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3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宣布中央和国家机关140个部门已完成公车改革。各省也纷纷成立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推行公车改革。虽然公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与人民满意的结果还相去甚远。本文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公车改革方案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公车改革结合起来,能从根本上改善公车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公车改革;经济责任审计;效率
一、引言
公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车费用在三公经费中占比很大,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难以承受,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自民革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对公车改革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实践。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了很多改革方案,但均不够完善,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需要探索新的途径来完善公车改革。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应当负有的责任,为上级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戚振东等(2013)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是公共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重要工具。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功能是“免疫”作用,可以从源头上入手抑制潜在的不合理公车费用。本来拟从分析现有公车改革方案缺陷的基础上引入经济责任审计来完善公车改革。
二、公车改革现有方式及缺陷
1.货币化方式
取消厅局级专车并进行车贴。这种方式虽然表面上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公车的数量和费用有所减少,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这可能会将公车腐败与浪费引向另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用车强度增加,用车方式也会有转移的趋势,上级单位有可能将用车之手转移到下属单位或者企业。此外,双重补贴标准也成为民众所诟病,这会不会形成另一种形式的腐败?
2.集中管理
成立车辆管理中心,对公车进行统一购置、维修、调配和管理。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车使用效率,降低各部门公车私用的水平,节约公车运行的成本。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推行范围有限;二是管理机构管理水平不高;三是手续繁锁,用车不方便。
3.其他改革方案
实行公车租用、公车号牌统一标识、公车GPS监控等。这些偏技术型的改革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车使用者们总是能想出各种方法来应对。
三、经济责任审计在公车改革中的应用
1.确立公车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公车表面上归属全民所有,实则淡化了所有权,人民无法有效的行使所有者权力,责任不明带来浪费和无效率。因此,公车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就是让公车使用部门、单位的领导对本部门的公车使用承担完全的责任,经济合理的安排、配置本部门、本单位的公车使用。
2.构建公车经济责任评价标准
任何一个好的改革方案都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标准才能进行度量和评价。公车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效的推行,也需要建立符合实际的一套标准。这个标准不应该是一刀切的绝对标准,固化的标准只能带来资源的浪费和无效率。上级部门应该根据下级部门的组织结构、活动需要以及与相关单位的比较来确定公车使用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市场化,要坚持经济、合理、效率的原则,公车的购置和使用必须符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3.全方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在全国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公车经济责任审计,将公车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领导整体经济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货币化改革、集中管理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建立用车部门领导和车辆集中管理部门领导双重经济责任考核。有效的监督公车的使用,使公车使用做到真正的合理、有效使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公务车管理上的绩效审计经验。
4.全面评价公车使用和购置的效果
评价公车购置和使用的效果,不能完全以公车使用数量和费用的多少为标准,而应与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如果使用的金额和数量较少,但超出了本单位合理使用的范围,也是不经济的。公车使用情况的评价一定要严格遵循经济、合理、效率的原则。
各级主管单位每年都应该对下级单位的公车购置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将公车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与领导的奖惩、升迁相结合。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威慑性效应。尚兆燕(2007)认为,审计机关以“审计问责结果公告”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开检查监督和问责的结果,更好的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只有评价的结果得到了执行,公车审计得到了有效的监督,领导需要对自己的经济责任承担相应的后果,经济责任审计才能起到切实的作用。
四、结语
讫今为止还没有一份完整、准确的报告来对公车改革作绩效评价,缺乏评估的改革难以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方向。期盼尽快将经济责任审计引入公车改革领域,甚至推广到整个“三公”经费改革上去。公车改革任重道远,这需要我们不断寻找新的办法,探索新的途径,才能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戚振东,尹平.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创新研究[J].学海,2013(2).
[2]尚兆燕.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法律社会学的解释视角[J].审计研究,2007(3):16-20.
作者简介:
李建文(1982—),男,汉,湖南,硕士在读,广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关键词】公车改革;经济责任审计;效率
一、引言
公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车费用在三公经费中占比很大,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难以承受,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自民革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对公车改革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实践。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了很多改革方案,但均不够完善,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需要探索新的途径来完善公车改革。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应当负有的责任,为上级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戚振东等(2013)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是公共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的重要工具。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功能是“免疫”作用,可以从源头上入手抑制潜在的不合理公车费用。本来拟从分析现有公车改革方案缺陷的基础上引入经济责任审计来完善公车改革。
二、公车改革现有方式及缺陷
1.货币化方式
取消厅局级专车并进行车贴。这种方式虽然表面上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公车的数量和费用有所减少,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这可能会将公车腐败与浪费引向另一种较为隐蔽的方式,用车强度增加,用车方式也会有转移的趋势,上级单位有可能将用车之手转移到下属单位或者企业。此外,双重补贴标准也成为民众所诟病,这会不会形成另一种形式的腐败?
2.集中管理
成立车辆管理中心,对公车进行统一购置、维修、调配和管理。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车使用效率,降低各部门公车私用的水平,节约公车运行的成本。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推行范围有限;二是管理机构管理水平不高;三是手续繁锁,用车不方便。
3.其他改革方案
实行公车租用、公车号牌统一标识、公车GPS监控等。这些偏技术型的改革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车使用者们总是能想出各种方法来应对。
三、经济责任审计在公车改革中的应用
1.确立公车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公车表面上归属全民所有,实则淡化了所有权,人民无法有效的行使所有者权力,责任不明带来浪费和无效率。因此,公车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就是让公车使用部门、单位的领导对本部门的公车使用承担完全的责任,经济合理的安排、配置本部门、本单位的公车使用。
2.构建公车经济责任评价标准
任何一个好的改革方案都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标准才能进行度量和评价。公车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效的推行,也需要建立符合实际的一套标准。这个标准不应该是一刀切的绝对标准,固化的标准只能带来资源的浪费和无效率。上级部门应该根据下级部门的组织结构、活动需要以及与相关单位的比较来确定公车使用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市场化,要坚持经济、合理、效率的原则,公车的购置和使用必须符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3.全方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在全国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公车经济责任审计,将公车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领导整体经济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货币化改革、集中管理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建立用车部门领导和车辆集中管理部门领导双重经济责任考核。有效的监督公车的使用,使公车使用做到真正的合理、有效使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公务车管理上的绩效审计经验。
4.全面评价公车使用和购置的效果
评价公车购置和使用的效果,不能完全以公车使用数量和费用的多少为标准,而应与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如果使用的金额和数量较少,但超出了本单位合理使用的范围,也是不经济的。公车使用情况的评价一定要严格遵循经济、合理、效率的原则。
各级主管单位每年都应该对下级单位的公车购置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将公车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与领导的奖惩、升迁相结合。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威慑性效应。尚兆燕(2007)认为,审计机关以“审计问责结果公告”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开检查监督和问责的结果,更好的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只有评价的结果得到了执行,公车审计得到了有效的监督,领导需要对自己的经济责任承担相应的后果,经济责任审计才能起到切实的作用。
四、结语
讫今为止还没有一份完整、准确的报告来对公车改革作绩效评价,缺乏评估的改革难以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方向。期盼尽快将经济责任审计引入公车改革领域,甚至推广到整个“三公”经费改革上去。公车改革任重道远,这需要我们不断寻找新的办法,探索新的途径,才能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戚振东,尹平.国家治理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创新研究[J].学海,2013(2).
[2]尚兆燕.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法律社会学的解释视角[J].审计研究,2007(3):16-20.
作者简介:
李建文(1982—),男,汉,湖南,硕士在读,广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