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十九大报告指出“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个人品德建设、家庭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激励人们做到向上向善,忠于国家、人民,孝老爱亲。”其中强调“激励向上向善”的重要性。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深化该思想,并将“向上”“向善”作为学校精神,明确以促进师生向上向善,创办优质优美校园作为本校发展目标。
构建以国际理解为特色的“上善”课程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上善”精神,并结合“知、明、健、润、行”等层面深化落实“上善”。结合个性化、校本、地方、国家等层面建设“上善”精神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在具体构建“上善”课程体系中,强化国际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即落实“上善”教育。
学校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及相关要求,另外一方面有机融合地域特色,积极开展各类课程活动,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该校除了严格按要求开设相关课程之外,还针对一至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整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并贯穿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此基础上构建学年综合主题内容体系,以“生态园”看世界作为一年级主题;以“从课间游戏”看世界作为二年级主题;以“从礼仪”看世界作为三年级主题;以“从节日”看世界作为四年级主题;以“津菜”看世界作为五年级主题;以从“泰达经济发展”看世界作为六年级主题;以从“大沽口炮台”看国际关系”作为七年级主题;以从“火箭基地”看世界科技发展作为八年级主题,以国际理解为特色打造综合实践课程,逐步实现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
学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认真开设地方课程,并充分保证地方课程课时。在实际开展地方课程中有机结合个性化学习课程、校园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营造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情境,体会课程精神及思想。比如结合泰达发展历程、天津地域文化特色设置课程,有机结合相声“笑缘社”“快板艺术”与“泰达,我美丽的家园”“天津与世界”与校本课程,打造生活化、立体化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参与校本课程及研究中自主学习,感受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形成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豪感。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该校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与“上善”精神的公民,结合“自主合作、强调兴趣、挖掘特长、多元融合”等理念,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当前已经完成《校本课程目录》的开发,该目录可作为学校未来五年整体设计课程的重要参考。学校每学年都会通过学生调研,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及学生的选课情况,综合参考教师的个人意愿、工作安排,开设部分课程,并形成校本课程表。此外,学校在确定课程目录的同时,还会结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特性,开设具体的课程内容,满足各年级学生的學习需要。
探索以自主合作为核心的“上善”教学模式
学校各教研组以“上善”为指导,积极探索丰富教学模式,将有效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强调教学的价值性、正当性;强调应同步推进“教”“学”;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熔铸“上善”精神,塑造价值品质;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更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始终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意识、生存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尊重并善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与求知欲,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研发中心、教务处每学期都会举办各类研究课。通过这些研究课,让教师得以共同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比如生物课、化学课、物理课等课程普遍是以先设疑,即提出猜想为切入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并动手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分析结论作为教学目标;语文课则要求学生先预防,之后在利用其个工具书或者组织合作学习、同伴互学,共同质疑答疑等。这些教学方式都充分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育规律、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以“自主合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践行“上善”精神。
践行以价值品质为内容的“上善”德育活动
学校通过广泛调查、充分研究,以“尊重、理想、感恩、宽容、诚信、关爱、责任”等为主题开展了系列价值品质教育。学校高度重视价值品质教育,并在主题月活动中深化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践行“上善”精神,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月活动。这包括学校统一组织的主题活动及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有层次、具体地制定活动目标,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形成目标具体、明确的主题活动。学校的主题月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上善”精神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并充分发挥这些活动的熏陶、育人作用。结合各年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将一年级分作为一个层次;二到三年级;四、五年级;六至九年级分别作为一个层次。具体化十个价值品质,并逐一作为主题月活动的核心内容。
比如将每年的10月份设为关爱月,并以爱护自己——关爱他人——服务他人——关注爱护弱势群体(依次从低到高)作为培养目标,相应做好两操,结合活动主题帮助低年级学生、同伴克服学习障碍,关爱自闭症儿童,辅助学弟学妹搞好教室卫生等等。本校“小海燕”合唱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该社团先后8次获得市学生合唱节比赛一等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国际音乐节比赛,并取得金奖的殊荣。此外,团队成员经常受邀参加或者出席各种演出活动,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学生通过合唱训练在提高歌唱能力,提高团队意识与组织纪律性。
本校的“助老爱心社”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团,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是市优秀社团。社团的所有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泰达心血管医院志愿服务;用爱心陪伴敬老院老人;慰问并帮助残疾学生、特困学生,到自闭症儿童中心与那里的孩子亲切交流,热心辅导他们。社团的每一个成员用心践行着自己对“上善”的理解,当他们收到帮助对象送到的感谢信、锦旗或看到老人、孩子脸上的笑脸时,无比幸福。这也让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变化。
建设班级文化。学校通过建设班级文化,内化外观的视觉文化,让班级成为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乐园。学校精心布置所有教室。国旗、校旗被悬挂在黑板正中央;一侧贴着“学生每日十问”;教室后面的墙以“价值树”为核心,“慎思、好学、明礼、笃行”,时刻提醒学校师生保持优良的学风。教室左侧墙上设置了“光荣校”“学校园地”“中小学生守则”等栏目与版块。在建设班级文化方面,除了强调“显性文化”之外,还重视“隐性文化”的建设。各班学生共同思考、讨论设计班微,制定班集体活动方案、行为准则。通过集体管理传递正能量,振奋精气神,彰显文化育人的作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彰显育人功能。学校通过设立“三岗”。分别是家庭劳动岗;校园劳动岗;社区服务岗,并开展各类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知,感悟价值。在校园内部设计眼操示范、校园卫生监督、礼仪示范等岗位。这些岗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可提高责任心,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校要求学生不仅要做个好学生,更要做个好孩子。在家坚持自己事自己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此外,当前该校还与社针实践基地、紫云社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服务、公益劳动。学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境外学访活动,通过活动开阔视野,获得能力,培育爱国情怀,升华集体荣誉感。
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优化育人作用。该校认为学生教育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是学校的“同盟军”,特别是在价值教育问题方面,应加大校家合作,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价值教育。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委会等方式将家长请进校园。结合多种形式,比如万象讲堂、家校通信息平台、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发挥家校的合力,让广大家长成为其子女、学生的朋友、人生导师,让学生获得深刻、丰富的知识感受。家校共同发力,让教育事半功倍。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在“上善”教育中学生作为自身发展、教育的主体参与课堂设计、社团活动、课堂教学,实现自我管理,构建开放、和谐的系统,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向上向善”的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责编 徐德明)
构建以国际理解为特色的“上善”课程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上善”精神,并结合“知、明、健、润、行”等层面深化落实“上善”。结合个性化、校本、地方、国家等层面建设“上善”精神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在具体构建“上善”课程体系中,强化国际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即落实“上善”教育。
学校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及相关要求,另外一方面有机融合地域特色,积极开展各类课程活动,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该校除了严格按要求开设相关课程之外,还针对一至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整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并贯穿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此基础上构建学年综合主题内容体系,以“生态园”看世界作为一年级主题;以“从课间游戏”看世界作为二年级主题;以“从礼仪”看世界作为三年级主题;以“从节日”看世界作为四年级主题;以“津菜”看世界作为五年级主题;以从“泰达经济发展”看世界作为六年级主题;以从“大沽口炮台”看国际关系”作为七年级主题;以从“火箭基地”看世界科技发展作为八年级主题,以国际理解为特色打造综合实践课程,逐步实现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
学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认真开设地方课程,并充分保证地方课程课时。在实际开展地方课程中有机结合个性化学习课程、校园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营造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情境,体会课程精神及思想。比如结合泰达发展历程、天津地域文化特色设置课程,有机结合相声“笑缘社”“快板艺术”与“泰达,我美丽的家园”“天津与世界”与校本课程,打造生活化、立体化的课程,让学生在实践、参与校本课程及研究中自主学习,感受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形成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豪感。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该校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与“上善”精神的公民,结合“自主合作、强调兴趣、挖掘特长、多元融合”等理念,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当前已经完成《校本课程目录》的开发,该目录可作为学校未来五年整体设计课程的重要参考。学校每学年都会通过学生调研,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及学生的选课情况,综合参考教师的个人意愿、工作安排,开设部分课程,并形成校本课程表。此外,学校在确定课程目录的同时,还会结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特性,开设具体的课程内容,满足各年级学生的學习需要。
探索以自主合作为核心的“上善”教学模式
学校各教研组以“上善”为指导,积极探索丰富教学模式,将有效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强调教学的价值性、正当性;强调应同步推进“教”“学”;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熔铸“上善”精神,塑造价值品质;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更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始终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意识、生存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尊重并善待所有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与求知欲,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研发中心、教务处每学期都会举办各类研究课。通过这些研究课,让教师得以共同交流心得、分享经验。比如生物课、化学课、物理课等课程普遍是以先设疑,即提出猜想为切入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并动手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分析结论作为教学目标;语文课则要求学生先预防,之后在利用其个工具书或者组织合作学习、同伴互学,共同质疑答疑等。这些教学方式都充分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育规律、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以“自主合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践行“上善”精神。
践行以价值品质为内容的“上善”德育活动
学校通过广泛调查、充分研究,以“尊重、理想、感恩、宽容、诚信、关爱、责任”等为主题开展了系列价值品质教育。学校高度重视价值品质教育,并在主题月活动中深化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践行“上善”精神,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月活动。这包括学校统一组织的主题活动及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有层次、具体地制定活动目标,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形成目标具体、明确的主题活动。学校的主题月系列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上善”精神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切入点,并充分发挥这些活动的熏陶、育人作用。结合各年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将一年级分作为一个层次;二到三年级;四、五年级;六至九年级分别作为一个层次。具体化十个价值品质,并逐一作为主题月活动的核心内容。
比如将每年的10月份设为关爱月,并以爱护自己——关爱他人——服务他人——关注爱护弱势群体(依次从低到高)作为培养目标,相应做好两操,结合活动主题帮助低年级学生、同伴克服学习障碍,关爱自闭症儿童,辅助学弟学妹搞好教室卫生等等。本校“小海燕”合唱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该社团先后8次获得市学生合唱节比赛一等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国际音乐节比赛,并取得金奖的殊荣。此外,团队成员经常受邀参加或者出席各种演出活动,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学生通过合唱训练在提高歌唱能力,提高团队意识与组织纪律性。
本校的“助老爱心社”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团,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是市优秀社团。社团的所有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泰达心血管医院志愿服务;用爱心陪伴敬老院老人;慰问并帮助残疾学生、特困学生,到自闭症儿童中心与那里的孩子亲切交流,热心辅导他们。社团的每一个成员用心践行着自己对“上善”的理解,当他们收到帮助对象送到的感谢信、锦旗或看到老人、孩子脸上的笑脸时,无比幸福。这也让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变化。
建设班级文化。学校通过建设班级文化,内化外观的视觉文化,让班级成为学生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乐园。学校精心布置所有教室。国旗、校旗被悬挂在黑板正中央;一侧贴着“学生每日十问”;教室后面的墙以“价值树”为核心,“慎思、好学、明礼、笃行”,时刻提醒学校师生保持优良的学风。教室左侧墙上设置了“光荣校”“学校园地”“中小学生守则”等栏目与版块。在建设班级文化方面,除了强调“显性文化”之外,还重视“隐性文化”的建设。各班学生共同思考、讨论设计班微,制定班集体活动方案、行为准则。通过集体管理传递正能量,振奋精气神,彰显文化育人的作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彰显育人功能。学校通过设立“三岗”。分别是家庭劳动岗;校园劳动岗;社区服务岗,并开展各类实践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知,感悟价值。在校园内部设计眼操示范、校园卫生监督、礼仪示范等岗位。这些岗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可提高责任心,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校要求学生不仅要做个好学生,更要做个好孩子。在家坚持自己事自己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此外,当前该校还与社针实践基地、紫云社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服务、公益劳动。学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境外学访活动,通过活动开阔视野,获得能力,培育爱国情怀,升华集体荣誉感。
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优化育人作用。该校认为学生教育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是学校的“同盟军”,特别是在价值教育问题方面,应加大校家合作,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价值教育。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委会等方式将家长请进校园。结合多种形式,比如万象讲堂、家校通信息平台、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发挥家校的合力,让广大家长成为其子女、学生的朋友、人生导师,让学生获得深刻、丰富的知识感受。家校共同发力,让教育事半功倍。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在“上善”教育中学生作为自身发展、教育的主体参与课堂设计、社团活动、课堂教学,实现自我管理,构建开放、和谐的系统,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向上向善”的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责编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