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施工切割作业中,除了常用的乙炔气体外,瓶装液化石油气也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分析施工现场一次液化气瓶爆破事故案例,以提请液化气使用人员在施工中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液化气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气瓶 爆裂 事故分析 预防措施
一、气瓶爆破情况
2011年5月23日下午4点,在某工程的施工现场储存在瓶库内的液化气瓶突然自行发生爆炸,现场人员听到一声巨响,随后冒起一股白烟。现场人员远离爆破点,幸运没有造成人员伤害。经勘查,是两只气瓶爆破,并均裂开了一尺左右的大口子,破口有韧性断裂的金属纤维,存在脆性断裂晶状颗粒,有放射区,部分破口有剪切唇,从外观判断,属于以韧性爆破为主的爆裂。
二、爆破原因分析
(1)气瓶规格
本规格液化气气瓶为钢制焊接气瓶,外观无明显缺陷;每个气瓶均有单独的编号,铭牌齐全;工作压力1.56Mpa,水压试验压力2.5 Mpa,瓶净重基本在22.50公斤左右,每个气瓶均单独称重标注,制造比较规范,设计充装重量21.50公斤,充满后应在44公斤,容量50.6升。
(2)技术分析
液化石油气,又称液化气。其主要是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组成的,有些还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3H8)。液化气的气液态体积比值大、易挥发,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气迅速气化为250--350倍体积的液化气气体。根据《液化石油气储运容器不同受热条件下的温度压力的估算》【1】:以丙烷为主的液化气充灌进气瓶后,液化气主要呈液态,如果不超装,其压力主要由饱和蒸汽压决定。通常情况,饱和蒸汽压在0℃时只有0.48Mpa,20℃时0.85Mpa,40℃时1.4Mpa,60℃时也只有2.14Mpa,即在常温下低于气瓶的最高工作压力1.56Mpa,在设计警戒温度60°下也低于水压试验压力2.5 Mpa。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是钢体积膨胀系数的100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温度每升高摄氏1度,体积膨胀0.3~0.4%,气压增加0.2~0.3MPa。尤其当气瓶满液后,就会进入压力骤升区,温度升高1度,压力就会急剧上升1.0-3.4MPa。工作压力1.56Mpa、水压试验压力2.5 Mpa的气瓶,设计的爆破压力,一般也就在10.20 Mpa,这种过量充装的钢瓶温度升高4℃左右就可能引发爆炸,爆破压力可达10Mpa以上。
(3)充装情况
经了解,此批液化气充装时间为2010年12月至1月,当时,气温大约在零下20℃。液化气由当地一家液化气公司用罐车送到现场后,整车计费,并未对气瓶单个称量,按照气瓶的标识最高装至44公斤,而是仅根据压力表指示目测充装。
经现场抽样实际称重,几乎全部超重,最多过量冲装约6.0公斤,存在明显过量充装问题。
此种钢瓶设计容量为21.50公斤,设计容量为50.6升。21.50公斤丙烷,在-20℃时约38.50升,在0℃时40.70升,20℃时43升,40℃时46.30升,即使在设计上限60℃时,仅为49.6升,即接近满液,进入压力骤升区,但不会爆破。
也就是说,在零下20℃时,一些钢瓶直接就接近饱装。而数据计算可知,每公斤液化气在20℃时正好约2升。只要过量充装3.50公斤,20℃时,气瓶就达到了满液状态,满液瓶每升高1度,钢瓶升压1.0—3.4Mpa,升高2℃就可能使钢瓶屈服变形,升高3-4℃就可能引发爆炸,也即23-24℃就可能引发爆炸。
(4)气温情况
5月下旬,当地气温基本保持在20℃左右,爆炸的气瓶位于瓶库的西南角,由于地处高纬度时区,下午四时,正是阳光长时间照晒时期,当天最高温度25℃,过量冲装超过3.50公斤的气瓶,理论上全部可能引发爆炸。
三、爆破结论
气瓶爆破原因为过量充装,日光曝晒,温度升高,导致压力骤升,引发爆裂。
两个气瓶爆裂口均为新的裂口,一只气瓶有明显的撞击凹陷痕迹,一种可能是爆裂后撞击在铁栏杆导致,另一种可能是一个气瓶爆炸后,反作用力撞击另一个钢瓶,导致两个钢瓶同时发生爆裂。由于没有进一步的漆碰撞检测等手段,已难以判定是同时爆破,还是前次爆裂发生时未能听到。无论如何,过量充装是导致爆裂的根本原因。
四、疑虑解释
液化气瓶爆破原因分析出来后,但有人对结论提出了质疑。因为经过实际称重,绝大部分都是过量充装的,而且是在零下20℃状态下充装的,按照理论,升高4度、也即在-15℃左右可能就爆炸了,为什么到零上20℃以上才发生爆破了呢?
为此,通过随机选择了一个重49.20公斤的气瓶,在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进行了排气试验,结果,排放到44公斤,气瓶就没液化气可放出了,也就是说,此瓶只充装了5.20公斤的液化气,其他全是无法汽化的残夜,残夜的重量,居然达到了惊人的21.50公斤。经调查得知,气瓶采购使用后,多年未清瓶,所以,沉积了大量的残夜,实际充装重量,只有很小一部分,发生爆破的气瓶,应该正是残夜比较少的。
这也就是充装满的气瓶,有的只用半天就没有液化气了,但搬运起来,却还很重。
五、应急预防措施
1、经过清点,此批气瓶满瓶有60余个,经采取可靠的防火、防爆、防中毒、防环境污染措施后,利用清晨气温较低的时间,现场放气至44公斤;
2、将充装降重合格的气瓶使用至接近没气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清瓶,以恢复充装容积,保持良好的使用性和经济性;
3、钢瓶的充装、贮运、使用和检验应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2000年版全册)的规定。
4、严禁钢瓶超量充装。钢瓶必须保持直立使用。
5、根据《火灾科学》【3】钢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并与灶具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严禁用任何热源对钢瓶加热。
6、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通风散气,千万不可点火、开关电器设备或使用电话,以防引起爆炸着火事故。
7、严禁将钢瓶内的气体向其它钢瓶倒装。
8、严禁自行处理瓶内的残液。
六、小结
通过分析,找到了气瓶爆破的根源,消除了当时认为不合格的气瓶,排除了事故隐患,普及了气瓶安全使用知识,制定了气瓶的应急预防措施。也提醒施工单位对液化气瓶的储存、使用过程引以重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刑志祥,《液化石油气储运容器不同受热条件下的温度压力的估算》.
[2]《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000年版全册).
[3]《火灾科学》2000年7月第9卷第三期.
作者简介:
刘增训(1968-),男,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研究方向:HSE管理。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气瓶 爆裂 事故分析 预防措施
一、气瓶爆破情况
2011年5月23日下午4点,在某工程的施工现场储存在瓶库内的液化气瓶突然自行发生爆炸,现场人员听到一声巨响,随后冒起一股白烟。现场人员远离爆破点,幸运没有造成人员伤害。经勘查,是两只气瓶爆破,并均裂开了一尺左右的大口子,破口有韧性断裂的金属纤维,存在脆性断裂晶状颗粒,有放射区,部分破口有剪切唇,从外观判断,属于以韧性爆破为主的爆裂。
二、爆破原因分析
(1)气瓶规格
本规格液化气气瓶为钢制焊接气瓶,外观无明显缺陷;每个气瓶均有单独的编号,铭牌齐全;工作压力1.56Mpa,水压试验压力2.5 Mpa,瓶净重基本在22.50公斤左右,每个气瓶均单独称重标注,制造比较规范,设计充装重量21.50公斤,充满后应在44公斤,容量50.6升。
(2)技术分析
液化石油气,又称液化气。其主要是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组成的,有些还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3H8)。液化气的气液态体积比值大、易挥发,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气迅速气化为250--350倍体积的液化气气体。根据《液化石油气储运容器不同受热条件下的温度压力的估算》【1】:以丙烷为主的液化气充灌进气瓶后,液化气主要呈液态,如果不超装,其压力主要由饱和蒸汽压决定。通常情况,饱和蒸汽压在0℃时只有0.48Mpa,20℃时0.85Mpa,40℃时1.4Mpa,60℃时也只有2.14Mpa,即在常温下低于气瓶的最高工作压力1.56Mpa,在设计警戒温度60°下也低于水压试验压力2.5 Mpa。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是钢体积膨胀系数的100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温度每升高摄氏1度,体积膨胀0.3~0.4%,气压增加0.2~0.3MPa。尤其当气瓶满液后,就会进入压力骤升区,温度升高1度,压力就会急剧上升1.0-3.4MPa。工作压力1.56Mpa、水压试验压力2.5 Mpa的气瓶,设计的爆破压力,一般也就在10.20 Mpa,这种过量充装的钢瓶温度升高4℃左右就可能引发爆炸,爆破压力可达10Mpa以上。
(3)充装情况
经了解,此批液化气充装时间为2010年12月至1月,当时,气温大约在零下20℃。液化气由当地一家液化气公司用罐车送到现场后,整车计费,并未对气瓶单个称量,按照气瓶的标识最高装至44公斤,而是仅根据压力表指示目测充装。
经现场抽样实际称重,几乎全部超重,最多过量冲装约6.0公斤,存在明显过量充装问题。
此种钢瓶设计容量为21.50公斤,设计容量为50.6升。21.50公斤丙烷,在-20℃时约38.50升,在0℃时40.70升,20℃时43升,40℃时46.30升,即使在设计上限60℃时,仅为49.6升,即接近满液,进入压力骤升区,但不会爆破。
也就是说,在零下20℃时,一些钢瓶直接就接近饱装。而数据计算可知,每公斤液化气在20℃时正好约2升。只要过量充装3.50公斤,20℃时,气瓶就达到了满液状态,满液瓶每升高1度,钢瓶升压1.0—3.4Mpa,升高2℃就可能使钢瓶屈服变形,升高3-4℃就可能引发爆炸,也即23-24℃就可能引发爆炸。
(4)气温情况
5月下旬,当地气温基本保持在20℃左右,爆炸的气瓶位于瓶库的西南角,由于地处高纬度时区,下午四时,正是阳光长时间照晒时期,当天最高温度25℃,过量冲装超过3.50公斤的气瓶,理论上全部可能引发爆炸。
三、爆破结论
气瓶爆破原因为过量充装,日光曝晒,温度升高,导致压力骤升,引发爆裂。
两个气瓶爆裂口均为新的裂口,一只气瓶有明显的撞击凹陷痕迹,一种可能是爆裂后撞击在铁栏杆导致,另一种可能是一个气瓶爆炸后,反作用力撞击另一个钢瓶,导致两个钢瓶同时发生爆裂。由于没有进一步的漆碰撞检测等手段,已难以判定是同时爆破,还是前次爆裂发生时未能听到。无论如何,过量充装是导致爆裂的根本原因。
四、疑虑解释
液化气瓶爆破原因分析出来后,但有人对结论提出了质疑。因为经过实际称重,绝大部分都是过量充装的,而且是在零下20℃状态下充装的,按照理论,升高4度、也即在-15℃左右可能就爆炸了,为什么到零上20℃以上才发生爆破了呢?
为此,通过随机选择了一个重49.20公斤的气瓶,在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进行了排气试验,结果,排放到44公斤,气瓶就没液化气可放出了,也就是说,此瓶只充装了5.20公斤的液化气,其他全是无法汽化的残夜,残夜的重量,居然达到了惊人的21.50公斤。经调查得知,气瓶采购使用后,多年未清瓶,所以,沉积了大量的残夜,实际充装重量,只有很小一部分,发生爆破的气瓶,应该正是残夜比较少的。
这也就是充装满的气瓶,有的只用半天就没有液化气了,但搬运起来,却还很重。
五、应急预防措施
1、经过清点,此批气瓶满瓶有60余个,经采取可靠的防火、防爆、防中毒、防环境污染措施后,利用清晨气温较低的时间,现场放气至44公斤;
2、将充装降重合格的气瓶使用至接近没气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清瓶,以恢复充装容积,保持良好的使用性和经济性;
3、钢瓶的充装、贮运、使用和检验应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2000年版全册)的规定。
4、严禁钢瓶超量充装。钢瓶必须保持直立使用。
5、根据《火灾科学》【3】钢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并与灶具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严禁用任何热源对钢瓶加热。
6、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通风散气,千万不可点火、开关电器设备或使用电话,以防引起爆炸着火事故。
7、严禁将钢瓶内的气体向其它钢瓶倒装。
8、严禁自行处理瓶内的残液。
六、小结
通过分析,找到了气瓶爆破的根源,消除了当时认为不合格的气瓶,排除了事故隐患,普及了气瓶安全使用知识,制定了气瓶的应急预防措施。也提醒施工单位对液化气瓶的储存、使用过程引以重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刑志祥,《液化石油气储运容器不同受热条件下的温度压力的估算》.
[2]《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000年版全册).
[3]《火灾科学》2000年7月第9卷第三期.
作者简介:
刘增训(1968-),男,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研究方向:HSE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