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促进新生提高适应能力。对成都某高校100位大学新生进行了从生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适应问题三个方面来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生活适应问题主要是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和没有做好环境变化的心理准备;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是因为学习缺乏目标、找不到教师教学重点和学习缺乏动力;人际交往适应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主动交往的欲望和对外界环境的陌生。
关键词:大学新生;新环境;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62-02
一、调查数据
随机抽取100位大一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得到数据:一共有79位女同学,占总人数的79%,21位男同学,占总人数的21%;文科类91位同学,占总人数的91%,理工科有2位同学,各占总人数的1%;艺术类的同学有7人,占总人数的7%,这跟该校男女比例和专业性质构成吻合。
二、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分析
(一)生活适应问题的分析。
1.心理准备及能力不足的分析。
新生在进入大学前,往往都会对自己的学校或者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着一个憧憬和期望,当真正进入大学后,现实与理想中的差异,会让新生对现实产生一定的失望和抵触情绪,从数据来看,有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与“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过大”有关。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管理制度、学习方式等很多方面都一个很大的改变,自己照顾自己是一个最显著的变化,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体现能否适应这种变化的关键,调查显示有11%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不能适应新环境与“独立生活”有关,而对于照顾自己的生活,有33%的人认为自己存在困难,其中有2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自己相关能力的不足造成的,6%的人认为是没有做好照顾自己的心理准备,有5%的人认为是自己依赖思想没有改变,所以,需要新生改变的地方很多,有些地方或许要完全颠覆以往的生活方式或者是生活经验,比如管理制度。在以前的生活中,往往是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管理占据较大比例,而在进入大学后,老师和家长管理的比例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而缺乏管理自己的方法或能力的人数占被调查者人数的14%。同样,有12%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适应新生活的心理准备,由于自己没有做好相关的心理准备,在进入大学后,会忽视或者放松对自己的管理或者是完全找不到管理自己的方法,产生对自我管理的迷茫。而心理准备不足,还表现在自己没有做好集体宿舍制度方面的准备,很多同学由原来住在家里变化到了进入宿舍,原来独立的生活空间不得不与别人分享,有66%的被调查者完全能适应这种变化,还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少量问题,有3%的人认为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而对于不能适应的因素,有6%的认为是不想与他人分享空间,14%的人认为是与室友生活习惯存在差异,5%的人认为是与室友生活没有交集。
2.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
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可能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因素,也可能是人文环境的因素,或者是两者皆俱。其中自然环境部分,有9%的被调查者对新环境的气候不适应;有2%的人表明了他们对饮食和气候的不适应,有1%表示他们在气候、饮食,风俗习惯、语言上均不适应;有1%表示他们在气候、饮食,风俗习惯、语言、管理制度、独立生活上都不适应;有3%表示他们在风俗习惯、语言上的不适应,分别有2%,7%,9%,8%,表示他们在语言、管理制度、独立生活上的不适应,剩余还有少部分的不适应因素所占比例较小,可以看出,对于自然环境的不适应不是某一个原因而形成的,往往包含着多种的不适应,这些因素错综复杂,以一个整体来影响新生的适应。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很长时间的自然环境,来到一个与自己生活多年的自然环境不同,或者是相反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等情况,对于造成不适应的因素,最多回答的是“与身体不能适应有关”,“没有做好环境改变的心理准备”,各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1%,从这里不难看出,自然环境对新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新生对此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等。进入大学后,饮食习惯的改变变得尤为突出,对于学校的“大锅饭”,是很多人抱怨的对象,因为饭是不得不吃的,但是又不会像在以前那样吃的好,中间会产生各种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有6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学校饮食有不适应的情况,共有24%提到了学校的饮食过于单调,有5%的人认为是与自己习惯的饮食差距过大,18%的人认为是与自己的饮食喜好不一致。总的来说,有46%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现在的大学生活表示有所不满,其中有2%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
(二)学习适应问题的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及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
在进入大学以前,多数人的学习方法始终在“预习、上课、复习、做题”上面,学习没有主动性,依靠老师给予的任务和做题量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总量,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学习方法。在进入大学后,老师在学习上作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只是起到点拨的作用,少有老师会在课后给予布置任务,而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自主的进行学习。这一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氛围和陌生的老师及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新生来适应的,他们的适应情况,关系着他们的学习状况,在调查中,有12%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在适应大学的学习上有点困难,1%的人则表示是完全不能适应,对于不适应的因素,选择人数最多的为:10%的人认为是因为没有人监管了,27%的人认为是因为找不到学习的方向,16%的人认为是不能主动学习了。以前以考大学为目标的学习,现在已不再适用,进入新的学习后,新的学习目标又没有确立。在受调查者中,有高达61%的人没有制定学习目标,其中的原因,选择人数最多的为:有31%的认为是不知道该以什么为目标,27%的认为制定目标没有什么用,11%的表示他们没有制定目标的想法,由此可见学习目标的丧失,在新生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适应问题,但是对于34%制定了学习目标的被调查者,他们能否坚持去实现目标也是一个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71%的人表示不能坚持或者是只能坚持一段时间,对于这个问题产生的因素,从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来看: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被突发事件打断了,意志力不坚定和设立的目标不清晰的共同原因,设立的目标不够清晰,设立了目标而没有坚持去实现目标,也是新生在学习适应上的一个不适应影响因素。而对于学习的方法,新生还没有完全改变原来的主要采取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对老师有较高依赖程度,对于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较多的自主的学习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计划。新生在自己的意识中还是依靠老师,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有1%的人表示完全不能主动学习,72%的人表示主动学习只是阶段性的,不能持续。分析不能主动学习的原因有:学习动力的缺乏,被外界干扰了,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学习动力的缺乏和意志力不坚定,另外被外界干扰和意志力不够坚定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 2.教师因素的分析。
教与学是相互的,新生对教师的适应也是新生对大学学习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教师的教学适应越快,就对大学的学习适应更加轻松,从数据来看,67%的人表示他们只适应一些老师的教学,6%的人则表示完全不能适应,对于不能适应的原因:自己找不到老师教学的重点,自己不能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看不懂教师的教学资料,也就是说,将接近一半的人不适应的因素是因为找不到老师的教学重点。虽然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改进,但也不可能改进到让每个学生都适应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该做出改变来适应老师的教学。从数据来看,有46%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改变了,结果还是不能适应;19%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完全没有去改变,也就是说经过改变后还是有46%的人不能适应。不能适应的原因:对教师教授课程的偏好引起的,对教师的个人偏好。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对教师的不适应是新生学习不适应的较大因素,而其中最大的因素还是找不到教师的教学重点。
(三)人际关系适应问题的分析。
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后,渴望能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或者有一个通畅的沟通渠道,而从调查中来看,对自己现在的人际交往满意程度上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一般,4%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些不满意,但是存在了不满意又是否会改变自己去主动与人交往。从数据来看,有接近40%的被调查者与人主动交往的欲望不强,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对人的初步印象决定的占15%,自己的性格决定的有14%的人。由此可见,影响新生主动与人交往的因素还是在交往的环境和自己的性格方面。对于影响新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或者是不满意的地方,被调查者给出的选择,人数最多的是:认为是人际交往的深度的有12%,认为是人际交往的范围的有8%的人,人际交往的范围和人际交往的深度两方面有8%的人。影响新生人际交往满意程度的较大因素是人际交往的范围和人际交往的深度。而有2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交往的范围只有同寝室同学、同班同学、同专业同学、同机构或社团的同学、老乡,少有接触与自己不是同一个寝室、班级、社团的人。即使对于自己能否融入熟悉的班级,25%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能,还有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能。其原因是与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交往技巧有关,其次是与集体的氛围有关。
三、结论
在新生面对的问题中,原因也是复杂交错的,不能单独的以一个方面或一个因素来看待新生的不适应问题,在对待这样的问题时,需要从以往单纯以产生的部分原因上升到全局性的归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即以一种综合的视角去分析大学新生的入校适应问题,这不仅需要教学工作者的智慧,还考验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等制度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刚,刘娜.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1)
[2]刘铁鹰,茅蕾.高校新生适应期的引导策略探讨[J].上海工程大学教育研究,2005(1)
[3]邓传静.引导大学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9(2)
[4]吴建强.生态环境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影响研究[J].时代教育,2012(1)
关键词:大学新生;新环境;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62-02
一、调查数据
随机抽取100位大一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得到数据:一共有79位女同学,占总人数的79%,21位男同学,占总人数的21%;文科类91位同学,占总人数的91%,理工科有2位同学,各占总人数的1%;艺术类的同学有7人,占总人数的7%,这跟该校男女比例和专业性质构成吻合。
二、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分析
(一)生活适应问题的分析。
1.心理准备及能力不足的分析。
新生在进入大学前,往往都会对自己的学校或者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着一个憧憬和期望,当真正进入大学后,现实与理想中的差异,会让新生对现实产生一定的失望和抵触情绪,从数据来看,有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与“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过大”有关。进入大学后,生活环境、管理制度、学习方式等很多方面都一个很大的改变,自己照顾自己是一个最显著的变化,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体现能否适应这种变化的关键,调查显示有11%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不能适应新环境与“独立生活”有关,而对于照顾自己的生活,有33%的人认为自己存在困难,其中有2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自己相关能力的不足造成的,6%的人认为是没有做好照顾自己的心理准备,有5%的人认为是自己依赖思想没有改变,所以,需要新生改变的地方很多,有些地方或许要完全颠覆以往的生活方式或者是生活经验,比如管理制度。在以前的生活中,往往是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管理占据较大比例,而在进入大学后,老师和家长管理的比例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而缺乏管理自己的方法或能力的人数占被调查者人数的14%。同样,有12%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适应新生活的心理准备,由于自己没有做好相关的心理准备,在进入大学后,会忽视或者放松对自己的管理或者是完全找不到管理自己的方法,产生对自我管理的迷茫。而心理准备不足,还表现在自己没有做好集体宿舍制度方面的准备,很多同学由原来住在家里变化到了进入宿舍,原来独立的生活空间不得不与别人分享,有66%的被调查者完全能适应这种变化,还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少量问题,有3%的人认为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而对于不能适应的因素,有6%的认为是不想与他人分享空间,14%的人认为是与室友生活习惯存在差异,5%的人认为是与室友生活没有交集。
2.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
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可能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因素,也可能是人文环境的因素,或者是两者皆俱。其中自然环境部分,有9%的被调查者对新环境的气候不适应;有2%的人表明了他们对饮食和气候的不适应,有1%表示他们在气候、饮食,风俗习惯、语言上均不适应;有1%表示他们在气候、饮食,风俗习惯、语言、管理制度、独立生活上都不适应;有3%表示他们在风俗习惯、语言上的不适应,分别有2%,7%,9%,8%,表示他们在语言、管理制度、独立生活上的不适应,剩余还有少部分的不适应因素所占比例较小,可以看出,对于自然环境的不适应不是某一个原因而形成的,往往包含着多种的不适应,这些因素错综复杂,以一个整体来影响新生的适应。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很长时间的自然环境,来到一个与自己生活多年的自然环境不同,或者是相反的自然环境,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等情况,对于造成不适应的因素,最多回答的是“与身体不能适应有关”,“没有做好环境改变的心理准备”,各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11%,从这里不难看出,自然环境对新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新生对此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等。进入大学后,饮食习惯的改变变得尤为突出,对于学校的“大锅饭”,是很多人抱怨的对象,因为饭是不得不吃的,但是又不会像在以前那样吃的好,中间会产生各种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有6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学校饮食有不适应的情况,共有24%提到了学校的饮食过于单调,有5%的人认为是与自己习惯的饮食差距过大,18%的人认为是与自己的饮食喜好不一致。总的来说,有46%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现在的大学生活表示有所不满,其中有2%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
(二)学习适应问题的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及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
在进入大学以前,多数人的学习方法始终在“预习、上课、复习、做题”上面,学习没有主动性,依靠老师给予的任务和做题量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总量,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学习方法。在进入大学后,老师在学习上作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只是起到点拨的作用,少有老师会在课后给予布置任务,而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自主的进行学习。这一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氛围和陌生的老师及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新生来适应的,他们的适应情况,关系着他们的学习状况,在调查中,有12%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在适应大学的学习上有点困难,1%的人则表示是完全不能适应,对于不适应的因素,选择人数最多的为:10%的人认为是因为没有人监管了,27%的人认为是因为找不到学习的方向,16%的人认为是不能主动学习了。以前以考大学为目标的学习,现在已不再适用,进入新的学习后,新的学习目标又没有确立。在受调查者中,有高达61%的人没有制定学习目标,其中的原因,选择人数最多的为:有31%的认为是不知道该以什么为目标,27%的认为制定目标没有什么用,11%的表示他们没有制定目标的想法,由此可见学习目标的丧失,在新生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适应问题,但是对于34%制定了学习目标的被调查者,他们能否坚持去实现目标也是一个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71%的人表示不能坚持或者是只能坚持一段时间,对于这个问题产生的因素,从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来看: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被突发事件打断了,意志力不坚定和设立的目标不清晰的共同原因,设立的目标不够清晰,设立了目标而没有坚持去实现目标,也是新生在学习适应上的一个不适应影响因素。而对于学习的方法,新生还没有完全改变原来的主要采取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对老师有较高依赖程度,对于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较多的自主的学习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计划。新生在自己的意识中还是依靠老师,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有1%的人表示完全不能主动学习,72%的人表示主动学习只是阶段性的,不能持续。分析不能主动学习的原因有:学习动力的缺乏,被外界干扰了,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学习动力的缺乏和意志力不坚定,另外被外界干扰和意志力不够坚定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 2.教师因素的分析。
教与学是相互的,新生对教师的适应也是新生对大学学习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教师的教学适应越快,就对大学的学习适应更加轻松,从数据来看,67%的人表示他们只适应一些老师的教学,6%的人则表示完全不能适应,对于不能适应的原因:自己找不到老师教学的重点,自己不能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看不懂教师的教学资料,也就是说,将接近一半的人不适应的因素是因为找不到老师的教学重点。虽然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改进,但也不可能改进到让每个学生都适应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该做出改变来适应老师的教学。从数据来看,有46%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改变了,结果还是不能适应;19%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完全没有去改变,也就是说经过改变后还是有46%的人不能适应。不能适应的原因:对教师教授课程的偏好引起的,对教师的个人偏好。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对教师的不适应是新生学习不适应的较大因素,而其中最大的因素还是找不到教师的教学重点。
(三)人际关系适应问题的分析。
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后,渴望能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或者有一个通畅的沟通渠道,而从调查中来看,对自己现在的人际交往满意程度上有32%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一般,4%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些不满意,但是存在了不满意又是否会改变自己去主动与人交往。从数据来看,有接近40%的被调查者与人主动交往的欲望不强,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对人的初步印象决定的占15%,自己的性格决定的有14%的人。由此可见,影响新生主动与人交往的因素还是在交往的环境和自己的性格方面。对于影响新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或者是不满意的地方,被调查者给出的选择,人数最多的是:认为是人际交往的深度的有12%,认为是人际交往的范围的有8%的人,人际交往的范围和人际交往的深度两方面有8%的人。影响新生人际交往满意程度的较大因素是人际交往的范围和人际交往的深度。而有2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交往的范围只有同寝室同学、同班同学、同专业同学、同机构或社团的同学、老乡,少有接触与自己不是同一个寝室、班级、社团的人。即使对于自己能否融入熟悉的班级,25%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能,还有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能。其原因是与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交往技巧有关,其次是与集体的氛围有关。
三、结论
在新生面对的问题中,原因也是复杂交错的,不能单独的以一个方面或一个因素来看待新生的不适应问题,在对待这样的问题时,需要从以往单纯以产生的部分原因上升到全局性的归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即以一种综合的视角去分析大学新生的入校适应问题,这不仅需要教学工作者的智慧,还考验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等制度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刚,刘娜.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1)
[2]刘铁鹰,茅蕾.高校新生适应期的引导策略探讨[J].上海工程大学教育研究,2005(1)
[3]邓传静.引导大学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9(2)
[4]吴建强.生态环境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影响研究[J].时代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