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归宿

来源 :意林12+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墓园,有宏伟的帝王陵,有不起眼的小土墓,有令人敬仰的纪念碑,每个国家对墓园的定位各具民族特色。巴黎的优雅不仅仅在于她的服饰、包包、下午茶,还在于城市的氛围,巴黎人是行走的优雅,带着静谧与肃穆。巴黎人对待死者的态度更像是一种内心的抚慰,治疗的良药。繁华与喧闹的守望,生与死的守望,更是灵魂的归宿。(玛丽)
  异国旅行中常见的一种“怪象”,是猝不及防之间总会与这样那样的墓园邂逅。
  一
  第一次目睹的西方墓园是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南区的一片墓地。远远望去,阳光下偌大的墓地像一座被遗弃的巨大迷宫,石碑与十字架林立,营造了一种庄重肃穆、清寂旷远的氛围。此时此刻,作为异乡游子,会莫名生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人是尘土,必归于尘土”,狄德罗的名句蓦然袭上心头。
  这墓地里到底埋葬了多少个曾经鲜活的灵魂?这些灵魂在人世间时,又曾演绎过多少出悲欢离合的故事?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自己毕竟只是一名匆匆过客,没有机缘走入逝者的安息地,叩访亡灵。也是在归国多年后,有次偶然读到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的美文《墓地的缄默与光线》才得知,那片墓园叫福来明顿墓地。由于东西方文化特别是生死观不同,在对待墓园的态度上,两者便大异其趣。在澳大利亚,墓园是生人经常光顾之地,许多亡灵的亲友每当想起死者,便会到墓园拜祭,有的与死者毫无瓜葛的人也喜欢跑到墓园看书、休憩甚或约会。
  二
  多年后我造访欧洲,一路上,零零星星的墓园不期然映入眼帘。在我这个东方人眼里,在白天邂逅这种景象兴许还能平添些许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意象。然而,一旦在月黑风高之夜遭遇墓园,却令人不得不对西方的墓地文化再次刮目相看。
  记得是在巴黎返程前去机场的路上,热心的司机特意绕道开车,带我们领略夜巴黎的迷人景致。突然,车子驶入了一片黑黝黝的地带,周遭弥漫着一股神秘诡异的气氛。我们正感到诧异,司机伸手指点说:那边是一片墓地,并说玛格丽特的墓也在那里。起初我以为他指的是大仲马笔下的那个茶花女玛格丽特,后又想到了那个一生被丑闻、阴谋和悲剧所笼罩的玛格丽特王后。直到现在到底是哪一个玛格丽特我也没搞清楚。当时只是下意识探头四处张望,果然,在车子右侧一个小山岗上,隐约可见一丛丛的墓碑。但不可思议的是,车子没驶出多远,离这片墓园咫尺之遥,又是一片阑珊灯火。仅在瞬间,我们就仿佛穿越了一条生死隧道。
  其实,那里到底埋葬着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瞬间的经历让我内心感到震撼:生者与逝者竟能以如此的方式相守。据说在巴黎蒙巴斯公墓,有这样一座陵墓,样式就是一张尘世的床,紧贴公墓的外墙,又与一幢居民楼连在一起,让外人觉得这张墓床正是邻居家的露天卧室。生者不会因与墓地为邻而感到恐惧不安,逝者也由于有了生者的相伴而得以安息长眠。
  有人说:如果你没有来过巴黎的公墓,那意味着你还未真正来过巴黎。在巴黎,最有文艺气息的地方绝不仅仅只是左岸的咖啡馆和右岸的博物馆,更有巴黎的公墓,因为这里埋葬着世人为之倾倒的天地精灵。我始终以为,那些敢于与死神为邻的人,奉行的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感性、理性和灵性兼容的价值观,他们其实是在守望着自己的终极归宿。
  (阿坤摘自《广州日报》)
其他文献
时光残忍,英雄总要老去,新老更替就像时间流逝一样不可避免。但肉体可以老去,英雄之心却可永不凋零。正如海明威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具有了这种精神,一切都无可畏惧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狼王煞独自走上悬崖。满月在夜幕上发出清冷的光,一如狼王煞那冷峻的目光。它向着苍穹,发出了令人战栗的啸声,那啸声凄凉无比,让宁静的夜晚添了无数惆怅。  煞慢慢走向岩石。它跛着一条腿,血还在流。回想起白天的
期刊
你是否在学校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发生过口角?你是否因为一时不顺而无故对父母大发雷霆?中医理论说“怒伤肝”,人的好脾气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修炼。没有人值得你生气,你要为自己的愤怒负责,否则既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亲爱的宝贝儿子:  今天让我们来谈一谈怒气——怒气管理。记得小时候你的脾气特别不好,遇事就爱发急,常常哭闹。大了以后,还是常常会生气,但是发生的频率、强度、长度都比以前好很多,而且更
期刊
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日本的天是蓝的,日本的空气是新鲜的,他们“固执”地对每一个人不迎不逆、不远不近;他们“固执”地坚守一些老旧的东西,当你走近他们,你会发现这样的民族固执却又可敬。下面会讲述一个一样“固执”的故事:有一趟日本的火车只有寥寥几个人坐,火车仍然运营,直到最后一个女孩去了大城市,火车也迎来了它的最后一次经停。(又又)  日本当地时间3月25日下午1点半,从远轻开往旭川的列车像往
期刊
现代人对成语“三缄其口”的解释很简单,缄:封。三:泛指多次。意思是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其实,这里面的“三”不是多次,而是指一尊铜雕像。  在周王朝时期太庙的石阶前,曾立有三尊人物雕像,分别为“玉人”“金人”和“石人”的形象。第一尊为以布箍嘴,表情严肃的铜铸“金人”。用布勒住嘴巴,意为少说多做,惜言如金。胸前勒文“金人”,背后有“无多言,多言必败;无多事,多
期刊
我知道娘娘的时候是大一,认识娘娘的时候是大二,关系好起来是大三,大四算是成了人生当中最好的朋友,至今。  娘娘本名并不叫娘娘。她被周围的人称呼为“娘娘”的时候,《甄嬛传》还没播出。  那时的我们最喜欢看校报又报道了哪个人物,然后吐槽。  “你看,她的样子像不像妇女主任?”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她肯定戴着一顶假发。”  那篇报道的内容我没怎么记住,只是对标题有些许印象——特困大学生系列报道。  第
期刊
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尽管我也算是大学教授了,但我接受的最完整的学历教育是小学。念到初一就赶上“文革”了,中学教育整整少了五年;大学是“工农兵大学生”,三年零八个月,比四年学制少了四个月。所以,只有小学六年算是完完整整读了下来。  小学各科,最得意的是语文,语文最得意的是作文,作文最得意的是漂亮句子,而这直接得益于一位语文老师。他叫钟庆臣,不知从哪里调来我就读的山村小学。钟老师三十多岁,衣衫虽旧但很
期刊
虫鸣夜,翻张岱《夜行船》,有“郭林宗友人夜至,冒雨剪韭作炊饼”之语。夜雨剪春韭,寥寥数笔,把二人关系,亲疏远近,交代呈现得像虎皮西瓜,纹路清晰。  下雨天,家中来了人,又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就想到屋后有一畦地,雨中春韭,长势喜人,便撑一把伞,或戴斗笠,摸黑下地,剪一把绿韭,烙韭菜饼。  剪下的韭菜,露水晶莹。烙韭菜饼,韭菜一寸一寸细细切碎,面糊拌青末,用柴禾铁锅去烙,锅不热,饼不贴,小屋里很快韭香四
期刊
各位观众晚上好,现在是晚上十点的新闻节目时间。今晚特地为各位播送一组经过精心选择的优良新闻,没有负面新闻,请您放心。我们只会给您送去令人感动、暖人心房的好消息。  墨西哥的大型油轮“希埃拉·马德雷”号今天凌晨在千叶附近的海面上突然爆炸沉没。到晚上为止,一百二十名船员中,已经有三十五名被奇迹般地救出。获救船员异口同声由衷赞叹日本海上保安厅在实施救助时显示出的高超技术。这真是一件幸事,所谓“命悬一线,
期刊
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荷兰以各种农场著名。尽管土地少,但荷兰农业出口在国际上却屡屡斩获“金牌”。不久前,我到荷兰考察农场,了解了奥秘。  在两个人全权负责200头奶牛的农场里,人们只有敲敲键盘的份儿。加里·福德兄弟的现代化牛棚里,有多个机器人在工作。一个类似扫地机器人的大型机器人,专门负责把干草推到牛栏的门口,给牛喂草。牛棚的一端设了自动挤奶机,一出生就戴着GPS定位标签的奶牛们排队站到自动挤
期刊
“阿尔法狗”打败世界围棋天才的消息似乎没有造成该有的轰动,人类略带失落的同时,似乎早已预知了这一结果。关于人类未来的担忧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探究人工智能的“智力”上限,甚至人工智能尚未存在的“生存意图”。自信掌控了整个世界的人类究竟会不会被自己的创造所制伏?人类又该如何面对威胁暗涌的科技未来?(玛丽)  在即将过去的3月,我们先是听说谷歌无人车发生事故,然后目睹了围棋大师与“阿尔法狗”的厮
期刊