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8日,在我国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技术创新耕耘半个多世纪的闵恩泽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在获奖感言中,他表示将把研究重心放在绿色化学和生物质能源化工领域,并将奖金投入到“中国石化发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课题”中。他拿出属于个人的全部50万奖金和个人积蓄50万元,设立了原始创新奖,奖励为石科院基础研究和开拓探索作出创新贡献的科技人员。
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报告》中,这样概括闵恩泽的科技成就和贡献:“他被公认为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和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尽管闵恩泽从事的领域在普通人听来,似乎有些晦涩难懂,但却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如果没有石油炼制和化工过程中占80%以上的催化工艺,原油就变不成汽油、柴油、煤油,汽车就无法行走;如果没有聚合催化剂将小分子转化为大分子,人工材料就是遥远的梦想,塑料、橡胶、化纤都难以进入我们的生活……
1924年,闵恩泽出生在四川成都。18岁的闵恩泽进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土木系读书。1955年10月,已在美国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并成家就业的他,不顾朋友的劝说和美国移民局的刁难,携夫人陆婉珍绕道香港回国。
回国后,闵恩泽加入石油炼制研究所,接手的第一个工作是铂重整催化剂的中型试验。铂重整工艺生产的甲苯是生产硝基苯的原料,后者则用来生产炸药,对国防有重要意义。1956年,闵恩泽在负责铂重整催化剂中型试验的同时,又承担了另一项任务:研制磷酸硅藻土催化剂。1960年开始,闵恩泽承担了研发国防急需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的任务,并将其推向工业化。1964年5月,兰州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厂开始试运转,所生产出的催化剂性能,完全达到了从苏联进口的催化剂水平,其中完整率、抗磨损性能和杂质含量等都优于苏联产品,而且价格仅为进口剂的一半。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兰州炼油厂库存的进口催化剂只够运转两个月了,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厂的及时建成投产,保障了军用和民用航空汽油的供应。
进入1980年代后,闵恩泽主持“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项目推动我国绿色化学研究的广泛开展。1990年代初,发展绿色化学、减少环境污染被提上国家重要议程。这时的闵恩泽虽然已经年近七旬,但他依然走在科技发展最前沿。他开始致力于把催化科技应用于绿色化学中去,把自己的催化剂研究从石油炼制领域扩展到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工原料以及化纤单体领域……
为奖励在能源化工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激励高端领军人物奋发创新,培养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科技人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发起成立“闵恩泽能源化工奖”奖励基金,闵恩泽个人捐资400万元,中国石化捐资800万元,设“杰出贡献奖”和“青年进步奖”两类奖项,每两年评选1次。2013年12月26日,首届“闵恩泽能源化工奖”颁发。
2016年3月7日5时5分,闵恩泽院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情系国,心远阔,催化炼油绩丰硕。耄耋仍攀科学峰,一生皆为石化搏。”这正是对闵恩泽院士一生最好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