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25岁.2011年7月始反复发热伴咳嗽,外院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好转.2011年11月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伴咳嗽收入本院.入院体检:体温38.6℃,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2.24×109/L,血红蛋白57.9 g/L,血小板7.55 ×1011/L.肝功能:白蛋白17.5 g/L,球蛋白56.3 g/L,凝血功能:PT 18.5 s,AP
【机 构】
:
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5岁.2011年7月始反复发热伴咳嗽,外院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好转.2011年11月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伴咳嗽收入本院.入院体检:体温38.6℃,中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2.24×109/L,血红蛋白57.9 g/L,血小板7.55 ×1011/L.肝功能:白蛋白17.5 g/L,球蛋白56.3 g/L,凝血功能:PT 18.5 s,APTT 41.0 s,纤维蛋白原5.33 g/L,凝血酶时间(TT)23.4 s.血沉23 mm/1 h。
其他文献
第五届生物标志物与临床研究国际会议于2014年4月15至17日在英国著名学府牛津大学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余名研究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系统有4名专家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其中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于颖彦教授在大会上报告了“胃癌新型血清标志物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患者女,60岁。3年前因甲状腺肿物于外院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见可疑包膜侵犯。此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患者无胸闷、憋气、胸痛、咯血、发热症状,于2013年8月入院。胸部CT示左肺下叶肺门处占位性病变,大小17 mm ×18 mm ×15 mm,左肺下叶支气管狭窄。患者随后行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乳腺医源性病变/改变是指乳腺疾病诊治过程中引起的损伤性和反应性改变,包括治疗行为,如放疗、化疗、手术切除等;活检手术,如针吸细胞学、粗针穿刺、切取/切除活检、麦默通手术、电刀、纤维乳管镜、示踪等;隆乳充填物破裂引起的假瘤样反应;触诊、钼靶、B超检查的组织反应以及标本的固定、冷冻和制片所引起的组织学改变.近年来,由于乳腺临床诊治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上述原因引起的医源性病变/改变也逐渐增多,因其可能干
中华病理学杂志官方网站已开通,中文网址:http://www.epathology.org.cn/,网站开设了杂志介绍、杂志目录、专家编委、文献检索、标准与规范、杂志会议、数字图库等模块。
患者女,50岁.因"下腹痛10d,发热8d"于2012年6月9日入院.查体:宫颈重度糜烂,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个多月大小,右附件区有压痛.患者平时月经正常.B超:子宫9.1 cm×8.8 cm ×7.3 cm大小,前位,形态不规则,肌层回声不均匀,内膜厚0.8 cm,后壁见一低回声,大小为5.8 cm×5.7 c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局部表面隆起.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显示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
2013年11月28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和深圳市华康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移动医疗,建立整合互动的商业创新模式”发布会上在上海举行。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赵明刚副局长、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副社长刘冰、副社长魏均民、深圳华康移动医疗总裁刘波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医学界50余家企业和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主题讲演和交流互动的形式,与会者共同探讨了未来医学
淀粉样变性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是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身体的不同脏器所致.肾脏是淀粉样变性病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是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后期肾功能可迅速恶化导致肾衰竭,预后甚差[1].近年来,随着肾脏病理检查的推广和实验室检查水平的提高,临床上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的病例逐渐增加.我们对经病理确诊为肾淀粉样变性病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008至2013年间5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对其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8 ~ 63岁,平均51岁.2例发生于足趾,1例发生于颅眶内,1例发生于大腿,1例发生于肩部.临床上均表现为局部缓慢生长的软组织肿块,术
患者女,4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2个月于2010年8月就诊。入院后胃镜检查:从胃角起见大片不规则溃烂面,表面覆白苔,底部凹凸不平、质硬,病灶向胃窦、幽门延续,幽门口变形狭窄,拟诊为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标本送江大病理诊断所。
目的 探讨多发性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7例多发性RDD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查,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例病例中,女性3例,男性4例,年龄18 ~ 60岁(中位年龄45.7岁),肿块最大径0.8~6.0 cm(平均为3.0 cm).肿块分别位于:左手臂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