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甘肃省处于中国足球发展的落后地区,高校高水平足球也不例外。本文通过笔者多年从事高校高水平足球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为经验,总结了未来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足球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水平足球运动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甘肃省现有的几只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2010—2011年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暨“李宁杯”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甘肃预赛举行期间,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及相关的领导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2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和运动员培养的发展趋势
2.1完善“一条龙”训练管理体制,拓宽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来源
邓小平在谈到我国足球发展时,提到“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发展战略,只有坚持广泛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才能保证高校足球竞技运动所需的生源,提高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
高校要拓展足球运动员的招生来源,应与足球俱乐部、足球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中学足球重点学校等广泛联系,明确生源供求关系,进行稳定、长期合作,必须充分发挥我省中、小学校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完善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训练体制。
加强高校和足球传统中、小学的合作和交流,建立更为有效和实际的运动员输送渠道,使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一方面可以使运动员的输送和中、小学对升学率的要求相联系,充分调动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足球运动,使我省中、小学课余训练更具有生命力。
2.2转换机制,探索高水平足球俱乐部的办队模式
国家体委政法司司长指出:“专业队体制的路子越走越窄,进出都很困难。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体制可以向职业化和业余化方向发展,一大部分项目走业余化,向学校化过渡”。
甘肃省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投资和赞助学校足球运动的兴趣并不是很高,高校足球俱乐部可利用高等院校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积极发挥其在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树立自己的品牌,大量吸引社会各界的投资,这其中包括捐款、赞助、合作搞科技开发等。通過多渠道、全方位的体育经营,有效增加整个俱乐部的经济收入,缓解高校足球运动经费的不足,为俱乐部的再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成立俱乐部后,出于对自己前途的考虑,俱乐部必然将后备力量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而由于体制的改变,经营手段的丰富,加之大学对青少年运动员足够的吸引力,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将被高校吸引而成为“一条龙”体制中的一员。高校竞技俱乐部的优秀运动员既有可能在毕业后继续其运动生涯,也有可能直接就业,参加工作。
2.3加强科研合作,提高教练员科研水平,实现科学化训练
大学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优势,高校足球队可以加强和其它院系的合作,研制开发先进的体育训练器材、比赛器材和高科技比赛用装备,帮助提高运动训练的科研含量和运动成绩。
结合当前运动训练实践的需要,利用专业院系的人才优势和科研设备,各个高校足球队可以通过合作攻关、人才交流和付费服务等多种合作形式加强同体育专业院系的合作。体育院系的生理、生化专家可以帮助教练员研究并建立对足球专项训练强度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及客观标准,探讨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的物质能量代谢供能能力的创新性训练方法,建立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系统,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2.4完善竞赛体制
对足球比赛进行市场化运作,推广大学生足球联赛,将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争取良好的群众基础。高校体育竞赛的观众群体相对集中、稳定,比赛地点分布广,观众文化层次高,比赛具有吸引力。这一切都决定了高校足球竞赛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通过对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领导和专家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家对建立多层次的比赛体系,对足球比赛进行市场化运作是比较赞同的,这些符合我国高校竞技足球的发展趋势。结合专家意见,笔者认为我们的高校足球比赛应进行以下几点的改革:
第一、建立一套由区域内、区域间和全国性的联赛。
第二、实行主客场赛。
第三、大学生足球联赛必须独树一帜,以“文化”来包装联赛,营造足球新感觉。
第四、联赛应与传媒大力合作,开发市场,为联赛营造轰动的社会效应。
2.5加强运动员的学习管理,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
高水平运动员在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和训练并重,加上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差,各方面的情况不同于一般学生,所以在现有高校竞技体育运动队(员)的教学训练管理制度下,各个高校应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入激励机制、实行学分制、提供教育经费资助、给予运动员特别的文化辅导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
第一、延长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年限,以确保他们能达到国家教育学习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更多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胜任工作。对于运动能力突出,文化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可以试行本科、硕士连读的学制,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专业和文化水平。
第二、真正实行学分制。参加校内所学课程考试,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文化课和运动训练课考试,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考试工作的规定办理。
2.6拓宽运动员的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
对于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学校应帮助运动员转变就业观念,走多渠道、全方位的就业道路。对于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各校运动队应积极帮助他们与职业俱乐部联系,使其运动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探索运动员就业新渠道。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走在全世界的前列,国营、私营、外资企业众多,许多企业出于营造企业文化的需要,希望招收一些既有相关专业知识又具有运动特长的人才,而我们的高校足球运动员恰恰属于复合性人才,学生所在院系和运动队除推荐其到对口单位进行就业以外,还应通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鼓励运动员利用自身的特长优势从事其它行业的工作。另外,我们许多的运动员有自主创业的意识,高校可以安排相关的课程,辅助和引导运动员自主创业。
3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3.1深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办队体制改革,探索高校足球队俱乐部制的新模式,逐步实现高校足球运动员培养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通过加强和社会团体及企业单位的合作,吸引社会多方资金的投入,缓解高校培养资金不足的压力。
3.2国家制定系统、详细的法律和法规,明确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职责和任务,加强对高校运动员培养的宏观管理,努力实现运动员培养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引导体教结合的健康发展,逐步实现高校为国家培养竞技足球后备人才的目标。各个学校应加强对规章、制度具体实施情况的监督,充分调动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3.3协调运动队训练和各院系学习管理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灵活安排,减少训练和学习时间上的冲突。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调动运动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延长学习年限、课外辅导等多种方式解决运动员学习上的实际困难,使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
3.4努力改善训练的后勤服务和医疗保障工作,减少运动伤病的产生,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利用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加强与体育院校和其它院系的合作,提高教练员的科研能力,促进足球训练的科学化。
3.5完善足球比赛体系,增加比赛数量,提高比赛质量。实行主客场赛制的大学生足球联赛,加大对比赛的宣传和开发力度,以“文化”包装联赛,实现大学生足球比赛的市场化,使大学高水平足球比赛逐步走市场养比赛,以比赛促市场的良性循环道路。
3.6切实提高运动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运动员在对口单位的就业率;加强就业指导,鼓励运动员充分利用自己的运动特长进行就业;设置创业课程,对运动员的自主创业给予更多的实际帮助。
4结 论
4.1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办队模式仍旧比较单一,主要以学校办队为主。虽然个别高校对俱乐部制、校企合办等其它办队模式进行了尝试,但也停留在初级阶段,高校走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目标短期内还不能实现。
4.2甘肃省高校招收的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以中学生一级运动员为主,年龄结果比较合理,主要来源于足球俱乐部梯队、高中、省市业余体校和足球学校等。由于我省从小学到大学的“一条龙”训练体制建构不完善,加上足球在中、小学校得不到广泛开展,导致我省足球人才匾乏,再加上外省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比例远远低于本省。运动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招生的过程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有待于加强监督和改革考试及招生办法。
4.3由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运动员所学专业多数集中在文科类的专业。运动员对于学训矛盾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说明学校对于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安排和指导缺乏针对性。学校主要以奖励学分的方式来缓解运动员的学习压力,长期以来只单纯依赖这种方式,会导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难有大的提高。
4.5运动员在选择就业时,不能充分发挥其运动特长,由于专业文化成绩较为欠缺,加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运动员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运动员虽然有多渠道就业和自主就业的意向,但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缺少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疆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制所处的困境及向俱乐部制转化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0.
[2]赵东岩《谈足球教学比赛》[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5
[3]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关键词: 高水平足球运动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甘肃省现有的几只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通过2010—2011年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暨“李宁杯”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甘肃预赛举行期间,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及相关的领导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2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和运动员培养的发展趋势
2.1完善“一条龙”训练管理体制,拓宽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来源
邓小平在谈到我国足球发展时,提到“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发展战略,只有坚持广泛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才能保证高校足球竞技运动所需的生源,提高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
高校要拓展足球运动员的招生来源,应与足球俱乐部、足球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中学足球重点学校等广泛联系,明确生源供求关系,进行稳定、长期合作,必须充分发挥我省中、小学校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完善从小学到大学“一条龙”训练体制。
加强高校和足球传统中、小学的合作和交流,建立更为有效和实际的运动员输送渠道,使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一方面可以使运动员的输送和中、小学对升学率的要求相联系,充分调动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足球运动,使我省中、小学课余训练更具有生命力。
2.2转换机制,探索高水平足球俱乐部的办队模式
国家体委政法司司长指出:“专业队体制的路子越走越窄,进出都很困难。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体制可以向职业化和业余化方向发展,一大部分项目走业余化,向学校化过渡”。
甘肃省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投资和赞助学校足球运动的兴趣并不是很高,高校足球俱乐部可利用高等院校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积极发挥其在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树立自己的品牌,大量吸引社会各界的投资,这其中包括捐款、赞助、合作搞科技开发等。通過多渠道、全方位的体育经营,有效增加整个俱乐部的经济收入,缓解高校足球运动经费的不足,为俱乐部的再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成立俱乐部后,出于对自己前途的考虑,俱乐部必然将后备力量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而由于体制的改变,经营手段的丰富,加之大学对青少年运动员足够的吸引力,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将被高校吸引而成为“一条龙”体制中的一员。高校竞技俱乐部的优秀运动员既有可能在毕业后继续其运动生涯,也有可能直接就业,参加工作。
2.3加强科研合作,提高教练员科研水平,实现科学化训练
大学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优势,高校足球队可以加强和其它院系的合作,研制开发先进的体育训练器材、比赛器材和高科技比赛用装备,帮助提高运动训练的科研含量和运动成绩。
结合当前运动训练实践的需要,利用专业院系的人才优势和科研设备,各个高校足球队可以通过合作攻关、人才交流和付费服务等多种合作形式加强同体育专业院系的合作。体育院系的生理、生化专家可以帮助教练员研究并建立对足球专项训练强度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及客观标准,探讨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的物质能量代谢供能能力的创新性训练方法,建立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系统,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2.4完善竞赛体制
对足球比赛进行市场化运作,推广大学生足球联赛,将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争取良好的群众基础。高校体育竞赛的观众群体相对集中、稳定,比赛地点分布广,观众文化层次高,比赛具有吸引力。这一切都决定了高校足球竞赛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通过对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领导和专家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家对建立多层次的比赛体系,对足球比赛进行市场化运作是比较赞同的,这些符合我国高校竞技足球的发展趋势。结合专家意见,笔者认为我们的高校足球比赛应进行以下几点的改革:
第一、建立一套由区域内、区域间和全国性的联赛。
第二、实行主客场赛。
第三、大学生足球联赛必须独树一帜,以“文化”来包装联赛,营造足球新感觉。
第四、联赛应与传媒大力合作,开发市场,为联赛营造轰动的社会效应。
2.5加强运动员的学习管理,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
高水平运动员在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和训练并重,加上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差,各方面的情况不同于一般学生,所以在现有高校竞技体育运动队(员)的教学训练管理制度下,各个高校应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入激励机制、实行学分制、提供教育经费资助、给予运动员特别的文化辅导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
第一、延长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年限,以确保他们能达到国家教育学习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学会更多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胜任工作。对于运动能力突出,文化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可以试行本科、硕士连读的学制,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专业和文化水平。
第二、真正实行学分制。参加校内所学课程考试,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文化课和运动训练课考试,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考试工作的规定办理。
2.6拓宽运动员的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
对于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学校应帮助运动员转变就业观念,走多渠道、全方位的就业道路。对于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各校运动队应积极帮助他们与职业俱乐部联系,使其运动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探索运动员就业新渠道。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直走在全世界的前列,国营、私营、外资企业众多,许多企业出于营造企业文化的需要,希望招收一些既有相关专业知识又具有运动特长的人才,而我们的高校足球运动员恰恰属于复合性人才,学生所在院系和运动队除推荐其到对口单位进行就业以外,还应通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鼓励运动员利用自身的特长优势从事其它行业的工作。另外,我们许多的运动员有自主创业的意识,高校可以安排相关的课程,辅助和引导运动员自主创业。
3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3.1深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办队体制改革,探索高校足球队俱乐部制的新模式,逐步实现高校足球运动员培养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通过加强和社会团体及企业单位的合作,吸引社会多方资金的投入,缓解高校培养资金不足的压力。
3.2国家制定系统、详细的法律和法规,明确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职责和任务,加强对高校运动员培养的宏观管理,努力实现运动员培养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引导体教结合的健康发展,逐步实现高校为国家培养竞技足球后备人才的目标。各个学校应加强对规章、制度具体实施情况的监督,充分调动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3.3协调运动队训练和各院系学习管理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灵活安排,减少训练和学习时间上的冲突。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调动运动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延长学习年限、课外辅导等多种方式解决运动员学习上的实际困难,使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
3.4努力改善训练的后勤服务和医疗保障工作,减少运动伤病的产生,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利用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加强与体育院校和其它院系的合作,提高教练员的科研能力,促进足球训练的科学化。
3.5完善足球比赛体系,增加比赛数量,提高比赛质量。实行主客场赛制的大学生足球联赛,加大对比赛的宣传和开发力度,以“文化”包装联赛,实现大学生足球比赛的市场化,使大学高水平足球比赛逐步走市场养比赛,以比赛促市场的良性循环道路。
3.6切实提高运动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运动员在对口单位的就业率;加强就业指导,鼓励运动员充分利用自己的运动特长进行就业;设置创业课程,对运动员的自主创业给予更多的实际帮助。
4结 论
4.1甘肃省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办队模式仍旧比较单一,主要以学校办队为主。虽然个别高校对俱乐部制、校企合办等其它办队模式进行了尝试,但也停留在初级阶段,高校走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培养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目标短期内还不能实现。
4.2甘肃省高校招收的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以中学生一级运动员为主,年龄结果比较合理,主要来源于足球俱乐部梯队、高中、省市业余体校和足球学校等。由于我省从小学到大学的“一条龙”训练体制建构不完善,加上足球在中、小学校得不到广泛开展,导致我省足球人才匾乏,再加上外省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比例远远低于本省。运动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招生的过程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有待于加强监督和改革考试及招生办法。
4.3由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运动员所学专业多数集中在文科类的专业。运动员对于学训矛盾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说明学校对于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安排和指导缺乏针对性。学校主要以奖励学分的方式来缓解运动员的学习压力,长期以来只单纯依赖这种方式,会导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难有大的提高。
4.5运动员在选择就业时,不能充分发挥其运动特长,由于专业文化成绩较为欠缺,加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运动员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运动员虽然有多渠道就业和自主就业的意向,但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缺少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疆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制所处的困境及向俱乐部制转化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0.
[2]赵东岩《谈足球教学比赛》[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3.5
[3]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