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增加师生互动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分析。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育教学;有效性
很多老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触: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却因个别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发生了冲突,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悄悄改变了师生配合的节奏,偏离了方向,结果使得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如果教师忽视这些影响课堂进程的情感因素,内耗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
个案:杨佩佩是一个活泼开朗女孩,在班内成绩突出,上进心强。一次月考后数学成绩却下降的厉害,我以为不过是偶然,后来听数学老师讲,这一段时间,她还拒绝做家庭作业,这才意识到问题不是我想的那样简单。细问之下,才知道原因。原来数学老师因老母亲生病心情不佳,讲课的时候偶然发现女孩与同桌私下里说笑,更觉不快,当众批评了女孩,隔阂由此产生。而这种看不见的情感冲突每节课都在上演,只是我们疏于防范,主客双方都有怨言,产生课堂内耗。教师的教学因女孩的抵触心理变得毫无意义,而女孩又用不做作业的方式无声而又强硬地表达自己的怨恨,老师由“不悦”变成了厌恶,一提起女孩来就来气,说她屡屡冒犯自己尊严。我很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真相究竟是什么。为此我专门和女孩本人、其家长及数学老师做了沟通。
原来女孩自尊心很强,又过于敏感。一直以来都是老师的宠儿,也许从未有过类似“不堪”的经历,何况自认为没犯多大过错,觉得老师未免小题大做,产生了怨恨心理。过后女孩也做了努力,想要尽力的去改善师生关系,但也许老师却又忽略了女孩极力表现出来的诚意,在她表现好的时候没有及时给她一个微笑,女孩说她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宽容,反而看到了老师眼底的冷漠,信任出现了危机,最后她彻底放弃了努力。老师也很生气,认为她自恃成绩突出,听课不认真,作业不做,还像个优生吗,简直没把自己放在眼里,久而久之对女孩产生了偏见。
母亲很着急,老师很生气,女孩很痛苦。我做了女孩的工作,女孩愿意再做一次尝试;同时和数学老师沟通后,老师也说自己会调整心态,在改善师生关系方面再做努力。现在双方的关系有所缓和,但要真正实现互相理解,我想还在于双方有多少诚意。
老师不是圣人,难免会出现许多疏漏,重要的是有没有及时做补救工作。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规避与学生相处时的情感危机呢?
心理上多一点平和少一点浮躁
教育教学工作琐碎繁杂,且成绩是衡量老师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在这个标杆的影响下,老师在批评学生时难免心浮气躁有失偏颇。其实教师个人的修养,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愿意接受和承认教师的权威。因此无论学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犯了怎样的错误,不要用过激的言词去批评他们,而要尽可能的去保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要因为一时的口不择言在师生之间划下无法逾越的鸿沟。
眼神中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冷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师严厉的眼神会让学生畏惧愧疚;鼓励的眼神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信心;理解的眼神会让学生心存感激;当然冷漠的眼神也会让一个孩子变的沮丧绝望。不能否认,每位老师都会碰到自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在长久的相处中常常忽视他们的存在,一旦他们违反纪律就气不打一处来,不经意间眼睛里会流露出厌恶鄙视的目光来。也许犯错的孩子一直因为害怕而低着头,但他仍然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眼光中的冷漠,有些孩子还会心怀怨恨,走向叛逆并顶撞老师。假如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分一点爱给他们,让他们在犯错的时候能心存内疚,改错的时候能有一颗感恩之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言语中多一点诚意少一点讽刺
教师每天会和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有些学生好动,不时的会在课堂上闹出点小动静来,等到老师身心疲惫,焦头烂额的时候,便会对这个学生失去信心。即使这个学生有一天幡然悔悟想痛改前非了,老师也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难以相信,甚至还会出言讥讽几句。当师生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而学生愿意弥补裂痕的时候,老师反而将它撕裂的更大。为什么呢?狼来了的故事适用于很多人,作为普通人的老师也不能免俗。但我认为顾虑之心不可无,怀疑之心不可有。相信他,给予充分的信任,再一次又一次慷慨的信任之下,孩子会努力的把自己变成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方法上多一点帮助少一点武断
学生犯错的原因有很多,除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差,自控力差等因素之外,其实还会受到诸如缺乏经验、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习惯态度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而纠正并非完全是批评。比如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听他讲解题的思路,分析出错的原因,教以策略,授以举一反三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大多会成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假如没有成功的解决问题,教师又缺乏足够的耐心重新讲解,可能会出项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该科目的热情和动力,另一种是他会对老师产生怨恨之心。
生活中多一点微笑少一点疏离
教育教学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当了十几年的老教师们都会或多或少的抱怨,不再有初为人师的那份激情,对待学生也不复当年的那份亲切温和,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单纯的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日益减少。但我仍然觉得老师要多和孩子们交朋友,让他们的朝气和活力再次点燃自己生命的激情,焕发工作的热情,让自己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保留一份童真童趣,愿意和孩子做朋友。
其实师生关系并非单纯的教授知识与接受知识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文化的交融,价值的认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及时化解影响师生情绪的消极因素,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育教学;有效性
很多老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触: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却因个别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发生了冲突,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悄悄改变了师生配合的节奏,偏离了方向,结果使得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如果教师忽视这些影响课堂进程的情感因素,内耗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
个案:杨佩佩是一个活泼开朗女孩,在班内成绩突出,上进心强。一次月考后数学成绩却下降的厉害,我以为不过是偶然,后来听数学老师讲,这一段时间,她还拒绝做家庭作业,这才意识到问题不是我想的那样简单。细问之下,才知道原因。原来数学老师因老母亲生病心情不佳,讲课的时候偶然发现女孩与同桌私下里说笑,更觉不快,当众批评了女孩,隔阂由此产生。而这种看不见的情感冲突每节课都在上演,只是我们疏于防范,主客双方都有怨言,产生课堂内耗。教师的教学因女孩的抵触心理变得毫无意义,而女孩又用不做作业的方式无声而又强硬地表达自己的怨恨,老师由“不悦”变成了厌恶,一提起女孩来就来气,说她屡屡冒犯自己尊严。我很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真相究竟是什么。为此我专门和女孩本人、其家长及数学老师做了沟通。
原来女孩自尊心很强,又过于敏感。一直以来都是老师的宠儿,也许从未有过类似“不堪”的经历,何况自认为没犯多大过错,觉得老师未免小题大做,产生了怨恨心理。过后女孩也做了努力,想要尽力的去改善师生关系,但也许老师却又忽略了女孩极力表现出来的诚意,在她表现好的时候没有及时给她一个微笑,女孩说她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宽容,反而看到了老师眼底的冷漠,信任出现了危机,最后她彻底放弃了努力。老师也很生气,认为她自恃成绩突出,听课不认真,作业不做,还像个优生吗,简直没把自己放在眼里,久而久之对女孩产生了偏见。
母亲很着急,老师很生气,女孩很痛苦。我做了女孩的工作,女孩愿意再做一次尝试;同时和数学老师沟通后,老师也说自己会调整心态,在改善师生关系方面再做努力。现在双方的关系有所缓和,但要真正实现互相理解,我想还在于双方有多少诚意。
老师不是圣人,难免会出现许多疏漏,重要的是有没有及时做补救工作。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规避与学生相处时的情感危机呢?
心理上多一点平和少一点浮躁
教育教学工作琐碎繁杂,且成绩是衡量老师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在这个标杆的影响下,老师在批评学生时难免心浮气躁有失偏颇。其实教师个人的修养,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愿意接受和承认教师的权威。因此无论学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犯了怎样的错误,不要用过激的言词去批评他们,而要尽可能的去保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要因为一时的口不择言在师生之间划下无法逾越的鸿沟。
眼神中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冷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师严厉的眼神会让学生畏惧愧疚;鼓励的眼神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信心;理解的眼神会让学生心存感激;当然冷漠的眼神也会让一个孩子变的沮丧绝望。不能否认,每位老师都会碰到自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在长久的相处中常常忽视他们的存在,一旦他们违反纪律就气不打一处来,不经意间眼睛里会流露出厌恶鄙视的目光来。也许犯错的孩子一直因为害怕而低着头,但他仍然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眼光中的冷漠,有些孩子还会心怀怨恨,走向叛逆并顶撞老师。假如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分一点爱给他们,让他们在犯错的时候能心存内疚,改错的时候能有一颗感恩之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言语中多一点诚意少一点讽刺
教师每天会和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有些学生好动,不时的会在课堂上闹出点小动静来,等到老师身心疲惫,焦头烂额的时候,便会对这个学生失去信心。即使这个学生有一天幡然悔悟想痛改前非了,老师也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难以相信,甚至还会出言讥讽几句。当师生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而学生愿意弥补裂痕的时候,老师反而将它撕裂的更大。为什么呢?狼来了的故事适用于很多人,作为普通人的老师也不能免俗。但我认为顾虑之心不可无,怀疑之心不可有。相信他,给予充分的信任,再一次又一次慷慨的信任之下,孩子会努力的把自己变成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方法上多一点帮助少一点武断
学生犯错的原因有很多,除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差,自控力差等因素之外,其实还会受到诸如缺乏经验、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习惯态度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而纠正并非完全是批评。比如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听他讲解题的思路,分析出错的原因,教以策略,授以举一反三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大多会成功,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假如没有成功的解决问题,教师又缺乏足够的耐心重新讲解,可能会出项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该科目的热情和动力,另一种是他会对老师产生怨恨之心。
生活中多一点微笑少一点疏离
教育教学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当了十几年的老教师们都会或多或少的抱怨,不再有初为人师的那份激情,对待学生也不复当年的那份亲切温和,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单纯的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日益减少。但我仍然觉得老师要多和孩子们交朋友,让他们的朝气和活力再次点燃自己生命的激情,焕发工作的热情,让自己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保留一份童真童趣,愿意和孩子做朋友。
其实师生关系并非单纯的教授知识与接受知识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文化的交融,价值的认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及时化解影响师生情绪的消极因素,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