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文化引领群众生活之初探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联生活周刊》复刊以来,继承《生活》周刊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开拓创新。秉承用文化引领生活的理念,关注时代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在挖掘文化含量、传播先进文化上努力探索,形成了新闻性和文化性交融,新闻调查和文化分析结合的办刊风格,从而在新时期新闻类周刊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三联生活周刊;引领生活;文化追求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3-0009-02
  新闻周刊作为一种媒介形态,无论从新闻传播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还是从当今传媒生态的角度来看,都是新闻传媒格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我国新时期第一本由文化机构——三联书店主办的《三联生活周刊》,其前身是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以《三联生活周刊》名称复刊,由于特别注重文化特色,从而形成了新闻性和文化性交融,新闻调查和文化分析结合的办刊风格。《三联生活周刊》这种以文化视角处理新闻信息的理念本身就体现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的口号更是集中体现了办刊宗旨。《三联生活周刊》也正是凭借对文化的不懈追求,在传播先进文化、挖掘文化含量、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成为当下最具文化影响的领军式新闻周刊。
  一、关注时代生活,传播先进文化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文化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文化也是一种价值标准[1]。也就是说,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可谓形影相伴。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的传播作用也日渐显现,特别是能够体现正能量的社会主流和进步的先进文化,更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重中之重。《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周刊,更是认识到了文化因素是引导人们生活方式健康,维系社会生活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从而把先进文化传播视为其安生立命之本和生存发展之道。
  邹韬奋先生曾指出,真有生命的刊物,和当前时代的进步是不能脱节的。正由于顺应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主流,邹韬奋先生把一个只注重于职业教育和青年修养内容的《生活》周刊,逐渐变为重点讨论社会问题、积极宣传抗日的先进文化阵地。复刊之初的《三联生活周刊》,应该说还是一本极具小资情调的刊物,虽然也用文化的外衣进行了一番包装,但是仍然不能遮盖其疏离当前时代生活的尴尬和无奈。的确,我们不否认小资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这种纯粹为格调而生活,适应少数懒于思考、多在发泄闺怨的人生态度并不是我们当前时代的主流。一味追求这种休闲消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不论是对个人和刊物都是没有出路的。
  今天,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黑暗恐怖的30年代,在社会生活、办刊环境等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关注现实生活、顺应时代主流的办刊理念仍然还要继承和发扬。好在《三联生活周刊》走出小资格调的迷茫期后,最终还是回归到顺应时代生活,引导新的生活观的办刊思路上来了。走入正轨后的《三联生活周刊》,设立了“读者来信”栏目,并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设了“生活圆桌”栏目。这个栏目的文章选自每一个普通读者的来稿,用比较活泼随和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就像几个人围坐在圆桌旁,与你拉家常般慢慢道来,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但都阐述了做人的道理。
  二、借助栏目设置,挖掘文化含量
  一般来说,通常人们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生活的总称,即人类生活的方式,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创造的全部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心态、观念、习惯等。《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就说过,严格的说,它还不是新闻杂志,应该说当时三联书店给我们定位是以新闻为由头,用文化资源来讨论生活的概念,它的概念是生活周刊。但是,我们生活的概念,不是具体说你应该穿什么衣服,或者你应该吃什么饭,我们说的是一种生活观[2]。《三联生活周刊》在确立以文化引领生活为突破口后,为了更广泛地了解现实生活,在栏目的设计上思路就很开阔。当时刊物就设计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等几个版块,后来又在这几个版块基础上增加了提升生活、引导生活等内容,又与时俱进适时增添了“网络生活”的内容,从而全方位地拓展了读者的生活空间。
  现在的《三联生活周刊》相比于其它新闻周刊,生活化气息浓厚,文化味十足。主要有封面故事、社会、经济、文化和专栏等五个主要版块,还有天下、理财与消费、读者来信、生活圆桌等十余个固定小栏目。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娱乐休闲、保健收藏等无所不包。既有时效新闻信息的报道,又有实用信息的汇总;相比于其它生活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在栏目的设置上摒弃了娱乐性、广告化倾向,特别注重知识性、服务性传播,在传播正确生活知识的同时,也传达出轻松和健康的生活理念。
  “收藏”栏目曾经讲述了一个“玉水牛”的故事,这头与静静卧在颐和园昆明湖畔200多年的铜牛出于同一时代,只不过它漂洋过海,到了欧洲。后来,这头乾隆时期的白玉雕水牛在博物馆展出时引起轰动。文中并没有大谈这个玉水牛现在是如何值钱,而是从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水牛与中国农耕文化的关系上去阐述其宝贵的价值。这对防止当下收藏热中出现的只关注市场价格而不考虑藏品文化价值的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生活圆桌”栏目也曾讲述了一个“谍中谍”的故事,某个单位的员工为了争夺经理的岗位,通过安装摄像头来监控对方,却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好反被算计。文章通过这个小故事,向人们传达了做人要行的端坐的正,勿需搞小手段害人害己的人生哲学。《三联生活周刊》正是利用新闻周刊优越的传播平台和三联书店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为抓手,从文化中发现新闻,从新闻中挖掘文化,从而运用文化的力量去引导人们健康的生活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利用深度报道,体现人文关怀
  如果说广播、电视凭借时效性得到新闻事件的首发权,那么新闻周刊则是凭借深度报道获得对新闻事件的解释权。《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故事、特别报道和热点栏目等就主要针对当下热点和焦点的、贴近人们生活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度报道。这种报道侧重以热点事件和人物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面系统地反映报道新闻事实。《三联生活周刊》的深度报道不仅会将前因后果,纵向联系讲述清楚,更会以此为中心,横向扩散至周围相关的人和事,从而深入揭示事件的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通过这样的报道方式,不仅能够告诉读者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够深入地分析出事件背后的原因,反映出深层的社会现实,揭露出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和弊端。《三联生活周刊》在进行这种深度报道时有两个突出特点:视角新颖,重点关注现实生活中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方式独特,着意挖掘事件的文化价值,主张从事件中发掘出历史文化内涵。
  《家电连锁大并购开局》《又一轮金融高管人事更迭》《煤炭富豪的财富调查》《“小峰事件”:艾滋病人求医困境和医院现实》《上访,非访,截访——河南截访案中的上访人自述》《兰州笨污染与外资水务之争》《土地经济与色情业·东莞调查》等报道涉及到人们所关注的环境污染、医疗卫生、财富分配、行业利益、色情泛滥等社会备受争议的焦点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非常敏感的负面报道,《三联生活周刊》在报道这些问题时,不像许多新闻媒体的报道过于强调正面效果,对那些真实存在但影响不好的事实隐而不报,而是直面现实社会最真实的生活,直指现实社会转型发展中的一些畸形现实,不隐瞒,不夸大,而是通过具体、详实的调研,科学、理性地促使社会思考如何提高普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而《唐山大地震 一个城市的诞生》《中国的大片时代》等为数不多的正面报道,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上则更为深入,充分体现出了《三联生活周刊》新闻浅人,文化深出的风格。在追述几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时,并不是单调的哀悼追忆,而是理智地报道了幸免于难的人们,并从他们的视角见证了一个城市的新生;在讨论中国的大片时,依次分析了中国大片的发展,比较了和国外大片的优劣态势,剖析了中国电影体制的矛盾问题,同时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寄予了厚望。正是这种关注民生、注重文化的追求,使得《三联生活周刊》的深度报道新闻与文化结合,揭露与建设并重,关注的问题与实际相联、与生活相贴、与群众相近,真正体现出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四、结 语
  传媒与文化二者之间关系密切,有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首先,传媒传播文化,在现代社会,任何文化都得经传媒的传播,借助传媒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才能够得以更好地延续传承;其次,传媒引导文化,任何传媒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是不加选择地简单传播,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社会利益和价值取向,对现有的文化信息进行把关,过滤掉与其利益不符和价值不同的文化,从而最终起到引导文化的作用。因此,有人曾形象地指出,如果把新闻打碎了放到水杯里,沉淀在杯底的将是文化[3]。也就是说,新闻最大的力量,并不在于其改变现实、创造历史,而在于它拥有的文化力量。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新闻传媒的一种,就深刻地认识到其对于文化具有的重要作用。在当今正在崛起的代表性新闻周刊中,《三联生活周刊》正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借助于新闻传播的强势平台,传播着先进的社会文化,引导着新的健康的生活。一个真正具有权威地位和世界影响的新闻周刊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通过自己的传播向读者传输自己的价值观,甚至可能改变读者的价值观。对于立志要做中国的《时代》周刊的《三联生活周刊》来说,办成一份如主编朱伟所说“能对一个时代中人的生活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影响”[2]的刊物应该就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刘双,于文秀.跨文化传播——析解文化的围墙[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0.
  [2]《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做客新浪聊天实录[EB/OL].新浪传媒,http://www.sina.com.cn.
  [3]刘智.新闻文化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思涵]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自然领域、社会领域结构性风险越来越多,其中环境危机最为突出。PX项目是国家重点投产建设的项目,在环境危机诱因下,该项目已被“妖魔化”,市民闻PX色变,当该项目每每落户时,均遭到了市民普遍抵制。从2007年开始,厦门、大连、宁波、昆明、茂名等陆陆续续发生了PX集合行为。本文以系列PX集合行为为例,在斯梅尔塞价值累加理论框架下对集合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在
期刊
编者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到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再为贴切不过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使很多怀揣主持梦想的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的主持梦,但主持人大赛只是一个平台,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更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和不断的历练。近期本刊采访到的是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节目主持人张宇,被观众一致冠名为央视美女主持人的张宇,勤奋好学,坚韧不拔,敢于挑战,凭着自己的一股韧劲,借主持人大赛的平台登上了自己热爱的央视
期刊
摘 要: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知识产权与商业谈判两者共存,共同为企业、为品牌、为消费者贡献各自的力量,最终亦将为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添砖加瓦,达到“双赢”。在产业的高速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知识产权保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关系到文化创意产业是否能健康发展。在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下,谈判成了其中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商业谈
期刊
摘要: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作为一本高校的独立学院,其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的教学在课时安排、师资力量配备、课堂教学方法、实践能力培养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有不少亮点。但在新旧媒体转型之际,也遭遇一些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指导思想转变缓慢、教学设备老化、资金缺口、教材陈旧、师资进修平台狭窄等。本文尝试给出几点改进建议。关键词:教学;独立学院;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三湘都市报》作为湖南省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省级晚报,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其议程设置和呈现的一部分。本文对该报的文本内容、版面与篇幅、报道体裁、报道立场、内容特征等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市场化晚报类媒体的农民工就业问题报道应该加大报道力度,丰富报道手法,增加深度报道及专题策划能力。  关键词:就业;农民工;三湘都市报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当下传媒类大学生的“性别”成为影响就业质量的显在问题。调查显示,高校传媒类大学生中男性就业优势明显,而女性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诸多就业“不平等”,大量女性大学生被迫放弃媒体工作而转投其他行业。研究发现,先入为主的“男强女弱”等刻板成见,放大了就业观念、工作强度、国家政策与社会观点等因素对传媒工作“性别选择”的影响。本研究从性别视角切入,立足女性立场,探寻女性就业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对策。
期刊
摘 要:公益网站一方面承担着传播公益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报道内容要能吸引受众。如何把握平衡、针对其特殊性和倾向性做好专题策划,是每家公益网站运行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近年来策划报道的专题类型多为采访型专题,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多点聚合和单点分解相结合的形式,用活动先行、打造独家报道的方式为网站赢得了良好的形象,同时有效引导舆论、开创了一种新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其专题
期刊
摘 要:网络集群行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对群体的污名化的影响便是其负面影响之一。本文以城管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探究网络集群行为与污名化的关系,发现网络集群行为可以引起、扩大网民对城管群体的污名化,单个网络集群行为的影响面广,程度不深,但是相似的网络集群一再发生,效果累积,网民对该群体的印象会不断强化,逐渐形成刻板印象,群体的污名化不断扩大。  关键词:网络集群;污名化;城管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信息社会语境对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分析。首先对于新媒体的数字化、交互与互动等关键技术特性以及传播主体“以人为本”的由来进行了界定,之后通过梳理人作为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在相关语境中的表征和与技术的关系变化进一步呈现“以人为本”的内涵,最后结合新媒体使用者的“评论”行为在应用层面,探析了新媒体“以人为本”的形态特征以及传播主体的变迁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社会;传
期刊
摘 要:随着公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传媒市场的发展,受众对于新闻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从前格式化、八股化的新闻模式。多媒体信息时代的新闻受众有多元化的需求,而媒体要更好地服务受众,让受众接受,就必须转变新闻制作观念,打破固有的新闻模式。新闻故事化的趋势在中国的传媒市场应运而生。用故事化的手法讲述新闻,能够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贴近性,唤起公众的情感认同,从而确保自己的受众群体。故事化的手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撰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