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多高校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也进行了积极的变革,通过调整自身的服务方式、管理制度,积极的创建移动图书馆。高职院校应不断的探索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及服务情况,进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具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本文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高职院校发展移动图书馆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发展移动图书馆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期望可以为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变革。现今,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与移动网络的普及,为图书馆开设移动服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1]。高职学生是移动信息服务、移动终端设备的主要运用者,对于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的探索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及服务情况,进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具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
1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
1.1实现了资源的统一检索,满足了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需求
现今,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实现资源的统一检索功能,主要包涵馆藏目录;电子书;学位论文;期刊诸多资源的统一检索[2]。数字资源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实现全文阅读与移动章节的阅读,极大的满足了人们运用零散时间进行阅读的需要。
1.2提供了实时互动服务平台,方便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
伴随着智能终端平台、3G与4G网络的优化,用户可以实时的登录图书馆,进而查阅自身的借阅情况;可以进行续借与预约的操作;可以进行资源的在线阅读、传递文献、下载与查看资源。图书馆中还提供了实时的互动服务平台,进而使读者、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开放与及时。读者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与阅读感受,实现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实时互动。
2高职院校发展移动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2.1读者移动阅读的需求弱化
现今,在大学生中,学生进行阅读的方式仍然以纸质阅读的方式为主[3]。大学生通过手机,主要还是进行通信、游戏的功能,同时学生常因考证繁忙、课程紧张,读者很少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图书馆中开通了移动服务的功能,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使用的频率还是较低。
2.2移动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
多数读者对于图书馆中的移动服务的功能不熟悉,有的甚至不知移动图书馆的具体功能,移动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常常会导致运用移动服务的效率降低[4]。
2.3移动学习资源利用情况的不足
2.3.1移动学习内容的选择
现今,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移动学习工具、移动学习理论存在脱节的现象,在对387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出一定的相关数据。读者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侧面的反映了学习资源建设方面的欠缺[5]。多数读者在使用移动工具主要倾向于休闲娱乐。具体如表1所示。
2.3.2移动设备上可使用资源情况
在对387人的学习资源情况的调查,通过表2的数字显示,可以看出移动工具在硬件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對于在软件方面的建设仍需要增强。
3高职院校发展移动图书馆的策略[5]
3.1改正移动学习参与者的态度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移动学习开放的环境中,移动学习的效果很难控制。因此,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应端正学习的态度,制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坚决杜绝外部的干扰。实行自我监控与监督,依据自身的情况,实时调整,进而取得有效的移动学习效果,避免移动学习设备成为娱乐工具、或成为摆设的弊端。
3.2增加对移动学习的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应该增加对于移动学习的宣传力度,进而促进移动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方式之一。学校与教师应该积极的教授学生利用移动学习设备的方法,推广与宣传移动学习的优势,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移动学习提供条件。大力宣传手持设备的学习特点,不断的推进学生运用移动设备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移动学习的效率。
3.3改善与丰富移动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资源与普通的学习资源区别较大,移动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工具;更是移动学习系统的关键部分。改善与丰富移动学习资源,可以让读者的选择性更加丰富,也可以有效的带动读者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4 结语
现今,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多高校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也进行了积极的变革,通过调整自身的服务方式、管理制度,积极的创建移动图书馆[6]。有效的运用现代手段,强化移动设备的学习功效,发挥移动图书馆的优势,进而更好的促进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妍.河南高职高专院校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5(4):57-59.
[2]黄海平.高职院校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发展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205-206.
[3]陈颖颖,裴允.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10):76-79.
[4]黄伟成.广东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4,2:5-7.
[5]李焕亮.移动学习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朱朝晖,王翔,周冠宇.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研究与计算[J].移动通讯,2011,(9):29-33.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变革。现今,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与移动网络的普及,为图书馆开设移动服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1]。高职学生是移动信息服务、移动终端设备的主要运用者,对于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的探索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及服务情况,进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具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
1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
1.1实现了资源的统一检索,满足了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需求
现今,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实现资源的统一检索功能,主要包涵馆藏目录;电子书;学位论文;期刊诸多资源的统一检索[2]。数字资源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实现全文阅读与移动章节的阅读,极大的满足了人们运用零散时间进行阅读的需要。
1.2提供了实时互动服务平台,方便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
伴随着智能终端平台、3G与4G网络的优化,用户可以实时的登录图书馆,进而查阅自身的借阅情况;可以进行续借与预约的操作;可以进行资源的在线阅读、传递文献、下载与查看资源。图书馆中还提供了实时的互动服务平台,进而使读者、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开放与及时。读者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与阅读感受,实现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实时互动。
2高职院校发展移动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2.1读者移动阅读的需求弱化
现今,在大学生中,学生进行阅读的方式仍然以纸质阅读的方式为主[3]。大学生通过手机,主要还是进行通信、游戏的功能,同时学生常因考证繁忙、课程紧张,读者很少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图书馆中开通了移动服务的功能,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使用的频率还是较低。
2.2移动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
多数读者对于图书馆中的移动服务的功能不熟悉,有的甚至不知移动图书馆的具体功能,移动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常常会导致运用移动服务的效率降低[4]。
2.3移动学习资源利用情况的不足
2.3.1移动学习内容的选择
现今,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移动学习工具、移动学习理论存在脱节的现象,在对387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得出一定的相关数据。读者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侧面的反映了学习资源建设方面的欠缺[5]。多数读者在使用移动工具主要倾向于休闲娱乐。具体如表1所示。
2.3.2移动设备上可使用资源情况
在对387人的学习资源情况的调查,通过表2的数字显示,可以看出移动工具在硬件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對于在软件方面的建设仍需要增强。
3高职院校发展移动图书馆的策略[5]
3.1改正移动学习参与者的态度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移动学习开放的环境中,移动学习的效果很难控制。因此,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应端正学习的态度,制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坚决杜绝外部的干扰。实行自我监控与监督,依据自身的情况,实时调整,进而取得有效的移动学习效果,避免移动学习设备成为娱乐工具、或成为摆设的弊端。
3.2增加对移动学习的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应该增加对于移动学习的宣传力度,进而促进移动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方式之一。学校与教师应该积极的教授学生利用移动学习设备的方法,推广与宣传移动学习的优势,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移动学习提供条件。大力宣传手持设备的学习特点,不断的推进学生运用移动设备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移动学习的效率。
3.3改善与丰富移动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资源与普通的学习资源区别较大,移动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工具;更是移动学习系统的关键部分。改善与丰富移动学习资源,可以让读者的选择性更加丰富,也可以有效的带动读者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4 结语
现今,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多高校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也进行了积极的变革,通过调整自身的服务方式、管理制度,积极的创建移动图书馆[6]。有效的运用现代手段,强化移动设备的学习功效,发挥移动图书馆的优势,进而更好的促进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妍.河南高职高专院校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5(4):57-59.
[2]黄海平.高职院校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发展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205-206.
[3]陈颖颖,裴允.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10):76-79.
[4]黄伟成.广东高职院校移动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4,2:5-7.
[5]李焕亮.移动学习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朱朝晖,王翔,周冠宇.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研究与计算[J].移动通讯,2011,(9):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