂问题行为来说,在我国有些学者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六种:隐蔽违纪型、轻度矛盾冲突型、违反作息制度型、逆教师型、扰乱型、恶作剧型[3]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会来自很多的方面,可以从先天的心理、心理因素出发来研究,也可以是后天的生活环境所共同导致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后天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小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较多,在学校接受学习,接触不同的同学,在学校里也会受到不良行为的感染。根据肖晓玛[4]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教师的某些行为也是导致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不懂得灵活变通,教学过程呆板无聊。从教师反面来说,还有就是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存在情绪表达不当的情况,加剧学生与教师的对立,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与学习行为无关的行为来对抗教师。
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调查还存在家庭因素的分析,学生家庭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学生的因素之一,家长对学生实施积极的的教养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榜样,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受教育水平低的家长,他们更多的忙于生计,对学生的关注不会过多,所以学生产生问题行为产生的机率较高。还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冷漠,不闻不问,学生没有接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会产生心理疾病。有些家长太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体会,在课堂中也会将这种情绪带入课堂,从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5]
小学生自身是其他原因分析的主体,小学生自身存在一些生理和心理的缺陷,例如有些学生从小接受的关爱比较少,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也会产生问题行为。另外就是学生对自己不正确的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评估容易产生自负、自卑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自信心。[6]根据男女的心理和生理因素不同,男生与女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多表现为:男生多为违反纪律型课堂问题行为,女生多为隐匿型课堂问题行为。[7]
三、对小学生问题行为有效干预的措施
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道理,对一个问题的解决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两个方面出发。同样,对与解决小学生问题行为也要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理论的方面就是对产生原因的分析,从这些原因的归纳总结中,对症下药,就不难发现可以对小学生从不同方面行为进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前常有人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这也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的方法之一就是家庭干预。1、家长密切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可以采用与学生交谈的方式,也可以与班主任进行交谈,询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时刻了解学生的现状。2、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参与这类活动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这些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与他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不一致的行为,家长就可以进行直接的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教师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教师也是进行干预的一部分。根据陆红娟[8]的研究,从教育方面进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出发,认为主要从换位思考,激发共鸣心理。通过给学生关注的方式,比如让调皮担任班干部,管理班级纪律,让经常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有责任感,让学生转移注意力。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要多使用鼓励、表扬机制,学生对老师表扬的事情是十分乐意去做的,教师要多使用奖励而少采取惩罚措施。教师还要进行自我的提升,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小学生课堂问题成因分析的教师因素,教师要改掉自己陈旧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设计丰富的活动。根据陈熙[9]的研究在教育方面对问题行为的解决在端正育人方向、创设健康环境、开展课外活动,在主观上则为对学生进行谈心疏导、培养学生信心。
个别心理辅导是从小学生出发的干预方式。心理辅导过程是生成性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管理,对学生的心理过程要有客观的看待,公正的对待学生说出的问题。肖晓玛指出个别心理辅助疗法从五个方面进行干预:学生对自我概念、自我认知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化脆弱的人格,不为小事所打败;适应行为的再学习;发展的、防御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許晓君.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院报.2017.05
[2王玉凤.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J].中国心理学杂志.1989.(3)
[3]张爱珠.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技术[J].小学教学研究。2005.(10)
[4]肖晓玛.浅析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辅助与治疗[J].现代教育科学.2002.162
[5]董会芹.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16.03
[6]王孟春.小学生问题行为成因及解决方法[J].教育导刊.2007.4
[7]伍佳玲、苏红等.农村中小学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8]陆红娟.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效干预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8.03
[9]陈熙.浅谈小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矫治[J].教育论坛.2006.20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效干预
引言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对小学生研究的一个领域,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会干扰或妨碍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影响课堂秩序和效率、效果。[1]。众多学者以小学生问题行为为内核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以及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就是指小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不符合学生课堂应有的行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违反纪律型问题行为,还可以分为温婉型课堂问题行为。违反纪律型课堂问题行为表现较为明显,而温婉型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不太明显。温婉型这类学生一般表现出:上课似乎在听讲,但实则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也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根据美国教育界采用的分类方法这类问题行为应该定义为学校学习存在的问题。[2]
我国心理学家用不同的的行为问题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考察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类: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从课堂问题行为来说,在我国有些学者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六种:隐蔽违纪型、轻度矛盾冲突型、违反作息制度型、逆教师型、扰乱型、恶作剧型[3]
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会来自很多的方面,可以从先天的心理、心理因素出发来研究,也可以是后天的生活环境所共同导致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后天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
小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较多,在学校接受学习,接触不同的同学,在学校里也会受到不良行为的感染。根据肖晓玛[4]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教师的某些行为也是导致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不懂得灵活变通,教学过程呆板无聊。从教师反面来说,还有就是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存在情绪表达不当的情况,加剧学生与教师的对立,学生在课堂上做出与学习行为无关的行为来对抗教师。
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调查还存在家庭因素的分析,学生家庭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学生的因素之一,家长对学生实施积极的的教养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榜样,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受教育水平低的家长,他们更多的忙于生计,对学生的关注不会过多,所以学生产生问题行为产生的机率较高。还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子女冷漠,不闻不问,学生没有接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会产生心理疾病。有些家长太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体会,在课堂中也会将这种情绪带入课堂,从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5]
小学生自身是其他原因分析的主体,小学生自身存在一些生理和心理的缺陷,例如有些学生从小接受的关爱比较少,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也会产生问题行为。另外就是学生对自己不正确的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评估容易产生自负、自卑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自信心。[6]根据男女的心理和生理因素不同,男生与女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多表现为:男生多为违反纪律型课堂问题行为,女生多为隐匿型课堂问题行为。[7]
三、对小学生问题行为有效干预的措施
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道理,对一个问题的解决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两个方面出发。同样,对与解决小学生问题行为也要从理论和实际出发,理论的方面就是对产生原因的分析,从这些原因的归纳总结中,对症下药,就不难发现可以对小学生从不同方面行为进行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前常有人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这也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的方法之一就是家庭干预。1、家长密切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可以采用与学生交谈的方式,也可以与班主任进行交谈,询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时刻了解学生的现状。2、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参与这类活动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这些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与他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不一致的行为,家长就可以进行直接的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教师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教师也是进行干预的一部分。根据陆红娟[8]的研究,从教育方面进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出发,认为主要从换位思考,激发共鸣心理。通过给学生关注的方式,比如让调皮担任班干部,管理班级纪律,让经常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有责任感,让学生转移注意力。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要多使用鼓励、表扬机制,学生对老师表扬的事情是十分乐意去做的,教师要多使用奖励而少采取惩罚措施。教师还要进行自我的提升,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小学生课堂问题成因分析的教师因素,教师要改掉自己陈旧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设计丰富的活动。根据陈熙[9]的研究在教育方面对问题行为的解决在端正育人方向、创设健康环境、开展课外活动,在主观上则为对学生进行谈心疏导、培养学生信心。
个别心理辅导是从小学生出发的干预方式。心理辅导过程是生成性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管理,对学生的心理过程要有客观的看待,公正的对待学生说出的问题。肖晓玛指出个别心理辅助疗法从五个方面进行干预:学生对自我概念、自我认知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强化脆弱的人格,不为小事所打败;适应行为的再学习;发展的、防御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許晓君.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院报.2017.05
[2王玉凤.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J].中国心理学杂志.1989.(3)
[3]张爱珠.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技术[J].小学教学研究。2005.(10)
[4]肖晓玛.浅析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辅助与治疗[J].现代教育科学.2002.162
[5]董会芹.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16.03
[6]王孟春.小学生问题行为成因及解决方法[J].教育导刊.2007.4
[7]伍佳玲、苏红等.农村中小学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8]陆红娟.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效干预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8.03
[9]陈熙.浅谈小学生问题行为的预防矫治[J].教育论坛.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