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孩子都在写些什么样的语文作业呢?通过调查走访发现:
1 机械作业多,趣味作业少
不少老师在学完新的一课的生字词后,就叫学生把该课的生字词抄写若干遍,把机械的抄写当做巩固生字词的法宝。对于一些书写错误或书写马虎的学生,还会罚抄数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机械地重复抄写上。有关调查显示:仅“抄写词语,抄写课文”两项作业就占据了语文作业种类的85%左右。还有机械的背诵课文中的词语解释,句子含义,课文段落,这些也是学生的常规作业。这样的作业学生毫无趣味可言,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致使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
2 现成作业多,实际设计少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内、书本、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练习。大多数老师布置作业只限于课后练习、教参以及配套购买的练习册,被辅导资料牵着鼻子走,只有很少的老师偶尔会根据所学的课文设计一些有趣的家庭作业。
3 重教材知识,轻实践运用
很多的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一直围绕课本做文章,拘泥于教材之中。一方面,作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实际生活脱离;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作业时不需要深入生活。小学语文作业一般重复地做课后有“正确”答案的练习题,学生无法冲破课本的圈子,无法向课外延伸,更不能与生活接轨。而要求学生将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题目则是少之又少。
通过学生的作业现状发现:长期以来,教师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作业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作业的模式是封闭的、僵化的。
面对这样的作业现状,我们不禁要担忧:这样的作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
提高语文素养,需要什么样的语文作业呢?语文素养,最简单的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排除顾虑,删除那些机械乏味的练习,多设计新颖的作业,把作业的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背经典文章、多积累、多练笔上来,切实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第一,设计新颖,激发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从事某种活动带有情感意识倾向,它是人们自觉行动的前提,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入迷,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去研究、去探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用心设计,设计出学生喜欢的作业,布置有趣的作业,做有“营养”的作业,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第二,海量阅读,背诵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培养语感,要想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就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可现在的学生课外阅大多徒有虚名,因为练习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可以从阅读作为切入点,布置学生阅读作业(中小学生每学期都有规定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可以再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整体把握和理解课文内容,要点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才能领会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言文字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要从学生的精读和泛读入手,通过精读,让学生认真揣摩词句、篇章的精妙,从而体会情感。而课外的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和受到熏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经典,是禁得起时间推敲的,它凝聚了我国历代文人骚客精髓。这些经典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背诵,增加孩子的文化底蕴,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教者要有目的地布置一些经典诗文让孩子背一背,不要一味地布置深奥难懂的,让孩子失去兴趣。如果只是机械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恶。教师要善于动脑筋,找出跟学生年龄层次相配套的、有趣的、优美的、朗朗上口的经典给学生背诵。可以配上一定的画面和音乐帮助学生记忆,让孩子能够入“境”来,从而能够把经典占为己有。
第三,聚沙成塔,注重积累。古人云:厚积薄发。语文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使得语文的知识是最丰富的。丰富的知识就必须依靠积累,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达到化多为精,以少胜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习任务,区别主次,重主轻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要引导孩子善于思考,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真正理解了就能牢记,就可运用。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归纳,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分类,归纳,纳入已形成知识体系中,使之系统化,才便于掌握,达到积累的目的。所以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重让孩子积累,教师把握大的方向,让孩子自己尽情发挥!比如:你能写些关于荷花的美妙诗句吗?描写秋天的成语你知道多少?你能收集关于王维的写景诗吗等等。
第四,采英撷萃,加强练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孩子们乐于表达,鼓励他们多写,勤写。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写作机会。扩大孩子们的生活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写作应有一定量的保证,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加强指导和引导,重视文字修改,让学生在自我个性和互相个性中提高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注意好的作品对写作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多创造一些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如在学过《狐狸和乌鸦》后,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我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能够多花一些心思,多动一些脑筋,设计出学生喜欢的作业,能够抓住语文的根本,鼓励孩子大量阅读,背诵经典,注重积累,加强练笔,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1 机械作业多,趣味作业少
不少老师在学完新的一课的生字词后,就叫学生把该课的生字词抄写若干遍,把机械的抄写当做巩固生字词的法宝。对于一些书写错误或书写马虎的学生,还会罚抄数遍,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机械地重复抄写上。有关调查显示:仅“抄写词语,抄写课文”两项作业就占据了语文作业种类的85%左右。还有机械的背诵课文中的词语解释,句子含义,课文段落,这些也是学生的常规作业。这样的作业学生毫无趣味可言,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致使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
2 现成作业多,实际设计少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内、书本、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练习。大多数老师布置作业只限于课后练习、教参以及配套购买的练习册,被辅导资料牵着鼻子走,只有很少的老师偶尔会根据所学的课文设计一些有趣的家庭作业。
3 重教材知识,轻实践运用
很多的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一直围绕课本做文章,拘泥于教材之中。一方面,作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实际生活脱离;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作业时不需要深入生活。小学语文作业一般重复地做课后有“正确”答案的练习题,学生无法冲破课本的圈子,无法向课外延伸,更不能与生活接轨。而要求学生将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题目则是少之又少。
通过学生的作业现状发现:长期以来,教师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作业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作业的模式是封闭的、僵化的。
面对这样的作业现状,我们不禁要担忧:这样的作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
提高语文素养,需要什么样的语文作业呢?语文素养,最简单的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排除顾虑,删除那些机械乏味的练习,多设计新颖的作业,把作业的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背经典文章、多积累、多练笔上来,切实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第一,设计新颖,激发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从事某种活动带有情感意识倾向,它是人们自觉行动的前提,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入迷,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去研究、去探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用心设计,设计出学生喜欢的作业,布置有趣的作业,做有“营养”的作业,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能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第二,海量阅读,背诵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培养语感,要想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就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可现在的学生课外阅大多徒有虚名,因为练习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可以从阅读作为切入点,布置学生阅读作业(中小学生每学期都有规定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可以再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整体把握和理解课文内容,要点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才能领会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言文字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要从学生的精读和泛读入手,通过精读,让学生认真揣摩词句、篇章的精妙,从而体会情感。而课外的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能使学生有所感悟和受到熏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经典,是禁得起时间推敲的,它凝聚了我国历代文人骚客精髓。这些经典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背诵,增加孩子的文化底蕴,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教者要有目的地布置一些经典诗文让孩子背一背,不要一味地布置深奥难懂的,让孩子失去兴趣。如果只是机械记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恶。教师要善于动脑筋,找出跟学生年龄层次相配套的、有趣的、优美的、朗朗上口的经典给学生背诵。可以配上一定的画面和音乐帮助学生记忆,让孩子能够入“境”来,从而能够把经典占为己有。
第三,聚沙成塔,注重积累。古人云:厚积薄发。语文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使得语文的知识是最丰富的。丰富的知识就必须依靠积累,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达到化多为精,以少胜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习任务,区别主次,重主轻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要引导孩子善于思考,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真正理解了就能牢记,就可运用。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归纳,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分类,归纳,纳入已形成知识体系中,使之系统化,才便于掌握,达到积累的目的。所以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重让孩子积累,教师把握大的方向,让孩子自己尽情发挥!比如:你能写些关于荷花的美妙诗句吗?描写秋天的成语你知道多少?你能收集关于王维的写景诗吗等等。
第四,采英撷萃,加强练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孩子们乐于表达,鼓励他们多写,勤写。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写作机会。扩大孩子们的生活范围,丰富见闻和经历,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写作应有一定量的保证,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加强指导和引导,重视文字修改,让学生在自我个性和互相个性中提高写作能力。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注意好的作品对写作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多创造一些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如在学过《狐狸和乌鸦》后,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我想,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能够多花一些心思,多动一些脑筋,设计出学生喜欢的作业,能够抓住语文的根本,鼓励孩子大量阅读,背诵经典,注重积累,加强练笔,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