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能逐渐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文章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拟通过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社会保障”方面的调查研究来构建一个星级化的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指标,并对河南省15个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科学评价我国及各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并以此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先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管理。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评价指标 星级管理
早在20世纪,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想就已经被提出(景普秋,2003)。尽管现阶段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各级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在理论上并不成熟,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理论框架与评估模式,尤其是反映城乡一体化中居民生活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较少。杨荣南(1997)构建了一套包括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5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其中又设了35个具体指标。朱颖(2008)从城乡社会发展融合程度、城乡经济发展融合程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程度3各方面设置了16个指标,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的评价体系。李同升(2000),徐颂、黄伟雄(2002),白永秀(2005),刘新峰(2007)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但指标数量较少、较简单,难以反映城乡一体化的复杂涵义。任平(2006),完世伟(2008),苏春江(2009)等学者分别以成都、河南等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定量分析。
由以上研究来看,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城乡一体化评估的问题尚缺少统一的、系统的、普遍认同的体系,其研究仍处于探讨阶段。本文欲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保障”方面对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和应用,并加以探讨,以期对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的定量分析有所促进。
一、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1.背景分析
受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的深刻影响,许多国家都将工业作为本国的重点产业,把大量的人力和资本投入到工业生产部门,而对农业的投资不足,因而导致许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发展几乎停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走“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这样一条非均衡发展的道路,由此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党的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成为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为此有必要构造一套合理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评价监测体系来评估我国各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并进行相应的管理。
2.基本内涵
所谓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 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1]。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其中“五个统筹”之首即为“统筹城乡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解决我国城乡差距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逐渐演进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城乡融合。
3.构建原则
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选取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量化的主要指标因子,同时以城乡融合这一目标为基础建立起反映城乡发展程度和水平的完整的指标体系。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准确全面的反映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水品,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二是系统性原则。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问题。因此,指标的选取应从系统整体出发,形成一个系统整体。三是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选取既要便于数据的收集和定量分析,又要有利于进行地区间的横向比较,而且要用简明的指标反映较多的实质内容。
二、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1.星级评价指标体系构成框架
本文依据已有文献,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德尔菲法选取指标,最后汇总专家的一致意见,最终获得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为三层,三级指标共有十八个单项指标,分别为人均收入、收入增加幅度、衣物预算、恩格尔系数、城乡安全饮水普及率、城乡沼气普及率、彩色电视、卫星电视普及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电话(固定、移动)普及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通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家用汽车覆盖率、摩托电动车覆盖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这些指标都与二级指标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二级指标是五个单项指标,分别为衣、食、住、行、社会保障,全面反映了城乡一体化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一级指标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见表1)
(1)人均收入,该指标直接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这是城乡差距的一个主要的表现,也是造成城乡差距最主要的原因。
(2)收入增加幅度,收入增加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的快慢,同时也间接的反映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的转变趋势。
(3)衣物预算,该指标是反映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4)恩格尔系数,该指标能够反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0. 6以上为贫困, 0.5-0.6为温饱, 0.4-0.5为小康, 0.3-0.4为富裕, 0.3以下为最富裕。
(5)城乡安全饮水普及率,即能够使用自来水或者是经过处理的安全水源的人口占有率,这是国家经常用来评价居民用水情况的指标。
(6)城乡沼气普及率,沼气是现阶段最倡导的农村安全清洁型能源之一,是反映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7)彩色电视、卫星电视普及率,该指标衡量居民家庭生活消费中用于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的比重,间接反映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该指标反映城乡居民的生活居住水平, 而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 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9)电话(固定、移动)普及率,该指标反映了居民信息化的程度。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对对居民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1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处理能力既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又反映出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能力。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是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11)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教育发展应该从结构和效率入手,在争取实现更大资源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并发展终身教育。所以该指标成为衡量居民基本生活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12)普通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国家公路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 它能反映一个地区与外界联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13)家用汽车、摩托、电动车,这是反映居民生活“行”方面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指标。
(14)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公平性,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切实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度的关键指标。
2.指数的计算
城乡一体化综合指数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在具体的指数计算中,对各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和无纲量化处理。本文在归一化过程中采用线性函数转换处理,其结果是介于0~1之间。,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正向指标:
Zi=(Ii-Imin)/(Imax-Imin)
对于指标值越小越好的负向指标:
Zi=1-(Ii-Imin)/(Imax-Imin)
其中,Zi为无纲量化的标准数值,Ii为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Imax为全部数据中此项指标的最大值,Imin为全部数据中此项指标的最小值。
3.指标权重的计算
在一个多指标评价体系中, 单项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将会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本文采用AHP法,由专家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之间的比较确定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出单因子权重。经过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比值C.R.检验分析表明,权重合理,该评价体系可行,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某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
4.综合评价指标——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数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数是建立在单个指标基础上,用以综合反映某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将三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城乡一体化指数(城乡一体化指数总值为1分),如下公式所示:
P=∑Wi*Zi
其中:Wi代表第i个指标的权重值;Zi代表第i个指标的标准数值;P代表最终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数是反映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综合性指标,P值越高,说明该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越高。
5.星级城乡一体化级别划分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数满分为1分。根据该体系指标值的设置,本文将一个地区的城乡一体化级别划分为:
(1)一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5分以下;(2)二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5-0.6之间;(3)三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6-0.7之间;(4)四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7-0.8之间;(5)五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8分以上。
当一个地区达到城乡一体化二星级以上时,可从理论上初步认定该地区已经处于城乡融合阶段。通过该评级体系,各地区可以以此为基础来给予荣誉及进行相应的管理。
6.评价体系的适用范围
该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的适用范围为全国各省辖市及县区,最大范围为中国城乡一体化程度的评价 ,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三、实证分析
以河南省市级行政单位为单元,包括郑州、洛阳、焦作、开封、新乡、安阳、鹤壁、许昌、三门峡、商丘、周口、平顶山、漯河、信阳、驻马店15个市,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08》和《河南省统计年鉴-2009》。
对研究对象城乡一体化进行评价时 ,对目标市缺失的某些指标进行了技术上的处理。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18个指标标准化,根据建立的体系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进行测算,得出河南省综合城乡一体化水平。
由表2和图1可见,2008年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在河南省平均水平之上的有郑州、洛阳、焦作、鹤壁、三门峡和平顶山,其中郑州和洛阳属于三星级城市,焦作、鹤壁和三门峡属于二星级城市,而平顶山属于一星级城市。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在河南省平均水平之下的有开封、新乡、安阳、许昌、商丘、周口、漯河、信阳和驻马店,这些城市都属于一星级城市。
四、结论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分析一个地区居民在生活方面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方便有关部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寻找出该地区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和差距较大的方面,同时方便有关部门对该地区给予荣誉上的激励并进行相应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农村不断的建设以及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我们在运用体系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朱颖.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问题探讨,2008,19(7):51-52
[2]景普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2003,(6):30-35
[3]完世伟.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经纬,2008,(4):60-63
[4]梅付春.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200-201
[5]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4,(6):95-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评价指标 星级管理
早在20世纪,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想就已经被提出(景普秋,2003)。尽管现阶段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各级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总的来说在理论上并不成熟,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理论框架与评估模式,尤其是反映城乡一体化中居民生活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较少。杨荣南(1997)构建了一套包括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5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其中又设了35个具体指标。朱颖(2008)从城乡社会发展融合程度、城乡经济发展融合程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程度3各方面设置了16个指标,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的评价体系。李同升(2000),徐颂、黄伟雄(2002),白永秀(2005),刘新峰(2007)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但指标数量较少、较简单,难以反映城乡一体化的复杂涵义。任平(2006),完世伟(2008),苏春江(2009)等学者分别以成都、河南等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定量分析。
由以上研究来看,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城乡一体化评估的问题尚缺少统一的、系统的、普遍认同的体系,其研究仍处于探讨阶段。本文欲从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保障”方面对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和应用,并加以探讨,以期对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的定量分析有所促进。
一、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1.背景分析
受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的深刻影响,许多国家都将工业作为本国的重点产业,把大量的人力和资本投入到工业生产部门,而对农业的投资不足,因而导致许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发展几乎停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走“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这样一条非均衡发展的道路,由此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党的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成为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为此有必要构造一套合理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评价监测体系来评估我国各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并进行相应的管理。
2.基本内涵
所谓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 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1]。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其中“五个统筹”之首即为“统筹城乡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解决我国城乡差距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逐渐演进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城乡融合。
3.构建原则
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在于选取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量化的主要指标因子,同时以城乡融合这一目标为基础建立起反映城乡发展程度和水平的完整的指标体系。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准确全面的反映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水品,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二是系统性原则。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问题。因此,指标的选取应从系统整体出发,形成一个系统整体。三是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选取既要便于数据的收集和定量分析,又要有利于进行地区间的横向比较,而且要用简明的指标反映较多的实质内容。
二、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1.星级评价指标体系构成框架
本文依据已有文献,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德尔菲法选取指标,最后汇总专家的一致意见,最终获得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为三层,三级指标共有十八个单项指标,分别为人均收入、收入增加幅度、衣物预算、恩格尔系数、城乡安全饮水普及率、城乡沼气普及率、彩色电视、卫星电视普及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电话(固定、移动)普及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通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家用汽车覆盖率、摩托电动车覆盖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这些指标都与二级指标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二级指标是五个单项指标,分别为衣、食、住、行、社会保障,全面反映了城乡一体化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一级指标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见表1)
(1)人均收入,该指标直接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这是城乡差距的一个主要的表现,也是造成城乡差距最主要的原因。
(2)收入增加幅度,收入增加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的快慢,同时也间接的反映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的转变趋势。
(3)衣物预算,该指标是反映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4)恩格尔系数,该指标能够反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0. 6以上为贫困, 0.5-0.6为温饱, 0.4-0.5为小康, 0.3-0.4为富裕, 0.3以下为最富裕。
(5)城乡安全饮水普及率,即能够使用自来水或者是经过处理的安全水源的人口占有率,这是国家经常用来评价居民用水情况的指标。
(6)城乡沼气普及率,沼气是现阶段最倡导的农村安全清洁型能源之一,是反映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7)彩色电视、卫星电视普及率,该指标衡量居民家庭生活消费中用于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的比重,间接反映了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该指标反映城乡居民的生活居住水平, 而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 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9)电话(固定、移动)普及率,该指标反映了居民信息化的程度。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对对居民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1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处理能力既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又反映出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能力。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是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
(11)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中国教育发展应该从结构和效率入手,在争取实现更大资源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并发展终身教育。所以该指标成为衡量居民基本生活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12)普通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国家公路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 它能反映一个地区与外界联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13)家用汽车、摩托、电动车,这是反映居民生活“行”方面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指标。
(14)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公平性,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切实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度的关键指标。
2.指数的计算
城乡一体化综合指数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在具体的指数计算中,对各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和无纲量化处理。本文在归一化过程中采用线性函数转换处理,其结果是介于0~1之间。,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正向指标:
Zi=(Ii-Imin)/(Imax-Imin)
对于指标值越小越好的负向指标:
Zi=1-(Ii-Imin)/(Imax-Imin)
其中,Zi为无纲量化的标准数值,Ii为某一单项指标的实际值,Imax为全部数据中此项指标的最大值,Imin为全部数据中此项指标的最小值。
3.指标权重的计算
在一个多指标评价体系中, 单项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将会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本文采用AHP法,由专家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之间的比较确定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出单因子权重。经过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比值C.R.检验分析表明,权重合理,该评价体系可行,可以用来判断和评价某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
4.综合评价指标——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数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数是建立在单个指标基础上,用以综合反映某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将三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城乡一体化指数(城乡一体化指数总值为1分),如下公式所示:
P=∑Wi*Zi
其中:Wi代表第i个指标的权重值;Zi代表第i个指标的标准数值;P代表最终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数是反映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综合性指标,P值越高,说明该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越高。
5.星级城乡一体化级别划分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数满分为1分。根据该体系指标值的设置,本文将一个地区的城乡一体化级别划分为:
(1)一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5分以下;(2)二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5-0.6之间;(3)三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6-0.7之间;(4)四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7-0.8之间;(5)五星级,城乡一体化指数分值P在0.8分以上。
当一个地区达到城乡一体化二星级以上时,可从理论上初步认定该地区已经处于城乡融合阶段。通过该评级体系,各地区可以以此为基础来给予荣誉及进行相应的管理。
6.评价体系的适用范围
该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的适用范围为全国各省辖市及县区,最大范围为中国城乡一体化程度的评价 ,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三、实证分析
以河南省市级行政单位为单元,包括郑州、洛阳、焦作、开封、新乡、安阳、鹤壁、许昌、三门峡、商丘、周口、平顶山、漯河、信阳、驻马店15个市,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08》和《河南省统计年鉴-2009》。
对研究对象城乡一体化进行评价时 ,对目标市缺失的某些指标进行了技术上的处理。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18个指标标准化,根据建立的体系对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进行测算,得出河南省综合城乡一体化水平。
由表2和图1可见,2008年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在河南省平均水平之上的有郑州、洛阳、焦作、鹤壁、三门峡和平顶山,其中郑州和洛阳属于三星级城市,焦作、鹤壁和三门峡属于二星级城市,而平顶山属于一星级城市。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在河南省平均水平之下的有开封、新乡、安阳、许昌、商丘、周口、漯河、信阳和驻马店,这些城市都属于一星级城市。
四、结论
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分析一个地区居民在生活方面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方便有关部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寻找出该地区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和差距较大的方面,同时方便有关部门对该地区给予荣誉上的激励并进行相应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农村不断的建设以及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我们在运用体系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朱颖.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问题探讨,2008,19(7):51-52
[2]景普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2003,(6):30-35
[3]完世伟.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经纬,2008,(4):60-63
[4]梅付春.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200-201
[5]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4,(6):95-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